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71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包括设置有多个穿刺针道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一侧设置有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用于限定所述穿刺针道角度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套管与模板本体连接处还设置有贯穿模板本体的引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透明材料进行打印,能够保证手术方案的针道设计的精准实时,同时,创造性的设置了引流孔方便观察出血情况和及时清理,避免因出血导致的污染或者对后续穿刺产生消极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穿刺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
技术介绍
穿刺模板是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体内,对瘤体进行放射达到治疗目的手术辅助器械。放射性离子植入瘤体内需要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方案会明确放射性离子的原料,规格,植入数量,以及每一颗放射性离子植入的深度。其最为关键的是将每一根针道按照手术方案精准的实际植入到瘤体中,穿刺模板就是对植入针进行约束,保证植入的准确性的装置。现有的穿刺模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共面平行穿刺模板,其优点是制作简单,通用性好,但是缺点就是针对不同的瘤体情况,不能针对性的指定定制的穿刺方案,因此,该模板已经被定制模板所取代。作为平行穿刺模板技术的代表技术文件,可以参考中国技术专利CN206995315U中公开的内容,主要摘要如下:一种带标识引导装置的CT共面穿刺模板,包括板体、穿刺针孔、标记线和铅丝,所述板体上均匀设置成行和成列排布的穿刺针孔,任意两行和两列穿刺针孔之间的板体表面设置标记线,标记线正下方的板体内嵌有铅丝,所述铅丝与标记线的长度一致且与标记线平行。另一种是采用定制3D打印的穿刺模板,具体内容可参考中国技术专利CN208319311U中公开的内容,主要摘要如下:一种带固定装置的3D打印个性化柱塞式穿刺治疗模板,包括模板基板、模板导孔、穿刺针引导柱、微调支架插入孔、定位孔、轻量化通孔、激光对位线、穿刺针编号和深度标记等。此模板穿刺针引导柱可随时取下,取下后模板导向孔直径较大、长度短,使局部麻醉点定位精准且较易实施,可方便使用较大直径的骨钻,钻孔定位精准。设置了三处微调支架插入孔,配合微调支架使用可微调和固定模板位置。模板基板表面设置针孔编号和穿刺针插入深度标记,防止没有深度标记,误插穿刺针。但是,上述两种穿刺模板均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实际穿刺中,由于模板的阻挡,不能及时的发现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当血液从模板边缘渗出时,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不能及时的判断或者处理,严重则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穿刺模板存在的不能及时观察到每一根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是否存在出血情况,以及出血量大小,是否存在穿刺到血管等问题,同时,解决现有穿刺模板对于穿刺过程中出血问题不便于止血,影响后续手术的正常进行。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能够及时的观察到每一根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以便及时的进行调整穿刺方案,以及及时的止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包括设置有多个穿刺针道的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一侧设置有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用于限定所述穿刺针道角度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套管与模板本体连接处还设置有贯穿模板本体的引流孔。为了更好的起到出血引流,以便及时的进行止血,优选地,所述模板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引流出血的凹槽,所述穿刺针道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凹槽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凹槽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每一根穿刺针道在穿刺过程中的出血情况都是可以独立处理的,穿刺针道之间互不影响,且血液从穿刺皮肤破口出流出时首先进入到所述凹槽与患者对应皮肤之间的空腔中,然后再通过引流孔流出到所述模板本体的上表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模板本体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不会受到出血情况导致污染或者影响后续穿刺的正常进行。为了进一步的体现本技术所述穿刺模板的实用性,优选地,所述凹槽以穿刺针道为中心点向四周均匀扩散或者不均匀扩散形成,所述凹槽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内凹的卡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引流孔连通设置。所述凹槽只要涵盖了所述穿刺针道就可以将出血的血液通过引流孔溢出;但是每个患者的穿刺部位不同,所对应的表面皮肤软组织的厚度不同,会导致模板本体与患者体表皮肤的贴合度有所区别,因此,为了保证模板本体在患者任何部位都能够通过凹槽起到良好的血液导流作用,故而需要将穿刺针道作为凹槽的中心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每一根针道的角度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图形均可。为了减轻模板本体的重量,降低模板本体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模板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套管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台,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凸台一体连接。由于模板本体的厚度一般设计约2毫米左右,当设置了凹槽之后,设置有凹槽的位置的厚度就为模板本体的厚度与凹槽深度之差,若不设置凸台则第一套管与模板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会大大降低,不能保证模板本体的稳定性;若将凹槽深度减小,则不利于出血的溢流,因此,设置凸台来做好凹槽的避让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凹槽有足够的深度,避免软组织自然填充导致出血溢流不畅,同时又可以保证模板本体与第一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不会额外增加模板本体的厚度导致打印材料的消耗增加。进一步优选,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呈十字设置的标记线,所述标记线由设置在模板本体上的多个小孔组成。标记线的作用是用于对准穿刺时定位激光的位置,标记线属于现有技术,但是现有的标记线多采用在模板本体上进行标记,这样的稳定性不好,存在标记误差,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可以保证标记线与手术的穿刺设计方案完全一致,避免了人工标记的误差。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实用性,对突发情况和手术方案的临时调整提供可更改的可能性,所述模板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通孔。通孔的作用有三个:其一是能够满足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临时增加植入针道,通孔的数量或者孔径越大,其对患处皮肤的遮挡越少,满足增补针道要求的匹配度就会越高。其二,通过设置靠近穿刺针道的通孔可以迅速清理出血,降低出血污染的后续影响。其三,可以减少打印材料的消耗,节省打印材料。由于穿刺模板是一次性产品,每一个患者的每一个患处对应的体表皮肤的曲面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设置通孔能够很好的减少材料成本的消耗,提高3D打印的效率。为了增大本技术在实际手术中匹配手术方案的调整,或者因患者组织在指定手术方案和制作穿刺模板期间发生变化,使得针道的设计深度存在误差,为了弥补误差,提升植入精度,所述第一套管的自由端端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管共同套设到穿刺针上并用于限定穿刺针深度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靠近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匹配的凸棱。在实际植入时,通过将限定穿刺针插入深度的第二套管端头设置的凸棱与所述缺口匹配或者不匹配之间的轴向长度差来实现临时的深度小范围调整,以更大范围的满足针道深度的可调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包括设置有多个穿刺针道的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模板本体(1)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一侧设置有与模板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限定所述穿刺针道角度的第一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2)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套管(2)与模板本体(1)连接处还设置有贯穿模板本体(1)的引流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包括设置有多个穿刺针道的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板本体(1)为透明材料制成且一侧设置有与模板本体(1)一体成型用于限定所述穿刺针道角度的第一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2)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套管(2)与模板本体(1)连接处还设置有贯穿模板本体(1)的引流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背离所述第一套管(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引流出血的凹槽(8),所述穿刺针道设置在所述凹槽(8)内且凹槽(8)与穿刺针道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以穿刺针道为中心点向四周均匀扩散或者不均匀扩散形成,所述凹槽(8)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内凹的卡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与所述引流孔(4)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带出血引流机构的非共面穿刺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王若雨首峰曲飞寰孙海涛姜玉良吉喆王喆杨亮何璇石广越
申请(专利权)人:真实维度科技控股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