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69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新生儿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支撑板、固定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和坐垫,所述底座的内侧顶部设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顶部电性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经过转动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端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端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外端滑动连接分布有液压装置,所述伸缩杆的外端经过第一连接轴连接分布有腹部夹持固定装置,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的顶部设有头部固定装置,所述滑动轨道的端部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外端设有坐垫,适用于不同身体的新生儿,高效稳定的夹持固定支撑新生儿腹部,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生儿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新生儿尤其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加病情需要,需进行腹部立位拍片,以明确病情,新生儿腹部立位X线摄影检查是诊断胃肠穿孔、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现有的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不能前后调节距离,不便适用于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固定支撑腹部时不稳定,智能化性能不足,不能使得新生儿坐立稳定,安全性能低,难以满足新生儿医疗器械腹部立位辅助支撑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的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不能前后调节距离,不便适用于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固定支撑腹部时不稳定,智能化性能不足,不能使得新生儿坐立稳定,安全性能低,难以满足新生儿医疗器械腹部立位辅助支撑的需求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体重的新生儿,高效稳定的夹持固定支撑新生儿腹部,安全性能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支撑板、固定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和坐垫,所述底座的内侧顶部设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的顶部电性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经过转动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端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端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外端滑动连接分布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的外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经过第一连接轴连接分布有腹部夹持固定装置,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的中间内侧端均电性连接有接触传感器,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的顶部设有头部固定装置,所述滑动轨道的端部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外端设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外端设有安全扣,所述安全扣的外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支撑板之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粘接有缓冲垫,所述坐垫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带。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前部右端电性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前部分布有操控按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压装置的内侧端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内侧端设有伸缩扣,所述液压装置的侧部设有伸缩按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头部固定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顶部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内侧端焊接有伸缩杆。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与头部固定装置均为弧形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支撑板外端经过滑动轨道滑动连接的液压装置,可高效的控制伸缩调节距离,适用于不同体重的新生儿,通过在液压装置外端的伸缩杆经过第一连接轴连接的腹部夹持固定装置,可高效稳定的夹持固定支撑新生儿腹部,通过在腹部夹持固定装置中间内侧端电性连接的接触传感器,可智能化的感应监测到新生儿腹部,安全性能高,通过在腹部夹持固定装置顶部和底部设置的头部固定装置和坐垫,便于夹持新生儿头部和坐立稳定,通过设置的缓冲垫和连接带,缓冲减震,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坐垫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腹部固定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00、控制面板110、控制电机120、支撑柱200、转动轴210、连接杆220、支撑板300、滑动轨道310、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第一连接轴410、液压装置420、伸缩杆430、滑动板440、伸缩扣450、伸缩按钮460、接触传感器470、头部固定装置500、第二连接轴510、坐垫600、连接带610、缓冲垫620、固定板630、挡板640、收纳槽650、安全扣66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适用于不同体重的新生儿,高效稳定的夹持固定支撑新生儿腹部,安全性能高,请参阅图1,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00、支撑柱200、支撑板300、固定装置400、头部固定装置500和坐垫600;请参阅图1,底座100具有控制面板110和控制电机120,具体的,底座100的前部右端电性连接有控制面板110,底座100的内侧顶部设有控制电机120,底座100用于支撑,控制面板110用于控制操作,控制电机120用于控制转动转动轴210;请参阅图1,支撑柱200具有转动轴210和连接杆220,支撑柱200的顶部经过转动轴210连接有连接杆220,支撑柱200用于支撑,转动轴210用于转动连接杆220,连接杆220用于支撑;请参阅图1,支撑板300具有滑动轨道310,支撑板300的外端设有滑动轨道310,滑动轨道310用于滑动;请参阅图1和图3,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具有第一连接轴410、液压装置420、伸缩杆430、滑动板440、伸缩扣450、伸缩按钮460和接触传感器470,液压装置420的内侧端连接有滑动板440,滑动板440的内侧端设有伸缩扣450,液压装置420的侧部设有伸缩按钮460,液压装置420的外端设有伸缩杆430,伸缩杆430的外端经过第一连接轴410连接分布有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的中间内侧端均电性连接有接触传感器470,第一连接轴410用于转动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液压装置420用于控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支撑柱(200)、支撑板(300)、固定装置(400)、头部固定装置(500)和坐垫(600),所述底座(100)的内侧顶部设有控制电机(120),所述控制电机(120)的顶部电性连接有支撑柱(200),所述支撑柱(200)的顶部经过转动轴(210)连接有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的外端焊接有支撑板(300),所述支撑板(300)的外端设有滑动轨道(310),所述滑动轨道(310)的外端滑动连接分布有液压装置(420),所述液压装置(420)的外端设有伸缩杆(430),所述伸缩杆(430)的外端经过第一连接轴(410)连接分布有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的中间内侧端均电性连接有接触传感器(470),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的顶部设有头部固定装置(500),所述滑动轨道(310)的端部设有收纳槽(650),所述收纳槽(650)的外端设有坐垫(600),所述坐垫(600)的外端设有安全扣(660),所述安全扣(660)的外端连接有挡板(640),所述挡板(640)的底部与支撑板(300)之间焊接有固定板(630),所述固定板(630)的顶部粘接有缓冲垫(620),所述坐垫(600)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带(6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支撑柱(200)、支撑板(300)、固定装置(400)、头部固定装置(500)和坐垫(600),所述底座(100)的内侧顶部设有控制电机(120),所述控制电机(120)的顶部电性连接有支撑柱(200),所述支撑柱(200)的顶部经过转动轴(210)连接有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的外端焊接有支撑板(300),所述支撑板(300)的外端设有滑动轨道(310),所述滑动轨道(310)的外端滑动连接分布有液压装置(420),所述液压装置(420)的外端设有伸缩杆(430),所述伸缩杆(430)的外端经过第一连接轴(410)连接分布有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的中间内侧端均电性连接有接触传感器(470),所述腹部夹持固定装置(400)的顶部设有头部固定装置(500),所述滑动轨道(310)的端部设有收纳槽(650),所述收纳槽(650)的外端设有坐垫(600),所述坐垫(600)的外端设有安全扣(660),所述安全扣(660)的外端连接有挡板(640),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鉴姜华杨萌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