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护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272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保护头枕,包括枕头主体,枕头主体中间设置有细软的纤维材质的衬垫,衬垫上端连接有导汗垫层,衬垫外围设置有圆弧形的充气垫层,充气垫层上端设置有充气管,充气管末端有充气阀,充气垫层外围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槽内部设置有蜂窝缓冲垫层,可以很好的通过魔术贴结构拆卸与安装,提高了整个枕头的导汗能力,避免汗液堆积,提高了枕头的舒适性,通过外围圆弧形的充气垫层,对头部进行包裹保护,提高了枕头对患者头部的支撑保护能力,通过外圈设置的蜂窝缓冲垫层,提高了抗冲击能力,可以在推动患者移动的时候,减少冲击对患者头部的损伤,有效的避免原有头部损伤或出血加重等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保护头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保护头枕。
技术介绍
颅脑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颅脑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总体上讲,CT对人体硬组织的显像要比软组织的更好。头颅CT检查对于颅内、颅骨、头皮的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外伤、肿瘤、炎症、血管病变、中毒、变性和代谢性疾病等)。颅脑CT检查技术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两侧应对称,从基线向上扫描至颅顶。通常采用层厚10MM连续扫描,特殊部位病变的检查采用5MM以下薄层扫描。通常先行CT平扫,即不注射造影剂的CT扫描。冠状位扫描在颅脑CT检查中也常用,为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体位,通常采用层厚2-3MM;鞍区、颞叶病变和小脑幕交界处、大脑半球凸面病变需辅以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申请号为CN201820367434.9,名称为一种医疗枕的技术专利,包括U形充气枕芯,所述U形充气枕芯右表面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泵,所述U形充气枕芯外表面套有一号U形枕套,所述一号U形枕套的夹层内设有若干电阻丝,所述U形充气枕芯一端设有一号盒体,所述一号盒体内设有小型控制器,所述一号盒体内且位于小型控制器下方设有小型扬声器,所述一号盒体前表面加工有若干传声孔,所述一号盒体右表面设有控制按钮,所述小型控制器与充气泵、小型扬声器、控制按钮,若干电阻丝均电性相连。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改变以落枕的形状,可以控制医疗枕的膨胀度,控制医疗枕加热起到舒缓按摩的作用,可以播放助眠音乐,可以保护颈椎。但是,脑外伤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就诊时,经常需要外出做检查,比如查头颅CT等,但是病房和检查科室往往有一定距离,需要使用平车或推床外出。在外出过程中,由于颠簸,有时会出现病人出血或头部损伤加重,导致原有病情恶化的情况。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此类情况设计的保护头枕,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保护头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保护头枕,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保护头枕,包括枕头主体,所述枕头主体中间设置有细软的纤维材质的衬垫,所述衬垫上端连接有导汗垫层,所述衬垫外围设置有圆弧形的充气垫层,所述充气垫层上端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末端有充气阀,所述充气垫层外围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部设置有蜂窝缓冲垫层,所述导汗垫层包括无纺布主体,所述无纺布主体下端设置有魔术贴钩层,所述无纺布主体上端设置有导汗硅胶垫,所述导汗硅胶垫上端设置有导汗凹槽,所述导汗硅胶垫外围设置有吸水棉层。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垫层下端设置有颈部托,所述颈部托采用海绵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蜂窝缓冲垫层采用天然乳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枕头主体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包边,所述防滑包边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导汗凹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衬垫上设置导汗垫层,可以很好的通过魔术贴结构拆卸与安装,提高了整个枕头的导汗能力,避免汗液堆积,提高了枕头的舒适性;(2)本技术通过外围圆弧形的充气垫层,对头部进行包裹保护,提高了枕头对患者头部的支撑保护能力;(3)本技术通过外圈设置的蜂窝缓冲垫层,提高了抗冲击能力,可以在推动患者移动的时候,减少冲击对患者头部的损伤,有效的避免原有头部损伤或出血加重等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汗垫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汗硅胶垫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枕头主体,2-衬垫,3-导汗垫层,4-充气垫层,5-充气管,6-充气阀,7-缓冲槽,8-蜂窝缓冲垫层,9-无纺布主体,10-魔术贴钩层,11-导汗硅胶垫,12-导汗凹槽,13-吸水棉层,14-颈部托,15-防滑包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保护头枕,包括枕头主体1,所述枕头主体1中间设置有细软的纤维材质的衬垫2,所述衬垫2上端连接有导汗垫层3,所述衬垫2外围设置有圆弧形的充气垫层4,所述充气垫层4上端设置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末端有充气阀6,所述充气垫层4外围设置有缓冲槽7,所述缓冲槽7内部设置有蜂窝缓冲垫层8,所述导汗垫层3包括无纺布主体9,所述无纺布主体9下端设置有魔术贴钩层10,所述无纺布主体9上端设置有导汗硅胶垫11,所述导汗硅胶垫11上端设置有导汗凹槽12,所述导汗硅胶垫11外围设置有吸水棉层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枕头的中间部位与头部接触的地方,设置了衬垫2,衬垫2上端连接了可拆卸的导汗垫层3,导汗垫层3通过其无纺布主体9下端设置的魔术贴钩层10与衬垫2连接在一起,魔术贴式的结构拆卸与安装方便快捷,上端设置了硅胶材质的导汗硅胶垫11,汗液落在导汗硅胶垫11上的导汗凹槽12内部,流向外围的吸水面层13上吸收汗液;在外围设置了充气垫层4,充气垫层4包裹住头部,环形支撑了头部,将头部稳定的支撑,减少了头部晃动,提高了枕头的稳定性;在外圈设置了蜂窝缓冲垫层8,蜂窝状的结构减少了震动等冲击,提高了枕头的保护性与安全性,在住院的时候,当需要推动患者检查头部的时候,推床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轻微的碰撞,此时,蜂窝状的垫层结构,可以有效的缓解冲击,减少晃动,保护头部,减少了出血的情况。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充气垫层4下端设置有颈部托14,所述颈部托14采用海绵材料制成,对颈部进行支撑与保护,更加舒适可靠。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蜂窝缓冲垫层8采用天然乳胶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弹性,且无毒无害,对患者身体没有负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枕头主体1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包边15,所述防滑包边15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提高了防滑能力。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汗凹槽1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衬垫上设置导汗垫层,可以很好的通过魔术贴结构拆卸与安装,提高了整个枕头的导汗能力,避免汗液堆积,提高了枕头的舒适性;(2)本技术通过外围圆弧形的充气垫层,对头部进行包裹保护,提高了枕头对患者头部的支撑保护能力;(3)本技术通过外圈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保护头枕,包括枕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主体(1)中间设置有细软的纤维材质的衬垫(2),所述衬垫(2)上端连接有导汗垫层(3),所述衬垫(2)外围设置有圆弧形的充气垫层(4),所述充气垫层(4)上端设置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末端有充气阀(6),所述充气垫层(4)外围设置有缓冲槽(7),所述缓冲槽(7)内部设置有蜂窝缓冲垫层(8),所述导汗垫层(3)包括无纺布主体(9),所述无纺布主体(9)下端设置有魔术贴钩层(10),所述无纺布主体(9)上端设置有导汗硅胶垫(11),所述导汗硅胶垫(11)上端设置有导汗凹槽(12),所述导汗硅胶垫(11)外围设置有吸水棉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保护头枕,包括枕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主体(1)中间设置有细软的纤维材质的衬垫(2),所述衬垫(2)上端连接有导汗垫层(3),所述衬垫(2)外围设置有圆弧形的充气垫层(4),所述充气垫层(4)上端设置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末端有充气阀(6),所述充气垫层(4)外围设置有缓冲槽(7),所述缓冲槽(7)内部设置有蜂窝缓冲垫层(8),所述导汗垫层(3)包括无纺布主体(9),所述无纺布主体(9)下端设置有魔术贴钩层(10),所述无纺布主体(9)上端设置有导汗硅胶垫(11),所述导汗硅胶垫(11)上端设置有导汗凹槽(12),所述导汗硅胶垫(11)外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佳蒋科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