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63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锅体、篦子、气压调节组件、输送组件以及锅盖。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内锅包括内锅体和内锅体延伸部,内锅体的底部具有一通孔,内锅体延伸部沿通孔的边沿向内锅体的外部延伸;外锅密封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并与内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外锅的内底壁上具有一向容置空间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上具有一凹槽,凹槽的周壁顶部和内锅体外底壁之间形成连通通道,内锅体延伸部伸入凹槽内。篦子设置于内锅体内。气压调节组件连通容置空间,降低容置空间内的压力。输送组件连通于内锅体,输送水或蒸汽至内锅体;锅盖打开或盖合于锅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电饭煲在煮饭时大都采用将水和米放入电饭煲的内胆中,盖上锅盖后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实现自动完成煮饭的目的。采用现有的电饭煲煮饭时,大米中的淀粉先大量溶出于水中,淀粉在高温作用下糊化、凝胶化,然后随着水分的收干,糊化和凝胶化的淀粉又会回吸依附于大米表层,导致米饭软黏,口感较差。沥米饭由于大米中的淀粉大量留在米汤中,沥米饭的含糖量低,且饭粒干爽饱满,口感较好,更符合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要求。在沥米饭的制作过程中,米饭经过温水浸泡或高温煮米浸泡后进行沥水,沥水完成后产生蒸汽将米饭蒸熟,因此泡米和沥水是沥米饭制作的两大重要工序。现有的沥米饭电饭煲中泡米和沥水的实现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是在电饭煲的内部设置用于带动内胆升降的升降机构,内胆的底部具有沥水孔,浸泡程序完成后,升降机构带动内胆上升,实现沥水操作。这种沥水方式是采用升降机构来实现水米分离,受升降机构的升降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沥水不顺畅;进一步的,升降机构需要占用很大的体积,这类沥米饭电饭煲体积非常的庞大。第二种沥水主要是通过阀门进行控制,通过阀门的关闭和开启来实现泡米和沥水。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米粒体积很小,在沥米是米粒很容易堵塞阀门,从而使得阀门无法关闭或打开,浸泡和沥水不顺畅,很容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浸泡和沥水均非常地顺畅的烹饪器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锅体、篦子、气压调节组件、输送组件以及锅盖。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内锅包括内锅体和内锅体延伸部,内锅体的底部具有一通孔,内锅体延伸部沿通孔的边沿向内锅体的外部延伸;外锅密封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并与内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外锅的内底壁上具有一向容置空间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上具有一凹槽,凹槽的周壁顶部和内锅体外底壁之间形成连通通道,内锅体延伸部伸入凹槽内。篦子设置于内锅体内。气压调节组件连通容置空间,降低容置空间内的压力。输送组件连通于内锅体,输送水或蒸汽至内锅体;锅盖打开或盖合于锅体。向内锅体内注水,水进入凹槽内并淹没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容置空间呈密封状态,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在凹槽内形成一液面高于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且低于凹槽的顶部的水柱。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至凹槽顶部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2毫米。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输送组件包括加热器和第一管道。加热器上具有输出接口。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连接于加热器的输出接口,输出端连通至内锅体,第一管道将加热器内的热水或蒸汽输送至内锅体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输送组件包括第二管道和三通阀,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容置空间,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连通加热器上的输出接口、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以及第二管道的另一端,锅盖上具有排气孔;在沥水完成后,加热器产生的蒸汽经第二管道输入至容置空间内,经凹槽进入内锅体内并从锅盖上的排气孔排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气压调节组件为设置于第二管道的排气阀,在沥水完成后,第二管道输送蒸汽,排气阀关闭。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输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凹槽底部的加热盘,锅盖上具有排气孔;在沥水完成后关闭气压调节组件,加热盘加热凹槽内的水以产生蒸汽,蒸汽进入内锅体内并从锅盖上的排气孔排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烹饪器具还包括底座和耦合器,底座通过耦合器连接于外锅的底部,输送组件和气压调节组件容纳于底座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输送组件的储水组件,储水组件包括储水箱和水泵,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输送至输送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篦子可拆卸式连接于内锅体底部的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外锅的外底壁跟随内底壁向内凸起,形成凹窝。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体包括内锅和外锅,内锅体的底部具有一通孔和内锅体延伸部,外锅的内底壁上具有一凸起部且凸起部上具有一凹槽,内锅体延伸部伸入凹槽内。当输送组件向内锅体内注水时,下落至凹槽内的水封堵内锅体延伸部,内锅和外锅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呈密封状态,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和内锅体内的大气压形成压力差。该压力差会在凹槽内形成一液面高于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且低于凹槽的顶部的水柱。该水柱密封内锅体的底部,使得内锅体内的液面不断的升高,实现泡米。而在泡米结束后,气压调节组件降低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容置空间和内锅体之间的压力差消失,内锅体的水通过凹槽和连通通道下落至容置空间内,实现沥水。在沥水完成后,输送组件产生蒸汽,蒸煮位于篦子上的食材。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在泡米时只需利用密封的容置空间和内锅体之间自然形成的压力差即可实现内锅体底部的密封,密封效果非常的好且非常的简单。而在泡米结束后则只需减小容置空间和内锅体之间的压力差即可实现沥米,沥米非常的顺畅。此外,在输送组件内,设置加热器连接第一管道,在初始阶段,加热器内产生热水并经第一管道输送至内锅体内以实现泡米。在泡米结束后,加热器内产生蒸汽,第一管道将蒸汽输送至锅体内,蒸汽之上而下穿过篦子和内锅体底部的通孔以及凹槽进入容置空间内,最后通过气压调节组件排出。在该结构中,加热器和第一管道在热水输送的同时实现蒸汽的输送,管道的复用大大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中,沥水通道内没有任何细小的部件,非常便于清洗。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A所示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B所示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1C所示为图1的剖视图。图1D所示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图1E所示为图1D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在放入食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在泡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在沥水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在蒸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烹饪器具在蒸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实施例三提供的烹饪器具在蒸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C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篦子2、气压调节组件8、输送组件4以及锅盖3。锅体1包括外锅11和内锅12,内锅12包括内锅体121和内锅体延伸部122,内锅体121的底部具有一通孔1211,内锅体延伸部122沿通孔1211的边沿向内锅体121的外部延伸。外锅11密封连接于内锅12的外部并与内锅1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00,外锅11的内底壁上具有一向容置空间内凸起的凸起部111,凸起部111上具有一凹槽1111,凹槽1111的周壁顶部和内锅体12的外底壁之间形成连通通道200,内锅体延伸部122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内锅体和内锅体延伸部,内锅体的底部具有一通孔,内锅体延伸部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向内锅体的外部延伸;外锅密封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并与内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外锅的内底壁上具有一向容置空间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上具有一凹槽,凹槽的周壁顶部和内锅体外底壁之间形成连通通道,内锅体延伸部伸入凹槽内;/n篦子,设置于所述内锅体内;/n气压调节组件,连通容置空间,降低容置空间内的压力;/n输送组件,连通于所述内锅体,输送水或蒸汽至内锅体;以及/n锅盖,打开或盖合于所述锅体;/n向内锅体内注水,水进入凹槽内并淹没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容置空间呈密封状态,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在凹槽内形成一液面高于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且低于凹槽的顶部的水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包括外锅和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内锅体和内锅体延伸部,内锅体的底部具有一通孔,内锅体延伸部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向内锅体的外部延伸;外锅密封连接于所述内锅的外部并与内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外锅的内底壁上具有一向容置空间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上具有一凹槽,凹槽的周壁顶部和内锅体外底壁之间形成连通通道,内锅体延伸部伸入凹槽内;
篦子,设置于所述内锅体内;
气压调节组件,连通容置空间,降低容置空间内的压力;
输送组件,连通于所述内锅体,输送水或蒸汽至内锅体;以及
锅盖,打开或盖合于所述锅体;
向内锅体内注水,水进入凹槽内并淹没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容置空间呈密封状态,容置空间内的压力在凹槽内形成一液面高于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且低于凹槽的顶部的水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内锅体延伸部的底端至凹槽顶部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具有输出接口;
第一管道,输入端连接于加热器的输出接口,输出端连通至内锅体,第一管道将加热器内的热水或蒸汽输送至内锅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二管道和三通阀,第二管道的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忠良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