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体结构和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18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煲体结构和烹饪设备,其中,煲体结构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形成内凹的内腔;内锅,设于内腔中,且内锅的侧壁上设有沿内锅的径向凸出的手提部,其中,内腔能够限制内锅的转动以使手提部相对于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呈非零角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减小手提部沿外壳体的宽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以便于减小外壳体沿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利于煲体结构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煲体结构和烹饪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饭煲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煲体结构以及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为方便提取内锅,如图1所示,现有电饭煲或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内锅20’上一般设置有提手22’,现有的提手22’一般都是沿水平方向设置,提手22’所在平面与电饭煲所放置平面平行,这种提手22’占据了煲体10’沿水平方向的空间,不利于电饭煲的煲体10’的小型化,增加了占用厨房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煲体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烹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煲体结构,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形成内凹的内腔;内锅,设于内腔中,且内锅的侧壁上设有沿内锅的径向凸出的手提部,其中,内腔能够限制内锅的转动以使手提部相对于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呈非零角度。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煲体结构,通过在外壳体内形成内凹的内腔,以将内锅设于内腔中,且在内锅的侧壁上设有沿内锅的径向凸出的手提部,方便用户通过抓握手提部以提起内锅,方便内锅的取放,需要说明的是,手提部的凸出方向可以沿径向向外,也可以为沿径向向内;其中,内腔能够限制内锅的转动以使手提部相对于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呈非零角度,详细地,在内锅设于内腔时,在内腔的限制下,内锅与内腔的相对位置是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在一定小幅度范围内转动,且手提部与内锅的中心线和外壳体的宽度方向均呈不为零的夹角,即手提部相对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倾斜,从而减小手提部沿外壳体的宽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以便于减小外壳体沿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利于煲体结构的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手提部与内锅的轴线方向呈不为零的夹角,避免手提部占用过多外壳体沿内锅的轴线方向的空间,以减小煲体结构沿内锅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即减小煲体结构的高度。其中,外壳体的长度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限位凸起和限位槽,限位凸起和限位槽中的一个设于内锅的外壁,另一个设于内腔的内壁,以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的配合限制内锅相对于内腔的转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锅的外壁上设置限位凸起,在内腔的内壁对应限位凸起设置限位槽,或者在内锅的外壁上设置限位槽,在内腔的内壁对应限位槽设置限位凸起,使内锅设于内腔中时,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中,通过限位槽限制限位凸起的移动方向,从而限制内锅相对于内腔转动,例如,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内锅的轴线方向平行,使内锅可以相对于内腔沿内锅的轴线方向滑动,即将内锅从内腔中竖直取出或放下,且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槽还可限制内锅绕内锅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限制了内锅相对于内腔的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锅远离外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手提部设于靠近开口的侧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锅远离外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以通过开口向内锅内放置米、水等,手提部设于靠近靠口的侧壁上,以利于用户握持内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提部相对于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所呈夹角为5°~90°。在该技术方案中,手提部相对于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所呈夹角为5°~90°,以分别减小手提部沿内锅的轴线方向的占用空间,以及沿外壳体的宽度方向的占用空间,以利于煲体结构的小型化。进一步地,手提部相对于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所呈夹角为30°~60°,以进一步优化煲体结构,减小煲体结构的整体体积;具体地,一般情况下,将上盖与煲体结构之间的扣合结构设于外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扣合结构沿外壳体的长度方向凸出内锅,手提部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呈30°~60°的夹角,上盖与煲体结构之间的扣合结构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空间放置内锅手提部,以进一步节省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手提部与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内锅的边缘部与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手提部与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内锅的边缘部与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使得沿外壳体的宽度方向手提部设于内锅的边缘部之内,从而避免手提部沿外壳体的宽度方向凸出内锅的边缘部,避免手提部占用额外的凸出内锅的边缘部的空间,以节省外壳体的宽度方向的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提部与内锅的边缘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50mm。在该技术方案中,沿外壳体的宽度方向,手提部与内锅的边缘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50mm,使手提部处于外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的空间内,避免手提部占用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空间。进一步地,手提部与内锅的边缘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5mm~1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提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手提部绕内锅的中心轴线均匀设于内锅的侧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提部的数量为多个,通过握持多个手提部提取内锅,且多个手提部均匀设于内锅的侧壁上,使用户握持多个手提部时,内锅受力更平衡,提高提取内锅时平稳性。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手提部绕内锅的中心轴线设置,特别地,在手提部的数量为偶数个时,中心轴线为多个手提部的对称中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外壳体上设有与手提部相对应的避让槽,在内锅的端面上,手提部的投影处于避让槽的投影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外壳体上设有与手提部相对应的避让槽,且在内锅的端面上,手提部的投影处于避让槽的投影内,使手提部可以伸入避让槽内,内锅放置于内腔中时,手提部与外壳体之间产生干涉,且有利于利用外壳体的内部空间,减小煲体结构沿内锅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即减小煲体结构的高度。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煲体结构;盖体,与煲体活动连接。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烹饪设备,通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煲体结构,且盖体与煲体活动连接,通过盖体相对于煲体的移动使盖体能够打开或关闭开口。其中,盖体与煲体可以铰接,通过盖体相对于煲体的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内腔,或者盖体与煲体滑动连接,通过盖体相对于煲体的滑动以打开或关闭内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盖体上设有与煲体结构中的内锅提手相对应的避让结构,在盖体扣合于煲体结构上时,内锅提手处于避让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盖体上设有与煲体结构中的内锅提手相对应的避让结构,在盖体扣合于煲体结构上时,内锅提手处于避让结构所围成的空间内,且有利于利用盖体的内部空间,减小烹饪设备沿内锅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即减小烹饪设备的高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提手,提手的两端分别与煲体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转动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煲体结构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转动连接提手,在盖体扣合于煲体结构上时,提手可以相对于煲体结构转动,使用户可以握持提手,即可以提取烹饪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形成内凹的内腔;/n内锅,设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凸出的手提部,/n其中,所述内腔能够限制所述内锅的转动以使所述手提部相对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呈非零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形成内凹的内腔;
内锅,设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凸出的手提部,
其中,所述内腔能够限制所述内锅的转动以使所述手提部相对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呈非零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凸起和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内锅的外壁,另一个设于所述内腔的内壁,以通过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的配合限制所述内锅相对于所述内腔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远离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手提部设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部相对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之间所呈夹角为5°~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所述手提部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内锅的边缘部与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部与所述内锅的边缘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部的数量为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韦铭刘化勇邢胜华羊小亮罗飞龙黄廷山马昕尹逊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