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557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能对伞面上的雨水进行挤压沥干并将雨水收集起来的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包括伞杆、伞骨、伞柄、伞面,所述伞骨可开合设置于所述伞柄上,所述伞柄设置于所述伞杆上端部,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上,所述伞杆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伞面进行雨水分离的沥干伞套,所述沥干伞套包括基节、若干相互套合的套筒,所述基节上开设有用于与伞杆顶部安装的安装腔,直径最小的所述套筒滑移套接于所述基节上,直径最大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对收合后的伞面进行除水的第一除水装置,所述第一除水装置包括固定环、若干用于挤压伞面除水的拨片,所述固定环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壁,若干所述拨片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类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
技术介绍
雨伞在雨天为我们遮风挡雨,避免我们被被雨淋湿,但是在雨伞在被雨水打湿过后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淋湿的雨伞在室内并不好携带,伞面上的雨水会顺着伞尖滴落在室内的地面上,让室内的地面变的湿滑影响大家行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伞套,该伞套由基节与若干节相互套合的套筒相互套接在一起组成的,该基节固定在伞杆顶部,通过若干套筒之间的延展将雨伞包裹在套筒内部,实现雨伞与外部隔离,但是该伞套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雨伞上的雨水无法与雨伞进行雨水分离,全部被储存在伞套里浸泡着雨伞,对伞面和伞骨进行腐坏,使伞骨容易损坏生锈、伞面易穿孔,大大减少了雨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能对伞面上的雨水进行挤压沥干并将雨水收集起来的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包括伞杆、伞骨、伞柄、伞面,所述伞骨可开合设置于所述伞柄上,所述伞柄设置于所述伞杆上端部,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上,所述伞杆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伞面进行雨水分离的沥干伞套,所述沥干伞套包括基节、若干相互套合的套筒,所述基节上开设有用于与伞杆顶部安装的安装腔,直径最小的所述套筒滑移套接于所述基节上,直径最大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对收合后的伞面进行除水的第一除水装置,所述第一除水装置包括固定环、若干用于挤压伞面除水的拨片,所述固定环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壁,若干所述拨片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进一步改进的是:直径最大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拨片去除的雨水进行收集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装置本体,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套设于所述套筒外壁,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雨水的集水腔,所述套筒上位于所述拨片上方开设有若干供雨水穿过的第一透水孔,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透水孔相对应的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二透水孔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所述集水腔内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二透水孔的启闭装置,所述集水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将集水腔体内的水体进行排放的出水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启闭装置包括挡环,所述挡环可转动套设于所述集水腔内壁,所述挡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透水孔相配合的第三透水孔,所述第三透水孔通过挡环的转动可与所述第二透水孔相连通,所述挡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挡环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片、插片,所述插片一端设置于所述驱动片上,所述集水装置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插片穿过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插片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挡环上,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滑槽的第一密封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底部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所述集水装置本体上可转动设置有可遮挡所述出水口的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出水口的第二密封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基节上设置有用于对套筒内伞面的残留雨水进行收集并去除的第二除水装置,所述第二除水装置包括吸水体、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水体的容腔,所述安装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基节下端部,所述基节上开设有若干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与所述容腔相连通,所述安装筒上设置有用于对吸水体进行挤压排水的排水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挤压板、推杆、顶块,所述挤压板可沿所述容腔滑移设置于所述容腔底部,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透水孔,所述安装筒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五透水孔,所述安装筒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挤压板相连接,所述顶块设置于所述推杆的自由端。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方案中的沥干伞套可以将淋湿的雨伞收纳在沥干伞套内,避免淋湿的雨伞在室内移动时将伞面上的雨水滴落在地板上造成地板湿滑使行人滑倒,便于在室内携带。2、本方案中的沥干伞套可以在将雨伞进行收纳的同时同步对伞面上的雨水进行去除,相比市场上的普通的带有伞套的雨伞来说,同样是将伞套套合在雨伞上,但是达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本方案中的伞套在套合在伞面的过程中伞套上的拨片会同时对伞面进行挤压将伞面上的雨水进行去除,避免将伞面上的雨水一并包裹在伞套里对雨伞进行浸泡,避免损坏伞面和让伞骨生锈,增加雨伞的使用寿命。3、本方案中的沥干伞套上的集水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在室外收纳雨伞时可以不使用,直接将去除的雨水通过伞套的出口端排出即可,在时间紧迫时可以在室内边行走边利用沥水伞套对雨伞进行除水收纳,可以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在细节上节约大家的时间成本,让大家可以更好的使用以及在室内携带雨伞,避免雨伞丢失,让使用者有更好的使用感。4、在沥干伞套包裹住雨伞后,雨伞上的残留雨水依然会积累在伞套的底部损坏雨伞的伞顶部分,所以本方案中还设置有对伞面上的雨水进行二次吸收去除的第二除水装置,伞面上的残留雨水顺着伞面流向基节时可以通过基节上的过水通带流向第二除水装置的安装筒的容腔内,由容腔内的吸水体将雨水进行吸附,进一步将伞面上的雨水进行去除,延长雨伞的使用寿命。5、本方案中的第二除水装置的吸水体的排水简单有趣,是需要握住伞柄将顶块向地面挤压即可将吸水体上的雨水排出,挤压板在吸水体的复原过程以及顶块的重力作用下会进行复位,该排水方式方便快捷,简单有趣,可以调动小孩子的童心让小孩子可以积极主动的携带雨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沥干伞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沥干伞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技术实施例一种沥干伞套中沿A-A线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技术实施例一种沥干伞套中沿B-B线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沥干伞套中第二除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技术实施例一种沥干伞套中沿C-C线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中套筒套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7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图7技术实施例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13,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沥干伞,包括伞杆10、伞骨11、伞柄12、伞面13,所述伞骨11可开合设置于所述伞柄12上,所述伞柄12设置于所述伞杆10上端部,所述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包括伞杆、伞骨、伞柄、伞面,所述伞骨可开合设置于所述伞柄上,所述伞柄设置于所述伞杆上端部,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伞面进行雨水分离的沥干伞套,所述沥干伞套包括基节、若干相互套合的套筒,所述基节上开设有用于与伞杆顶部安装的安装腔,直径最小的所述套筒滑移套接于所述基节上,直径最大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对收合后的伞面进行除水的第一除水装置,所述第一除水装置包括固定环、若干用于挤压伞面除水的拨片,所述固定环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壁,若干所述拨片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包括伞杆、伞骨、伞柄、伞面,所述伞骨可开合设置于所述伞柄上,所述伞柄设置于所述伞杆上端部,所述伞面设置于所述伞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伞面进行雨水分离的沥干伞套,所述沥干伞套包括基节、若干相互套合的套筒,所述基节上开设有用于与伞杆顶部安装的安装腔,直径最小的所述套筒滑移套接于所述基节上,直径最大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对收合后的伞面进行除水的第一除水装置,所述第一除水装置包括固定环、若干用于挤压伞面除水的拨片,所述固定环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壁,若干所述拨片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其特征在于:直径最大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拨片去除的雨水进行收集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装置本体,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套设于所述套筒外壁,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雨水的集水腔,所述套筒上位于所述拨片上方开设有若干供雨水穿过的第一透水孔,所述集水装置本体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透水孔相对应的第二透水孔,所述第二透水孔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所述集水腔内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封闭所述第二透水孔的启闭装置,所述集水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将集水腔体内的水体进行排放的出水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沥干伞套的沥干伞,其特征在于:启闭装置包括挡环,所述挡环可转动套设于所述集水腔内壁,所述挡环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透水孔相配合的第三透水孔,所述第三透水孔通过挡环的转动可与所述第二透水孔相连通,所述挡环上设置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平段金桂周迎迎
申请(专利权)人:海峡晋江伞业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