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37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属于转接线领域;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包括:稳压滤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转接模块、以及二次放大模块;其中,稳压滤波模块进行电路中电压的稳定,以及进行电路中去掉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抗干扰模块减少外部设备与环境对电路以及传输信号的干扰,使信号可以平稳传输;信号转接模块进行将各种信号进行与下一电路的传输与转换,同时也可以将各个电路中的信号进行总和,从而进行不同的工作指令;二次放大模块通过对转接信号进行一次放大与二次放大,保证转接信号不会因转接而传输信号衰弱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信号衰减的不足,增强多功能转接的抗干扰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属于转接线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市场的快速反正,以及传输技术的日益完善,市场上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同时现在的电子期间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实现多对一的控制,解决以前的一对一的问题。转接器使将一个元器件的电信号通过转接器的内部传输电路传输到另外的一个元器件或者多个元器件的工作电路,实现信号的多元化;但现有技术中的转接传输电路还存在一下问题:1.在传输中,因一对多的工作原因使传输信号衰减现象严重;2.工作在一些干扰强的环境,会降低传输的速度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包括:稳压滤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转接模块、以及二次放大模块。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稳压滤波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D1、三极管Q2、电解电容C3、电阻R3、二极管D3、三极管Q3、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感L1;所述集成电路U1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是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啥意思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稳压滤波模块进行工作电路电压的稳定以及杂波信号的过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抗干扰模块包括:桥式稳压二极管B1、电阻R4、电容C4、三极管Q4、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5、电阻R7、继电器J1;其中,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1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1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1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J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模块当工作在一些高干扰环境时,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信号转接模块包括:放大器U2、放大器U3、放大器U4、放大器U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6、电容C6、三极管Q7、电容C7、可调电阻Z1、电阻R11、三极管Q8、电容C8、二极管D7、三极管Q9、电阻R12、二极管D8;其中,所述放大器U2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放大器U2的4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2的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2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2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且接地,所述放大器U3的4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3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阻Z1的可调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可调电阻Z1的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Z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放大器U4的1号引脚和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4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和所述电容C8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U4的8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U5的8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接模块实现信号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转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二次放大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6、放大器U7、电阻R13、电阻R15、电容C10、电容C9、可调电阻Z2、电容C11、二极管D9、电容C12、二极管D11、电阻R14、二极管D10、电容C13、二极管D12;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2号引脚、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3、所述可调电阻Z1的一端连接和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6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所述放大器U7的6号引脚和所述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Z2的可调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且接地,所述放大器U7的4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8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3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7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次放大模块进行工作电路中信号频率的一次放大和二次放大。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转接器传输电路中信号衰减严重问题进行改进,通过稳压滤波模块进行工作电路中电压进行稳定,从而使电压信号可以进行平稳传输,同时过滤电路的杂波信号;抗干扰模块提高抗干扰性能,使电路可以工作在一些干扰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滤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转接模块、以及二次放大模块;/n其中,所述稳压滤波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D1、三极管Q2、电解电容C3、电阻R3、二极管D3、三极管Q3、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感L1;所述集成电路U1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是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啥意思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滤波模块、抗干扰模块、信号转接模块、以及二次放大模块;
其中,所述稳压滤波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D1、三极管Q2、电解电容C3、电阻R3、二极管D3、三极管Q3、二极管D2、二极管D4、电感L1;所述集成电路U1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是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啥意思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8号引脚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模块包括:桥式稳压二极管B1、电阻R4、电容C4、三极管Q4、电容C5、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5、电阻R7、继电器J1;其中,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1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继电器J1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1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J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转接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接模块包括:放大器U2、放大器U3、放大器U4、放大器U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6、电容C6、三极管Q7、电容C7、可调电阻Z1、电阻R11、三极管Q8、电容C8、二极管D7、三极管Q9、电阻R12、二极管D8;其中,所述放大器U2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放大器U2的4号引脚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飞查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融倍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