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26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MS主板、排母以及采集板,其中所述排母包括第一排母和第二排母,所述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和第二采集板;所述第一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针与所述第一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二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针与所述第二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传统电池电压采集系统中的线束取代,兼备防线束错接、破损、短路、连接不良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对环保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交通工具的电动化是现在最主流的选择,选择锂电池作为电动交通工具的动力源也越来越广。随着锂电池电动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多的就是线束问题。线束是由导线,金属压线端子,胶壳连接器组成。导线通过冷压在金属端子上,然后卡在胶壳连接器中,胶壳连接器再对插实现紧固,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由于导线一般较细且是活动的,所以在电动车运动时,导线容易与其他结构产生摩擦,时间长了容易破损导致短路;(2)冷压导线的金属端子时经常出现压制不牢固的情况,后期使用时由于震动导致脱落,导致导线断路;(3)由于固定金属端子时,存在比较多的金属端子卡在同一个连接器上,线束制作时容易出现导线出现错位,轻则导致系统故障宕机,重则短路起火等;(4)线束设计生产时间周期长,成本较高。(5)线束外观凌乱,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传统电池电压采集系统中的线束取代,兼备防线束错接、破损、短路、连接不良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MS主板、排母以及采集板,其中所述排母包括第一排母和第二排母,所述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和第二采集板;所述第一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针与所述第一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一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主体,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采集板汇流点,每个所述第一采集板汇流点通过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第一排针孔上的相应针孔电性连通,所述第二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针与所述第二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二采集板包括第二采集板主体,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中设置有多个第二采集板汇流点,每个所述第二采集板汇流点通过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内部的采集线与第二排针孔上的相应针孔电性连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和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均为采用通用材质制成的双层PCB板。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母和所述第二排母平行焊接在所述BMS主板,并与所述BMS主板的内部电路接线电性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上还设置有多个温度采集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采用排针、PCB、铝丝绑定的工艺,将传统电池电压采集系统中的线束取代;组装过程所有连接均焊死或者卡死,无冷压端子,使用过程不会有线束方案的脱落及接触不良。2、本技术的结构防呆设计,组装简单,所有脚位一一对应,不会错接;组合后结构牢固,无相对位移,不会产生摩擦,走线不会产生破损短路的情况。3、本技术适宜批量生产既降低生产成本又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采集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采集板与电芯连接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采集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BMS主板,21-第一排母,22-第二排母,31-第一采集板,311-第一采集板主体,312-第一采集板汇流点,313-第一排针孔,314-第一排针,32-第二采集板,321-第二采集板主体,322-第二采集板汇流点,333-采集线,324-温度采集点,325-第二排针孔,4-电芯,41-铝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其包括BMS主板1、排母以及采集板,其中排母包括第一排母21和第二排母22,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31和第二采集板32;第一排母21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针314与第一采集板31焊接固定,第一排母2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BMS主板1上,第二排母22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针与第二采集板32焊接固定,第二排母22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BMS主板1上。优选的第一排母21和第二排母22平行焊接在BMS主板1,并与BMS主板1的内部电路接线电性连接。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采集板31优选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采集板31包括第一采集板主体311,第一采集板主体311为采用通用材质制成的双层PCB板,第一采集板主体311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采集板汇流点312,每个第一采集板汇流点312通过第一采集板主体311内部的导线(也称为采集线)与第一排针孔313上的相应针孔电性连通。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采集板32优选如图3所示,第二采集板32包括第二采集板主体321,第二采集板主体321为采用通用材质制成的双层PCB板,为双层PCB板;第二采集板主体321设置有多个第二采集板汇流点322,每个第二采集板汇流点322通过第二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MS主板、排母以及采集板,其中所述排母包括第一排母和第二排母,所述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和第二采集板;/n所述第一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针与所述第一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一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主体,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采集板汇流点,每个所述第一采集板汇流点通过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内部的导线与第一排针孔上的相应针孔电性连通,/n所述第二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针与所述第二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二采集板包括第二采集板主体,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中设置有多个第二采集板汇流点,每个所述第二采集板汇流点通过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内部的采集线与第二排针孔上的相应针孔电性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束电池电压采集回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MS主板、排母以及采集板,其中所述排母包括第一排母和第二排母,所述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和第二采集板;
所述第一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一排针与所述第一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一采集板包括第一采集板主体,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中设置有多个第一采集板汇流点,每个所述第一采集板汇流点通过所述第一采集板主体内部的导线与第一排针孔上的相应针孔电性连通,
所述第二排母的一端通过第二排针与所述第二采集板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母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所述BMS主板上;所述第二采集板包括第二采集板主体,所述第二采集板主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标玉章春元胡磊刘石海周志武胡爱梁高华庞业海廖丁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威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