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13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包括底壳、侧入式光源、导光板、膜片组件和固定胶,所述底壳为圆形结构,所述侧入式光源、导光板和膜片组件均设置在底壳内,所述固定胶将膜片组件粘接固定在底壳上;所述侧入式光源背面通过第一双面胶粘接固定在底壳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通过第二双面胶粘接在侧入式光源的正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形背光模组通过简化圆形背光模组的结构来方便背光模组的生产组装,提高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是一种提供背光源的结构,液晶显示器、仪表盘等必须通过背光模组提供背光源,仪表盘一般为圆形结构,也需要圆形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多个部分装配组合在一起形成背光模组,常见的背光模组包括底壳、光源、导光板、膜片、前框等结构,一般采用人工组装的方式将这些部分组装在一起形成背光模组;现在常见的背光模组部件比较多,组装复杂,而且人力成本高,很难在生产时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包括底壳、侧入式光源、导光板、膜片组件和固定胶,所述底壳为圆形结构,所述侧入式光源、导光板和膜片组件均设置在底壳内,所述固定胶将膜片组件粘接固定在底壳上;所述侧入式光源背面通过第一双面胶粘接固定在底壳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通过第二双面胶粘接在侧入式光源的正面。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外侧设置有定位插口,所述膜片组件上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插口插接在定位插口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胶外侧设置有定位凸块粘接部,所述定位凸块粘接部可以将定位凸块粘接固定在底壳上。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光源上方设置有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贴附在导光板或膜片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为胶铝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内侧底部为铝层,所述底壳的外侧为塑胶层,所述塑胶层嵌入到铝层设置的开孔内。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组件包括反射膜、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反射膜通过第三双面胶粘接在底壳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叠设在反射膜上,所述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依次叠设在导光板上。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底壳、侧入式光源、导光板、膜片组件和固定胶形成了一个圆形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顶部省去了常见的前框,而采用固定胶粘接固定膜片组件,由此使得背光模组的结构简化、生产组装更加快捷、节省了材料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侧入式光源双面均粘双面胶,正面与导光板粘接固定、反面与底壳粘接固定,使得底壳、侧入式光源和导光板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从而使得所制作形成的背光模组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圆形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圆形背光模组的底壳、反射膜、导光板和侧入式光源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圆形背光模组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圆形背光模组的下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阅图1~4,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通过简化圆形背光模组的结构来方便背光模组的生产组装,提高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背光模组包括底壳1、侧入式光源2、导光板3、膜片组件4和固定胶5。所述底壳1为圆形腔体结构,上部开口;底壳1可以采用冲压成型的金属件或注塑成型的塑胶件。所述侧入式光源2采用侧面发光的LED灯条,固定在底壳1的内侧底部。导光板3、膜片组件4为近似圆形的结构,与底壳1上的开口形状一致,从而导光板3和膜片组件4均可以安装在底壳1内。所述固定胶5采用单面胶,将膜片组件4粘接固定在底壳1顶部。由此,通过底壳1、侧入式光源2、导光板3、膜片组件4和固定胶5形成了一个圆形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顶部省去了常见的前框,而采用固定胶5粘接固定膜片组件4,由此使得背光模组的结构简化、生产组装更加快捷、节省了材料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参阅图1和图2,侧入式光源2包括FPC和FPC上焊接固定的LED,侧入式光源2的FPC背面通过第一双面胶61粘接固定在底壳1内侧底部,由此可以将侧入式光源2稳定的固定在底壳1的内侧底部;第一双面胶61最好采用导热双面胶,有利于侧入式光源2工作时散热。所述导光板3通过第二双面胶62粘接在侧入式光源2的FPC正面,从而将导光板3与侧入式光源2粘接在一起,使得导光板3稳定的固定在底壳1内。在侧入式光源2双面均粘双面胶,正面与导光板粘接固定、反面与底壳1粘接固定,使得底壳1、侧入式光源2和导光板3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从而使得所制作形成的背光模组结构更加稳定。参阅图1~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的固定膜片组件4,所述底壳1外侧设置有定位插口11,所述膜片组件4上设置有定位凸块41,定位插口11与定位凸块41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一致,所述定位插口11插接在定位插口11内,从而实现了膜片组件4在底壳1上的定位固定。定位插口11与定位凸块41最好设置两组以上,并且均匀的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外侧,来更好的将膜片组件4定位安装在底壳1上。膜片组件4在底壳1内安装后顶部与底壳1的上表面平齐,从而可以通过环形的固定胶5将最上层的膜片外沿粘接固定在底壳1的上表面上,下层的膜片也被压固在底壳1内。另外,导光板3上最好也设置凸块31,凸块31与定位插口11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一致,通过凸块31与定位插口11的配合进一步将导光板3定位安装在底壳1内。参阅图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胶5外侧最好设置定位凸块粘接部51,定位凸块粘接部51的位置与定位插口11对应、大小比定位凸块41大,从而所述定位凸块粘接部51可以将定位凸块41粘接固定在底壳1上。定位凸块41在定位插口11安装后最好与定位插口11顶部的底壳1上表面平齐,从而定位凸块粘接部51可以恰好粘接在底壳1上表面。参阅图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了避免侧入式光源2上方出现亮斑等视觉异常,所述侧入式光源2上方设置有遮光胶7,所述遮光胶7贴附在导光板3或膜片组件4上。遮光胶7可以采用白胶。参阅图3,所述底壳1最好采用胶铝一体化结构,采用胶铝一体化结构可以保证底壳的机械强度,并且采用金属铝材与白色塑胶一体化成型,既可以通过铝材保证侧入式光源的散热性能,还能较好的维持承载面平整度和成型能力;铝材容易加工成所需结构,将其内置于塑胶中能够提高底框的承载能力和强度,防止在高强度震动过程中发生损伤。所述底壳1的内侧底部14为铝层,所述底壳1的外侧13为塑胶层,所述塑胶层嵌入到铝层设置的开孔12内,从而使得胶铝形成一体化的稳定结构。参阅图1~4,所述膜片组件4可以根据光学需要配制,本实施例中的膜片组件4包括反射膜42、散光膜43、下增光膜44和上增光膜45,所述反射膜42通过第三双面胶63粘接在底壳1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3叠设在反射膜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侧入式光源(2)、导光板(3)、膜片组件(4)和固定胶(5),所述底壳(1)为圆形结构,所述侧入式光源(2)、导光板(3)和膜片组件(4)均设置在底壳(1)内,所述固定胶(5)将膜片组件(4)粘接固定在底壳(1)上;所述侧入式光源(2)背面通过第一双面胶(61)粘接固定在底壳(1)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3)通过第二双面胶(62)粘接在侧入式光源(2)的正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侧入式光源(2)、导光板(3)、膜片组件(4)和固定胶(5),所述底壳(1)为圆形结构,所述侧入式光源(2)、导光板(3)和膜片组件(4)均设置在底壳(1)内,所述固定胶(5)将膜片组件(4)粘接固定在底壳(1)上;所述侧入式光源(2)背面通过第一双面胶(61)粘接固定在底壳(1)内侧底部,所述导光板(3)通过第二双面胶(62)粘接在侧入式光源(2)的正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外侧设置有定位插口(11),所述膜片组件(4)上设置有定位凸块(41),所述定位插口(11)插接在定位插口(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5)外侧设置有定位凸块粘接部(51),所述定位凸块粘接部(51)可以将定位凸块(41)粘接固定在底壳(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科姚志图罗增昌刘启玉彭环洋刘丽花
申请(专利权)人: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