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7102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包括电池电源BT1;BT1的正极,分别接第一电压检测表V1的一端、第一绝缘电阻Rp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三端点c;第一电压检测表V1另一端和第一绝缘电阻Rp另一端接地;开关K1另一端,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接地;开关K3第一端点a通过试品电阻Rc接地;电池电源BT1负极分别接第二电压检测表V2一端、第二绝缘电阻Rn的一端、开关K2一端和开关K3第二端点b;第二电压检测表V2另一端和第二绝缘电阻Rn另一端接地;开关K2另一端,通过第二采样电阻Rtn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让用户方便、可靠获得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绝缘电阻检测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蓄电池IT系统(IT系统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采用的绝缘电阻检测技术包括低频脉冲探测方法和电桥方法两种。其中,低频脉冲探测方法,通过主动发射低频脉冲探测信号并接收提取,来得到系统绝缘电阻。这种方法优点是: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直流IT系统、交流IT系统、交直流IT系统,且不受被测系统电压变化的影响,精度较高;缺点是:电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不太适合于低成本的应用。而电桥方法,目前也有多种形式,这种方法优点电路简单,成本低。但是,通常的测试精度比较粗糙,稳定性差,并且用于计算绝缘电阻的数学方程比较复杂,难以达到理想的测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包括电池电源BT1;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分别接第一绝缘电阻Rp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三端点c;第一绝缘电阻Rp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接地;开关K3的第一端点a,通过试品电阻Rc接地;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分别接第二绝缘电阻Rn的一端、开关K2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二端点b;第二绝缘电阻Rn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采样电阻Rtn接地。其中,电池电源BT1包括一个电池或者由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的电池组。其中,开关K1和K2为单刀单掷开关,K3为单刀双掷开关。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其电路设计科学合理,能够让用户可靠地获取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其应用于电池系统或者类似电池系统的电压比较稳定的直流IT系统,是一种基于新型电桥原理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电池电源BT1;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分别接第一绝缘电阻Rp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三端点c(是不动端点);第一绝缘电阻Rp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接地;开关K3的第一端点a(即动端点),通过试品电阻Rc接地;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分别接第二绝缘电阻Rn的一端、开关K2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二端点b(是不动端点);第二绝缘电阻Rn的另一端接地;开关K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采样电阻Rtn接地。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电池电源BT1包括一个电池或者由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的电池组。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开关K1和K2为单刀单掷开关,K3为单刀双掷开关。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所示,图1中,PE是系统的保护地,即保护接地线。BT1表示电池电源BT1,具体可以为一个电池或者电池组。Rtp表示接在电池电源BT1的正极的第一采样电阻;Rtn表示接在电池电源BT1的负极的第二采样电阻;其中,Rc表示试品电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试品电阻是一个标准的已知电阻值的电阻。在计算过程中,它是个已知量。这个电阻选取原则是,首先不能太大,要在并联正极或负极后能明显改变Vp和Vn;同时也不因为其引入使系统绝缘电阻过低,接近或达到报警门限,所以也不宜过小。对于本技术,具体实现上,例如,试品电阻Rc可以为600kΩ。第一采样电阻Rtp和第二采样电阻Rtn相等,都可以等于5MΩ。其中,K1表示连接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和Rtp的开关,通常是可电子控制的开关。其中,K2表示连接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和Rtn的开关,通常是可电子控制的开关。其中,K3表示连接试品电阻Rc、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和负极的开关,通常是可电子控制的开关。其中,Rp为第一绝缘电阻,表示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对PE的绝缘电阻。其中,Rn为第二绝缘电阻,表示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对PE的绝缘电阻。在本技术中,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对PE的电压值用Vp表示。在本技术中,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对PE的电压值用Vn表示。基于以上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能够能够得到很好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稳定性,测量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本技术进一步简化计算绝缘电阻的数学方程,以方便实施,具体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Rp和Rn是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对PE的绝缘电阻。首先,闭合开关K1、K2,断开K3,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和第二第采样电阻Rtn,来采样计算得到此时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和负极对PE的电压Vp1和Vn1,具体方程如下:方程(1);然后,比较Vp1和Vn1的大小;其中,如果是第一种情况:Vn1≥Vp1,那么通过开关K3接通电池电源BT1的负极侧(即开关K3的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相连通),这时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和第二第采样电阻Rtn,来采样计算得到此时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和负极对PE的电压Vp2和Vn2,具体方程如下:方程(2);其中,如果是第二种情况:Vn1<Vp1,那么通过K3接通电池电源BT1的正极侧(即开关K3的第一端点a和第三端点c相连通),则这时候,存在以下方程:方程(3);因此,通过联立方程(1)和方程(2),可以消掉Rn//Rtn,得到以下的算式:算式(1);以及算式(2);上面的算式,是非常复杂的数学算式,很难解答出结果。为此,接着,本技术进行了以下的简化过程假设Rtn<<Rn(即Rtn远小于Rn),可以近似得到Rn//Rtn=Rtn,联立方程(1)得到以下算式:算式(3);则算式(4);将算式(4)代入算式(1)中,可得到以下的计算结果:结果(1);因为由于(Rtp//Rtn)是采样电阻为已知量,而(Rp//Rtp//Rtn)为结果(1),因此,很容易解出Rp。具体实现上,通常取Rtp=Rtn,而Rp又是在Rtn<<Rn条件下解得,相当于是Rn很大,即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电源BT1;/n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分别接第一绝缘电阻Rp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三端点c;/n第一绝缘电阻Rp的另一端接地;/n开关K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接地;/n开关K3的第一端点a,通过试品电阻Rc接地;/n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分别接第二绝缘电阻Rn的一端、开关K2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二端点b;/n第二绝缘电阻Rn的另一端接地;/n开关K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采样电阻Rtn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蓄电池直流IT系统的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电源BT1;
电池电源BT1的正极,分别接第一绝缘电阻Rp的一端、开关K1的一端和开关K3的第三端点c;
第一绝缘电阻Rp的另一端接地;
开关K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p接地;
开关K3的第一端点a,通过试品电阻Rc接地;
电池电源BT1的负极,分别接第二绝缘电阻Rn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峰袁绍民邵立勇江子烨贺浩张洋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