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95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烘干处理时,耗时长,并且造成香味流失,导致烘干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包括支架以及与支架固定连接的箱体,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箱体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连接的电机,箱体的顶部穿设有壳体顶部连通的送料漏斗,箱体内部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箱体依次分为烘干区、保温区和冷却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螺旋叶片使茶叶依次经过烘干区、保温区和冷却区,缩短了茶叶烘干处理的时间,有效减少了茶叶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提高了茶叶的烘干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
技术介绍
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然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因此,茶叶需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目前对茶叶的烘干处理通过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经过烘干机烘干的茶叶会在烘干机内部进行保温处理,然后取出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处理,这种烘干处理方式耗时时间较长,并且对茶叶进行冷却处理时会与外界的空气过度接触,影响茶叶烘干时茶叶清香气味的流失,导致茶叶的烘干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烘干处理时,耗时长,并且造成香味流失,导致烘干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包括支架以及与支架固定连接的箱体,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箱体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连接的电机,箱体的顶部穿设有壳体顶部连通的送料漏斗,箱体内部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箱体依次分为烘干区、保温区和冷却区,烘干区位于壳体的底部设有加热件,箱体的位于冷却区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柱形管,烘干区通过冷却管道与柱形管连通,柱形管内位于冷却管道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挡板。优选的,第一隔板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二隔板套设在壳体的外侧,第二隔板的大小与箱体的内腔大小相适配。优选的,壳体为网状圆柱形壳体。优选的,柱形管呈长方体状柱形管,所诉柱形管的宽度大小与柱形管宽度大小相适配,挡板的底端朝柱形管的底部倾斜。优选的,冷却管道的外侧套设有冷却水箱,冷却水箱与箱体顶部固定。优选的,送料漏斗的一侧朝箱体的外侧倾斜分布,箱体的底部穿设有与壳体连通的出料管道。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电机带动螺旋叶片使茶叶依次经过烘干区、保温区和冷却区,使茶叶烘干完成的茶叶进行逐步降温冷却,缩短了茶叶烘干处理的时间,提高了茶叶的烘干处理效果,并且烘干区内气体通过冷却水箱加速对冷却管道内的气体进行降温,有效减少了茶叶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使经烘干处理的茶叶清香气味再次进入冷却区,保证了茶叶的烘干效果,使烘干完成的茶叶更具有清香气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局部示意图图;图2为本技术柱形管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中:1、支架;2、箱体;3、壳体;4、螺旋叶片;5、电机;6、送料漏斗;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烘干区;10、保温区;11、冷却区;12、加热件;13、柱形管;14、冷却管道;15、挡板;16、冷却水箱;17、出料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3,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包括支架1以及与支架1固定连接的箱体2,具体的,支架1用来对箱体2进行支撑的,箱体2主要提供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的;箱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3,壳体3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4,箱体2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4连接的电机5,箱体2的顶部穿设有壳体3顶部连通的送料漏斗6,具体的,需要揉捻的茶叶从送料漏斗6中进入到壳体3内部,通过电机5带动螺旋叶片4在壳体3内部进行边烘干边送料;箱体2内部通过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将箱体2依次分为烘干区9、保温区10和冷却区11,烘干区9位于壳体3的底部设有加热件12,具体的,加热件12可为电阻丝加热管,用来加热箱体2内部的空气对壳体3内部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茶叶随着螺旋叶片4的带动依次经过烘干区9、保温区10和冷却区11,完成对茶叶的烘干处理;箱体2的位于冷却区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柱形管13,烘干区9通过冷却管道14与柱形管13连通,柱形管13内位于冷却管道14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挡板15,具体的,经过烘干区9的茶叶烘干完成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一部分的气体进入保温区10进入保温,然后再进入冷却区11,大部分的气体顺着冷却管道14进入柱形管13内部,从冷却管道14内的气体通过冷却管道14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处理,冷却区11通过柱形管13与外界连通,对冷却区11内的茶叶进行冷却处理,挡板15的设置,对从烘干区9内流入到柱形管13内冷空气进行导入到冷却区11进行冷却,冷空气吹动挡板15向上转动,减小对柱形管13打开程度,有效减少冷却区11与外界的冷空气的汇入,对从烘干区9内携带茶叶清香的冷空气进行再次冷却,提高茶叶的烘干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茶叶清香气味的排放。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在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时,需要揉捻的茶叶从送料漏斗6中进入到壳体3内部,通过电机5带动螺旋叶片4在壳体3内部进行边烘干边送料,电阻丝加热管,用来加热箱体2内部的空气对壳体3内部的茶叶进行烘干处理,茶叶随着螺旋叶片4的带动依次经过烘干区9、保温区10和冷却区11,完成对茶叶的烘干处理,在茶叶烘干的过程中,经过烘干区9的茶叶烘干完成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一部分的气体进入保温区10进入保温,然后再进入冷却区11,大部分的气体顺着冷却管道14进入柱形管13内部,从冷却管道14内进入到冷却区11,对茶叶进行冷却处理,提高茶叶的烘干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茶叶清香气味的排放。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电机5带动螺旋叶片4使茶叶依次经过烘干区9、保温区10和冷却区11,使茶叶烘干完成的茶叶进行逐步降温冷却,缩短了茶叶烘干处理的时间,提高了茶叶的烘干处理效果,并且烘干区9内气体通过外接换热进入冷却区11对茶叶进行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茶叶进行烘干完成后,对茶叶进行冷却处理,有效减少了茶叶与外界冷空气的接触,使经烘干处理的茶叶清香气味再次进入冷却区11,保证了茶叶的烘干效果,使烘干完成的茶叶更具有清香气味。进一步的,第一隔板7位于壳体3的顶部,第二隔板8套设在壳体3的外侧,第二隔板8的大小与箱体2的内腔大小相适配,具体的,第一隔板7保证烘干区9与保温区10处于连通状态,便于烘干区9的热空气对保温区10内的茶叶进行保温处理,第二隔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包括支架(1)以及与支架(1)固定连接的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4),所述箱体(2)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4)连接的电机(5),所述箱体(2)的顶部穿设有壳体(3)顶部连通的送料漏斗(6),所述箱体(2)内部通过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将箱体(2)依次分为烘干区(9)、保温区(10)和冷却区(11),所述烘干区(9)位于壳体(3)的底部设有加热件(12),所述箱体(2)的位于冷却区(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柱形管(13),所述烘干区(9)通过冷却管道(14)与柱形管(13)连通,所述柱形管(13)内位于冷却管道(14)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挡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包括支架(1)以及与支架(1)固定连接的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螺旋叶片(4),所述箱体(2)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4)连接的电机(5),所述箱体(2)的顶部穿设有壳体(3)顶部连通的送料漏斗(6),所述箱体(2)内部通过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将箱体(2)依次分为烘干区(9)、保温区(10)和冷却区(11),所述烘干区(9)位于壳体(3)的底部设有加热件(12),所述箱体(2)的位于冷却区(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柱形管(13),所述烘干区(9)通过冷却管道(14)与柱形管(13)连通,所述柱形管(13)内位于冷却管道(14)的上方转动连接有挡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7)位于壳体(3)的顶部,所述第二隔板(8)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涛
申请(专利权)人:雷波县玉竹春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