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81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基座、连接件及C型钢;连接件与基座铰接连接,C型钢套设于连接件外,连接件上设有若干外齿,若干外齿均沿C型钢的高度方向延伸,沿若干外齿沿C型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C型钢内设有与外齿啮合的内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通过连接件与C型钢之间齿啮合,增大C型钢与连接件抵触的面积,提高了抗震支吊架的抗拉强度即载荷能力,而且使得C型钢与连接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效果好,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吊架
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的
,具体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
技术介绍
抗震支吊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载荷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组件,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现有技术CN207162076U公开了一种抗震支架连接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正表面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表面从后至前依次套设有螺母和连接座,所述固定座的正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该抗震支架连接件通过固定座、连接座、连接螺栓、安装孔、螺母和通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安装复杂、连接不可靠的问题,但是只通过连接螺栓及螺母的固定连接,抗震效果仍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其包括基座、连接件及C型钢,该抗震支吊架具有抗拉强度高、抗震效果好、载荷高、受力均匀、安全性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震支吊架,包括基座、连接件及C型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铰接连接,所述C型钢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外齿,若干所述外齿均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若干所述外齿沿所述C型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C型钢内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上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所述外齿,所述C型钢包括两块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内侧板,两块所述内侧板均设有与若干所述外齿啮合的所述内齿,通过这样设置,即所述连接件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内侧板之间通过齿啮合,使得所述C型钢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所述抗震支吊架的抗拉强度,受力更加均匀,安全性更高。作为优选,两块所述内侧板与所述连接件抵触的端面均设有所述内齿,通过这样设置,便于根据施工场地的尺寸要求,切出合适长度的所述C型钢与所述连接件组成抗震支吊架,适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C型钢还包括底板、两块外侧板及两块顶板,所述底板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块所述外侧板的一侧连接,两块所述外侧板的另一侧分别与两块所述顶板的一侧连接,所述顶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内侧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内侧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件抵触;所述顶板的端部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形,所述固定板套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连接件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所述螺纹孔位于两侧的所述外齿内,所述固定板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圆孔,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定位孔,采用螺钉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后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锁紧后,使得所述固定板压着所述内侧板与所述连接件紧密抵触,即使得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紧密啮合,提高所述C型钢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牢固性。作为优选,所述外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外圆角,所述固定板设有内圆角,且所述内圆角的半径小于所述外圆角的半径,通过这样设置,使得所述固定板能更好地贴合于所述顶板及两块所述外侧板外。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C型钢套设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所述第一连接件呈“U”形,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连接,所述内齿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上,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内,且所述下连接板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U型板内设有沿垂直于所述上连接板的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定位板及嵌套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嵌套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嵌套板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底板外,所述定位板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梯形槽,且所述梯形槽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后,所述螺钉依次穿设于所述通孔及所述定位孔至抵触所述梯形槽。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公称内径,通过这样设置,便于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后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作为优选,所述嵌套板内分别设有与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相适配的上凹槽及下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嵌入所述凹槽内后,所述上连接板嵌入所述上凹槽内,所述下连接板嵌入所述下凹槽内,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对所述第一连接件起固定作用,避免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受压后变形。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切面,所述C型钢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且所述C型钢的端面与所述U型板的端面抵触,通过这样设置,便于所述C型钢的定位安装。作为优选,所述嵌套板内设有轴孔,所述基座内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所述U型板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所述嵌套板的所述轴孔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基座的两侧铆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采用本抗震支吊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C型钢之间齿啮合,增大所述C型钢与所述连接件抵触的面积,提高了所述抗震支吊架的抗拉强度及载荷能力,而且使得所述C型钢与所述连接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所述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效果好,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轴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座的轴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轴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轴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关于图7的右视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板的剖视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C型钢的轴侧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1、基座;1.1、基板;1.2、三角板;1.3、轴孔;1.4、通孔;2、第二连接件;2.1、定位板;2.2、梯形槽;2.2.1、第一侧面;2.2.2、底面;2.2.3、第二侧面;2.3、下凹槽;2.4、上凹槽;2.5、嵌套板;3、第一连接件;3.1、上连接板;3.2、U型板;3.3、下连接板;3.4、外齿;3.5、切面;3.6、螺纹孔;3.7、凹槽;4、固定板;4.1、圆孔;4.2、内圆角;5、螺钉;6、C型钢;6.1、底板;6.2、外侧板;6.3、顶板;6.4、内侧板;6.5、内齿;6.6、定位孔;6.7、外圆角;7、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连接件及C型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铰接连接,所述C型钢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外齿,若干所述外齿均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若干所述外齿沿所述C型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C型钢内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连接件及C型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铰接连接,所述C型钢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外齿,若干所述外齿均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若干所述外齿沿所述C型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所述C型钢内设有与所述外齿啮合的内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所述外齿,所述C型钢包括两块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内侧板,两块所述内侧板均设有与若干所述外齿啮合的所述内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内侧板与所述连接件抵触的端面均设有所述内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钢还包括底板、两块外侧板及两块顶板,所述底板沿所述C型钢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块所述外侧板的一侧连接,两块所述外侧板的另一侧分别与两块所述顶板的一侧连接,所述顶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内侧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内侧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件抵触;所述顶板的端部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形,所述固定板套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连接件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且所述螺纹孔位于两侧的所述外齿内,所述固定板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圆孔,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定位孔,采用螺钉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后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外圆角,所述固定板设有内圆角,且所述内圆角的半径小于所述外圆角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宏吴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卓宝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