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利民专利>正文

水泵密封水自动回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751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泵密封水自动回水装置,包括回水装置主体,所述回水装置主体包括壳体、连通并固定在壳体一侧顶部的密封水进水管以及设置在壳体下方的回水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浮力式水阀,所述壳体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壳体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并螺纹固定有壳盖,壳盖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浮力式水阀包括竖管、堵头和泡沫漂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能够根据密封水进入的快慢自适应调整排入回水管的快慢,在密封水进入大于回水管回收的最大速度造成快要水溢满时,能够及时自动报警提醒人员,使得人员能够及时的去对水泵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泵密封水自动回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密封水自动回水设备
,尤其涉及水泵密封水自动回水装置。
技术介绍
给水泵作为电厂的重要设备,为锅炉提供高压给水,作为主要设备给水泵还存在迷宫式密封回水经常容易进入润滑油系统的情况,给电厂安全运行造成隐患;给水泵在不同工况时,密封回水的水量也在变动而且变化量很大,导致水满溢,使给水泵回水不畅造成回水进入润滑油;对于此现象,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解决方案,如授权公告号CN204114913U公开的一种给水泵的密封回水装置,包括壳体、开在壳体上的进水口、安装在壳体内的浮力控制装置和流量调节阀、开在壳体底部的回水管;流量调节阀安装在浮力控制装置的下方,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在给水泵上,回水管通过管道连接在凝汽器上;当壳体中进入有给水泵的回水时,浮力控制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在不改变原有给水泵的结构及凝汽器的布置前提下,简化了电厂给水泵回水系统,将密封回水安全的回收至凝汽器,提高了给水泵及凝汽器运行可靠性,解决了迷宫式密封回水经常容易进入润滑油系统的情况,提高了电厂运行安全性。上述专利公开的一种给水泵的密封回水装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泵密封水自动回水装置,包括回水装置主体,所述回水装置主体包括壳体(1)、连通并固定在壳体(1)一侧顶部的密封水进水管(2)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回水管(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浮力式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壳体(1)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并螺纹固定有壳盖,壳盖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浮力式水阀包括竖管(4)、堵头(6)和泡沫漂浮板(7),竖管(4)的底端延伸至壳体(1)的下方并与回水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堵头(6)活动套设在竖管(4)内,且堵头(6)的顶部延伸至竖管(4)的上方并与泡沫漂浮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竖管(4)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泵密封水自动回水装置,包括回水装置主体,所述回水装置主体包括壳体(1)、连通并固定在壳体(1)一侧顶部的密封水进水管(2)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回水管(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浮力式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腿,壳体(1)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并螺纹固定有壳盖,壳盖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浮力式水阀包括竖管(4)、堵头(6)和泡沫漂浮板(7),竖管(4)的底端延伸至壳体(1)的下方并与回水管(3)的一端固定安装,堵头(6)活动套设在竖管(4)内,且堵头(6)的顶部延伸至竖管(4)的上方并与泡沫漂浮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竖管(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位于壳体(1)内的进水孔(5),堵头(6)与两个进水孔(5)相配合,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8),泡沫漂浮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9),滑套(9)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杆(8)上,壳盖的顶部连通并固定有矩形管(11),且矩形管(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蓄电盒,蓄电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12),蓄电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音报警喇叭(13),蓄电盒的底部粘接固定有位于矩形管(11)内的第一铜块(14),且第一铜块(14)的下方设有第二铜块(16),第二铜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滑动套设在矩形管(11)内的配重块(15),矩形管(1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且限位块(17)的顶部与配重块(15)的底部一侧活动接触,泡沫漂浮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矩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利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