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71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包括上接头、中心管、保护套、控制器、贮能器、活塞套、锁紧套、上挡环、下挡环和扶正组件;中心管和保护套之间设有活塞腔,活塞套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内,控制器和贮能器位于活塞腔内的顶部位置,通过贮能器释放出的能量,在活塞腔内产生内压,从而推动活塞套、锁紧套以及上挡环向下移动,与此同时扶正组件展开形成扶正器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对筛管的扶正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下井过程中,扶正组件处于未张开的状态,此时具有较小的外径,从而具有下井阻力小的优势,当需要对筛管扶正时,扶正组件张开,此时扶正组件具有较大的外径,从而起到扶正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
本技术涉及石油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
技术介绍
目前,水平井筛管采用的套管扶正器一般是弹性扶正器或刚性扶正器,其中弹性扶正器作用在水平井内的水平段时,弹性扶正器的弹性钢片很容易发生变形,这导致扶正效果的降低,甚至失去扶正效果;而另外采用刚性扶正器时,增加了整个管串的外径,很容易造成管串下井过程中遇阻卡住,甚至损坏整段管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其结构合理,能够对水平井内的筛管进行有效的扶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包括上接头、中心管、保护套、控制器、贮能器、活塞套、锁紧套、上挡环、下挡环和扶正组件;所述上接头螺纹连接在中心管的顶部,所述上接头的外周中部螺纹连接有顶紧套,所述中心管上位于上接头的下方连接有铣槽衬环,所述保护套的上端套在铣槽衬环上,并且保护套的顶部与顶紧套的底部相接,所述锁紧套位于保护套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并且锁紧套的顶部与保护套的底部贴合;所述保护套和中心管之间设有环空的活塞腔,所述活塞套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内,并且活塞腔内位于活塞套与铣槽衬环之间留有膨胀空间,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安装在膨胀空间内,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电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贮能器进行释放压力;所述上挡环位于锁紧套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所述上挡环与锁紧套固定连接,所述下挡环固定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下端,所述扶正组件为多组,并且多组扶正组件位于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环绕在中心管的外周;每组所述扶正组件均包括上扶正片和下扶正片,所述上扶正片的顶部与上挡环铰接,上扶正片的底部与下扶正片的顶部铰接,所述下扶正片的底部与下挡环铰接。优选的,所述中心管外壁的中部设有马牙扣,所述活塞套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锁环,所述锁环的内壁上设有与马牙扣适配的配合面。优选的,所述配合面为可向下移动的单向齿面。优选的,所述膨胀空间内位于铣槽衬环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环。优选的,所述贮能器为气体发生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遥控点火器或定时点火器。优选的,所述保护套和活塞套上连接有剪切销钉。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台阶,并通过环形台阶将膨胀空间间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分别位于膨胀空间的上下两部分空间内,所述环形台阶上还开设有用于将控制器和贮能器电连接的穿线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贮能器释放出的能量,在活塞腔内产生内压,从而推动活塞套、锁紧套以及上挡环向下移动,与此同时扶正组件展开形成扶正器的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对筛管的扶正效果。2.本技术在下井过程中,扶正组件处于未张开的状态,此时具有较小的外径,从而具有下井阻力小的优势;当需要对筛管扶正时,扶正组件张开,此时扶正组件具有较大的外径,从而起到扶正的效果。3.另外通过锁环和马牙扣的配合,增加了扶正组件张开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处剖视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顶紧套,3、中心管,4、铣槽衬环,5、密封环,6、保护套,7、控制器,8、环形台阶,9、贮能器,10、膨胀空间,11、活塞套,12、剪切销钉,13、锁环,14、锁紧套,15、上挡环,16、上扶正片,17、下扶正片,18、下挡环,19、马牙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包括上接头1、中心管3、保护套6、控制器7、贮能器9、活塞套11、锁紧套14、上挡环15、下挡环18和扶正组件。上接头1螺纹连接在中心管3的顶部,上接头1的外周中部螺纹连接有顶紧套2,中心管3上位于上接头1的下方连接有铣槽衬环4,保护套6的上端套在铣槽衬环4的外周上,并与铣槽衬环4固定连接。保护套6的顶部与顶紧套2的底部相接,锁紧套14位于保护套6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3的外壁上,锁紧套14的顶部与保护套6的底部贴合。保护套6和中心管3之间设有环空的活塞腔,活塞套11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内,并且活塞腔内位于活塞套11与铣槽衬环4之间留有膨胀空间10,膨胀空间10内位于铣槽衬环4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环5,另外在保护套6和活塞套11上连接有剪切销钉12,剪切销钉12用来固定活塞套11的位置。控制器7和贮能器9安装在膨胀空间10内,控制器7和贮能器9电连接,并通过控制器7控制贮能器9进行释放压力。上挡环15位于锁紧套14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3的外壁上,上挡环15的底部与锁紧套14的顶部固定连接,下挡环18固定连接在中心管3的外壁下端。扶正组件为多组,并且多组扶正组件位于上挡环15和下挡环18之间环绕在中心管3的外周。每组扶正组件均包括上扶正片16和下扶正片17,上扶正片16的顶部与上挡环铰接,上扶正片16的底部与下扶正片17的顶部铰接,下扶正片17的底部与下挡环18铰接。工作原理:将本技术接在筛管串上,进行常规的下管柱作业,下到预定深度后,控制器7控制贮能器9进行压力释放,通过释放的压力将活塞套11向下推移,再由活塞套11将锁紧套14和上挡环15向下推移,与此同时上扶正片16随上挡环15下行,两端铰接的上扶正片16和下扶正片17中部位置并向外张开,形成扶正器的结构,并将筛管进行扶正。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贮能器9优选为气体发生器,控制器7优选为遥控点火器或定时点火器,该优选方式中气体发生器和点火器配合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够释放较大的压力来推动活塞套11向下移动;另外本实施例的贮能器9和控制器7并不限于该优选方式,其它具有贮能释放压力的设备均可以作为本技术的备选方案,例如的热敏膨胀材料、压缩气体等。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是:中心管3外壁的中部设有马牙扣19,活塞套1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锁环13,锁环13的内壁上设有与马牙扣19适配的配合面,其中配合面为可向下移动的单向齿面。在工作中控制器7控制贮能器9进行压力释放,通过释放的压力将活塞套11向下推移时,锁环13随活塞套11向下移动并与马牙槽咬合,从而使移动到下方的活塞与中心管3牢固在一起,提高了使扶正组件展开后的稳定性,防止活塞腔内的压力出现缓降或泄压时,影响扶正组件的展开高度。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是:保护套6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台阶8,并通过环形台阶8将膨胀空间10间隔成上下两部分,控制器7和贮能器9分别位于膨胀空间10的上下两部分空间内,环形台阶8上还开设有用于将控制器7和贮能器9电连接的穿线孔。通过将环形台阶8将膨胀空间10间隔成上下两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管、保护套、控制器、贮能器、活塞套、锁紧套、上挡环、下挡环和扶正组件;/n所述上接头螺纹连接在中心管的顶部,所述上接头的外周中部螺纹连接有顶紧套,所述中心管上位于上接头的下方连接有铣槽衬环,所述保护套的上端套在铣槽衬环上,并且保护套的顶部与顶紧套的底部相接,所述锁紧套位于保护套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并且锁紧套的顶部与保护套的底部贴合;/n所述保护套和中心管之间设有环空的活塞腔,所述活塞套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内,并且活塞腔内位于活塞套与铣槽衬环之间留有膨胀空间,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安装在膨胀空间内,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电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贮能器进行释放压力;/n所述上挡环位于锁紧套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所述上挡环与锁紧套固定连接,所述下挡环固定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下端,所述扶正组件为多组,并且多组扶正组件位于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环绕在中心管的外周;/n每组所述扶正组件均包括上扶正片和下扶正片,所述上扶正片的顶部与上挡环铰接,上扶正片的底部与下扶正片的顶部铰接,所述下扶正片的底部与下挡环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压式套管强力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中心管、保护套、控制器、贮能器、活塞套、锁紧套、上挡环、下挡环和扶正组件;
所述上接头螺纹连接在中心管的顶部,所述上接头的外周中部螺纹连接有顶紧套,所述中心管上位于上接头的下方连接有铣槽衬环,所述保护套的上端套在铣槽衬环上,并且保护套的顶部与顶紧套的底部相接,所述锁紧套位于保护套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并且锁紧套的顶部与保护套的底部贴合;
所述保护套和中心管之间设有环空的活塞腔,所述活塞套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内,并且活塞腔内位于活塞套与铣槽衬环之间留有膨胀空间,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安装在膨胀空间内,所述控制器和贮能器电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贮能器进行释放压力;
所述上挡环位于锁紧套的下方滑动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上,所述上挡环与锁紧套固定连接,所述下挡环固定连接在中心管的外壁下端,所述扶正组件为多组,并且多组扶正组件位于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环绕在中心管的外周;
每组所述扶正组件均包括上扶正片和下扶正片,所述上扶正片的顶部与上挡环铰接,上扶正片的底部与下扶正片的顶部铰接,所述下扶正片的底部与下挡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鸿刘玉振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靖驰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