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64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包括底座、主体、重力组件、至少两个滚轮、支撑定位部以及至少两个调节螺栓,主体安装于底座,重力组件包括壳体和吊线针,壳体内设置有刻度线,吊线针与壳体转动连接;滚轮安装于底座,支撑定位部安装于底座,支撑定位部凸出底座的距离与滚轮凸出底座的距离相等;调节螺栓与底座螺纹连接,在主体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节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主体可以带动位置线移动,当主体带动位置线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则拧动位于主体上的调节螺栓调整至吊线针恰好指向基准刻度后,可以将位置线与主体分离,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无需多次利用重力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砌墙是筑墙,最坚固的筑墙方式是逐块搭砌。筑墙时,大多数业主还是像以前那样选择常规的圬工建筑方法。用这种方式建造的房屋墙壁能起到气温缓冲的作用,从而可以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中。在砌墙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需要先利用重力锤找出重锤线,然后需要沿着该重锤线进行搭砌。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搭砌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在搭砌完一个位置,在进行下一个位置的搭砌时,需要重新利用重力锤确定重锤线,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以改善现有的施工方式在更换施工位置时需要重新利用重力锤确定重锤线,操作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包括:底座;主体,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重力组件,所述重力组件包括壳体和吊线针,所述壳体包括一个腔体,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吊线针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吊线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轴心与所述吊线针的轴心线垂直,所述吊线针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吊线针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至少两个滚轮,至少两个所述滚轮均安装于所述底座;支撑定位部,所述支撑定位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定位部与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且所述支撑定位部与所述主体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定位部凸出所述底座的距离与所述滚轮凸出所述底座的距离相等;以及至少两个调节螺栓,每个所述调节螺栓均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调节螺栓。本技术提供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主体可以带动位置线移动,利用滚轮可以实现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移动,当主体带动位置线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停止,此时利用支撑定位部与地面的摩擦可以实现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位置的固定,以方便将位置线取下,在将位置线取下之前,可以观察主体上的吊线针是否指向刻度线上的基准刻度,如果此时恰好指向该基准刻度,那可以直接将位置线与主体分离,若吊线针的指向不为基准刻度,则拧动位于主体上的调节螺栓,令主体两侧的高度发生变化,当调整至吊线针恰好指向基准刻度后再将位置线与主体分离,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无需多次利用重力锤,每次在需要更换位置线的位置时,都可以利用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轻松实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定位部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柱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卡槽,所述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滚珠,所述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球形卡槽内,且所述滚珠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滚轮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及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定位块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连接柱螺纹配合。在需要移动时,可以拧动定位块朝向底座移动,以使定位块与地面脱离,此时滚珠与地面接触,滚珠和滚轮的配合可以轻松带动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移动至预定位置,当达到预定位置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为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时,可以拧动定位块朝向背离底座的方向移动,当定位块与地面接触后,利用定位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底座的位置固定,而在底座倾斜,且设置有该支撑定位部的一端的位置较低时,还可以通过继续拧动定位块,令定位块朝向背离底座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底座的这一端抬高,以使主体达到竖直位置。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高度,且所述定位块的高度小于所述滚珠的底部到所述底座的距离。因为定位块只需与朝向底座移动一段极小的距离即可实现定位块与地面的分离,因此让定位块的高度大于连接柱的高度可以很快实现定位块与底座的接触,从而避免定位块继续上升,从而减小工作量,当然,定位块的高度小于滚珠的底部到底座的距离才能实现滚珠单独与地面接触,而定位块与地面脱离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利用防滑纹可以进一步加大定位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使主体的位置更加的平稳,不易因意外而移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支撑定位部一侧的所述调节螺栓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螺栓沿所述滚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调节螺栓在与地面接触时,再与位于主体另一侧的调节螺栓配合,可以避免主体倾斜。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移动一般都是贴着墙面进行,这种倾斜的情况较少,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意外,从而提位置线的垂直度,进而减小施工误差。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设置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螺栓的连接线位于两个所述滚轮之间。两个滚轮已经可以实现底座的任意移动,且能够保证底座的平稳性,避免出现剧烈的晃动和大幅度的倾斜,让底座始终与作业面保持基本平行。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支撑定位部一侧的所述调节螺栓设置为两个,且所述主体位于两个所述调节螺栓的中垂线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底座调节时主体的垂直度。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滚轮上设置有刻度。在一些需要精确移动距离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读取滚轮上的刻度即可精确控制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移动距离。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位置线的固定部。固定部的设置更方便位置线的安装与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主体可以带动位置线移动,利用滚轮可以实现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移动,当主体带动位置线移动至预定位置时停止,此时利用支撑定位部与地面的摩擦可以实现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位置的固定,以方便将位置线取下,在将位置线取下之前,可以观察主体上的吊线针是否指向刻度线上的基准刻度,如果此时恰好指向该基准刻度,那可以直接将位置线与主体分离,若吊线针的指向不为基准刻度,则拧动位于主体上的调节螺栓,令主体两侧的高度发生变化,当调整至吊线针恰好指向基准刻度后再将位置线与主体分离,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无需多次利用重力锤,每次在需要更换位置线的位置时,都可以利用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轻松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重力组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滚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主体,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n重力组件,所述重力组件包括壳体和吊线针,所述壳体包括一个腔体,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吊线针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吊线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轴心与所述吊线针的轴心线垂直,所述吊线针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吊线针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n至少两个滚轮,至少两个所述滚轮均安装于所述底座;/n支撑定位部,所述支撑定位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定位部与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且所述支撑定位部与所述主体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定位部凸出所述底座的距离与所述滚轮凸出所述底座的距离相等;以及/n至少两个调节螺栓,每个所述调节螺栓均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调节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主体,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
重力组件,所述重力组件包括壳体和吊线针,所述壳体包括一个腔体,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吊线针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吊线针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轴心与所述吊线针的轴心线垂直,所述吊线针的一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吊线针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
至少两个滚轮,至少两个所述滚轮均安装于所述底座;
支撑定位部,所述支撑定位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定位部与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且所述支撑定位部与所述主体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定位部凸出所述底座的距离与所述滚轮凸出所述底座的距离相等;以及
至少两个调节螺栓,每个所述调节螺栓均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调节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线位置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部包括: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柱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卡槽,所述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滚珠,所述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球形卡槽内,且所述滚珠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滚轮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及
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良李祥云李绍兵张强东王艳琼黄成池张灿陈文海王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