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及操作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2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及操作架,用于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提供作业平面,所述赛道位于U型槽内,所述赛道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所述赛道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且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上檐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上靠近所述赛道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且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通过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赛道混凝土喷射及其精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及操作架
本技术涉及赛道施工
,尤其是指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及操作架。
技术介绍
雪车雪橇赛道是一种空间双曲面的赛道,其截面大致呈“C”型,赛道本身最高处为4.4米,赛道坐落于U型槽内,U型槽两侧地基低于U型槽。当空间双曲面赛道在管道、钢筋及模板等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赛道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由于喷射混凝土技术施工具有如下的特点:(1)喷射枪头垂直于受喷面;(2)喷射时枪头的后座力极大;(3)喷射时喷射枪口局受喷面800mm左右;(4)喷射时有主喷射手、副喷射手、吹扫手,辅助人员及混凝土面加工等人员众多等。综合上述多种因素,需要搭设具有牢固、宽敞且不影响混凝土喷射施工等的操作平台。但是,如何搭设满足空间上曲面赛道混凝土喷射及其精加工的操作平台,是一项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搭设操作平台复杂,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施工效率高的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及操作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用于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提供作业平面,所述赛道位于U型槽内,所述赛道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所述赛道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且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上檐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上靠近所述赛道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且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通过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三立杆的底端,且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下檐口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之间还设有第三横杆,且所述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立杆的中段。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立杆之间通过斜拉杆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之间、所述第二立杆之间均通过第四横杆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分别位于U型槽内以及U型槽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杆均位于所述U型槽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杆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立杆之间的间距相同。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架,包括多个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且所述操作平台沿赛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相互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之间还设有剪力撑。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及操作架,所述赛道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所述赛道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横杆实现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二立杆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上檐口的上方,从而方便对所述赛道的上檐口进行施工,所述第一横杆上靠近所述赛道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从而方便对所述赛道的高墙进行施工,且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通过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有利于对赛道的下檐口和底部进行施工,由于整个结构相互连接,因此稳定性高,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实现对所述赛道的整个结构进行精加工,有效保证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的喷射以及赛道曲面内混凝土的精加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赛道,11-U型槽,21-第一立杆,22-第二立杆,23-第一横杆,24-第三立杆,25-第二横杆,26-第三横杆,27-斜拉杆,28-第四横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用于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提供作业平面,所述赛道10位于U型槽11内,所述赛道10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21,所述赛道10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22,所述第一立杆21和所述第二立杆22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23,且所述第一横杆23位于所述赛道10上檐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23上靠近所述赛道10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24,且所述第二立杆22与所述第三立杆24通过所述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5相连。本实施例所述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用于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提供作业平面,所述赛道10位于U型槽11内,方便对所述赛道10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所述赛道10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21,所述赛道10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22,所述第一立杆21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22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23,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横杆23实现所述第一立杆21与所述第二立杆22的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杆23位于所述赛道10上檐口的上方,从而方便对所述赛道10的上檐口进行施工,所述第一横杆23上靠近所述赛道10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24,从而方便对所述赛道的高墙进行施工,且所述第二立杆22与所述第三立杆24通过所述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5相连,从而有利于对赛道10的下檐口和底部进行施工,由于整个结构相互连接,因此稳定性高,不但整体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实现对所述赛道10的整个结构进行精加工,有效保证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的喷射以及赛道曲面内混凝土的精加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所述第二横杆25位于所述第三立杆24的底端,且所述第二横杆23位于所述赛道10下檐口的上方,从而有利于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和底部进行施工。所述第二立杆22与所述第三立杆24之间还设有第三横杆26,且所述第三横杆26位于所述第三立杆24的中段,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二立杆22与所述第三立杆24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第二横杆25和所述第三横杆26形成一个空间吊架,其中所述第二横杆25为第一层吊架,第一层吊架底部距离所述赛道10底部上表面1.2米—1.5米,便于在施工人员在赛道底部进行喷射混凝土及其加工时通过;当进行所述赛道10高墙中部、上部混凝土喷射及其精加工时,由于人员高度不够,无法正常施工,在吊架第一层满铺跳板,跳板使用钢丝绑扎牢固,防止移动或受力不均匀时侧翻、翘起,混凝土喷射人员及精加工人员站在跳板平台上进行施工作业;所述第三横杆26为第二层吊架,当第一层吊架高度不能满足所述赛道10混凝土喷射及其加工施工时,在吊架第二层满铺跳板并绑扎牢固,作为所述赛道10更高位置的混凝土喷射及其加工的施工平台。所述第一横杆23与所述第二立杆22之间通过斜拉杆27连接,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所述第二横杆25距离所述赛道10底部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2m-1.5m,也就是说,所述第三立杆24的底端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用于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提供作业平面,所述赛道位于U型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赛道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所述赛道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且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上檐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上靠近所述赛道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且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通过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用于对赛道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提供作业平面,所述赛道位于U型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赛道背面搭设至少两排第一立杆,所述赛道内曲面一侧搭设至少两排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搭设至少两排第一横杆,且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上檐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上靠近所述赛道高墙的一侧搭设第三立杆,且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通过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三立杆的底端,且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赛道下檐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三立杆之间还设有第三横杆,且所述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立杆的中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曲面内混凝土喷射及加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立杆之间通过斜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有贵彭辉卞胜利史越巍樊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