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42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51
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包括位于拱顶下方的满堂支架体系和位于下部沙盘内、用于支撑满堂支架体系的沙盘内支撑;所述满堂支架体系上、沙盘的正上方满铺有木模板层,所述木模板层下方设有底层水平兜网,所述沙盘内支撑包括横向支撑在两侧沙盘沿上的水平工字钢和支撑在水平工字钢下的沙盘内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沙盘上方的满堂支架体系上满铺木模板层,木模板层下方设有水平兜网,为沙盘施工提供了有效防护,同时满堂支架体系顶面设有阶梯状施工平台,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进行顶部拱顶和下部沙盘的施工,能加快施工进度,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解决采光顶装饰装修施工的方法主要有满堂支撑架和软平台施工两种。其中满堂架体系最为安全,但会受到架体高度的限制且由于底部立杆过密而不法实现上、下同时施工;软平台不占用下部空间,能为下部施工很好的提供工作面,但由于软平台的承重体系主要由钢丝绳组成,受跨度及周围结构体系影响,安全性不高,且承重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进行拱顶和沙盘同时施工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拱顶下方的满堂支架体系和位于下部沙盘内、用于支撑满堂支架体系的沙盘内支撑;所述满堂支架体系上、沙盘的正上方满铺有木模板层,所述木模板层下方设有底层水平兜网,所述沙盘内支撑包括横向支撑在两侧沙盘沿上的水平工字钢和支撑在水平工字钢下的沙盘内立柱。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满堂支架体系包括竖向支撑、水平支撑和竖向剪刀撑。进一步地,所述底层水平兜网上方、满堂支架体系上设有至少一层中部水平兜网。进一步地,所述木模板层厚度为14~16mm。进一步地,所述满堂支架体系通过连墙件与周围结构墙体固定,所述连墙件包括预埋在墙体内的连墙杆和抱柱框,所述连墙杆和抱柱框均通过扣件与水平支撑固定。更加优选地,所述满堂支架体系顶面上设有与拱顶弧度相适应的阶梯状施工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沙盘上方的满堂支架体系上满铺木模板层,木模板层下方设有水平兜网,为沙盘施工提供了有效防护,同时满堂支架体系顶面设有阶梯状施工平台,因此,采用本技术可同时进行顶部拱顶和下部沙盘的施工,能加快施工进度,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同时,沙盘内立柱还可同时作为沙盘钢架,不用随架体拆除,本技术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连墙件位于结构柱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拱顶;2-沙盘;3-木模板层;4-底层水平兜网;5-水平工字钢;6-沙盘内立柱;7-竖向支撑;8-水平支撑;9-竖向剪刀撑;10-中部水平兜网;11-连墙件;12-扣件;13-阶梯状施工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拱顶1下方的满堂支架体系和位于下部沙盘2内、用于支撑满堂支架体系的沙盘内支撑;满堂支架体系上、沙盘2的正上方满铺有木模板层3,木模板层3下方设有底层水平兜网4,沙盘内支撑包括横向支撑在两侧沙盘沿上的水平工字钢5和支撑在水平工字钢5下的沙盘内立柱6,沙盘内立柱6一般为10~15根,具体个数根据沙盘大小设置,满堂支架体系包括竖向支撑7、水平支撑8和竖向剪刀撑9,位于沙盘2正上方的竖向支撑7固定在水平工字钢5上,底层水平兜网4上方、满堂支架体系上设有至少一层中部水平兜网10,木模板层3厚度为14~16mm,满堂支架体系通过连墙件11与周围结构墙体固定,连墙件11包括预埋在墙体内的连墙杆和抱柱框,连墙杆和抱柱框均通过扣件12与水平支撑8固定,抱柱框结构如图2所示,满堂支架体系顶面上设有与拱顶1弧度相适应的阶梯状施工平台1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拱顶(1)下方的满堂支架体系和位于下部沙盘(2)内、用于支撑满堂支架体系的沙盘内支撑;所述满堂支架体系上、沙盘(2)的正上方满铺有木模板层(3),所述木模板层(3)下方设有底层水平兜网(4),所述沙盘内支撑包括横向支撑在两侧沙盘沿上的水平工字钢(5)和支撑在水平工字钢(5)下的沙盘内立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拱顶(1)下方的满堂支架体系和位于下部沙盘(2)内、用于支撑满堂支架体系的沙盘内支撑;所述满堂支架体系上、沙盘(2)的正上方满铺有木模板层(3),所述木模板层(3)下方设有底层水平兜网(4),所述沙盘内支撑包括横向支撑在两侧沙盘沿上的水平工字钢(5)和支撑在水平工字钢(5)下的沙盘内立柱(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满堂支架体系包括竖向支撑(7)、水平支撑(8)和竖向剪刀撑(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上下同时施工的可承重伞式满堂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水平兜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李广鑫刘浩刘凯文张万宏屈虹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