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658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包括防风墙和连接柱,防风墙设于太阳能板阵列四周,且相邻的防风墙通过连接柱连接,防风墙包括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外墙面、填充墙面和内墙面均设于固定座上,固定座与地面连接。通过由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组成的防风墙能对防风系统提供足够的物理强度,同时在填充墙面内置的防风结构采用导风的方式,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风引导从其他地方排出,既降低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压力,又对太阳能板阵列进行了保护。解决了现有实施太阳能板阵列采集太阳能的方案中,较难实现防风或防风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设备
,具体涉及是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板又指太阳能光伏板,其通过接收太阳能利用光电效应,将一部分太阳辐射转换成电能,并输送至存储结构进行存储,而太阳能板阵列则是将多组太阳能板并排铺设组成阵列通过增加太阳能板数量来增加采集的电能,在设置实施太阳能板阵列时需要考虑防风,由于太阳能板往往面积较大易受风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实施太阳能板阵列采集太阳能的方案中,较难实现防风或防风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包括防风墙和连接柱,防风墙设于太阳能板阵列四周,且相邻的防风墙通过连接柱连接,防风墙包括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外墙面、填充墙面和内墙面均设于固定座上,填充墙面位于外墙面和内墙面之间,填充墙面内设置有防风结构,外墙面远离太阳能板阵列,内墙面靠近太阳能板阵列,固定座与地面连接。进一步的,防风结构包括导风腔、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出风管,导风腔设于填充墙面内,下进风管分别与导风腔的下部进风口和上进风管连接,下进风管穿过外墙面的下部,上进风管穿过外墙面的上部,出风管与导风腔的顶部出风口连接,出风管从填充墙面顶部穿出。可选的,防风结构还包括辅助出风管,辅助出风管穿过内墙面的上部,辅助出风管与导风腔的上部出风口连接,防风墙的高度高于太阳能板阵列。可选的,辅助出风管位于防风墙外的一端开口倾斜向上。进一步的,导风腔底部设置有排水口,且导风腔的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排水管从外墙面的下部穿出,且排水管位于下进风管的下方。进一步的,排水管位于防风墙外的一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有堵头。可选的,防风墙顶部为弧形,且防风墙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挡雨板,挡雨板罩于出风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通过由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组成的防风墙能对防风系统提供足够的物理强度,同时在填充墙面内置的防风结构采用导风的方式,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风引导从其他地方排出,既降低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压力,又对太阳能板阵列进行了保护。2、解决了现有实施太阳能板阵列采集太阳能的方案中,较难实现防风或防风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风墙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风墙迎风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为防风墙、2为连接柱、3为太阳能板阵列、4为外墙面、5为内墙面、6为填充墙面、7为导风腔、8为下进风管、9为上进风管、10为出风管、11为固定座、12为安装部、13为安装槽、14为凸出部、15为第一固定螺栓、16为膨胀螺栓、17为排水管、18为堵头、19为固定片、20为第二固定螺栓、21为第三固定螺栓、22为挡雨板、23为连接杆、24为辅助出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保护内容。如图1至图3所示,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包括防风墙1和连接柱2,防风墙1设于太阳能板阵列3四周,且相邻的防风墙1通过连接柱2连接,防风墙1包括外墙面4、填充墙面6、内墙面5和固定座11,外墙面4、填充墙面6和内墙面5均设于固定座11上,填充墙面6位于外墙面4和内墙面5之间,填充墙面6内设置有防风结构,外墙面4远离太阳能板阵列3,内墙面5靠近太阳能板阵列3,固定座11与地面连接。使用中,通过由外墙面、填充墙面、内墙面和固定座组成的防风墙能对防风系统提供足够的物理强度,同时在填充墙面内置的防风结构采用导风的方式,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风引导从其他地方排出,既降低了防风系统迎风面的压力,又对太阳能板阵列进行了保护。解决了现有实施太阳能板阵列采集太阳能的方案中,较难实现防风或防风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在进行安装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先将填充墙面安装至底座上,再将外墙面和内墙面砌在填充墙面两侧完成安装。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风系统的具体安装结构,其中固定座11两侧设置有安装部12,通过穿过安装部12的膨胀螺栓16与地面固定,同时固定座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槽13,填充墙面底部设置有与安装槽13相适配的凸出部,安装填充墙面时将凸出部14插入安装槽13中,在沿垂直于凸出部的方向从固定座11侧面插入第一固定螺栓,将凸出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槽内,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填充墙面与固定座连接的紧密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填充墙面面朝内墙面的一侧设置固定片19,固定片19为L形结构,固定片一面与填充墙面贴合,另一面与固定座上表面贴合,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0和第三固定螺栓21分别与填充墙面和固定座上表面连接。本实施例中,防风结构包括导风腔7、上进风管9、下进风管8和出风管10,导风腔7设于填充墙面6内,下进风管8分别与导风腔7的下部进风口和上进风管9连接,下进风管8穿过外墙面4的下部,上进风管9穿过外墙面4的上部,出风管10与导风腔7的顶部出风口连接,出风管10从填充墙面6顶部穿出。公开了一种防风结构,其主要由导风腔、上进风管、下进风管和出风管组成,其中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的开口均位于外墙面,在设置时可以设置多组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在外墙面迎风时,一部分风能够进入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并传递至导风腔中,然后从位于导风腔顶部的出风管排出,既降低了整个防风系统的压力,又实现对位于防风系统内的太阳能板阵列进行保护。本实施本方案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防风墙间设置门或者其他必要的设施,同时也可以将多个防风腔进行组合使之形成更长的防风墙。本实施例中,防风结构还包括辅助出风管24,辅助出风管24穿过内墙面5的上部,辅助出风管24与导风腔7的上部出风口连接,防风墙1的高度高于太阳能板阵列3。辅助出风管24位于防风墙1外的一端开口倾斜向上。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了降低出风管的压力,可以设置辅助出风管,将一部分风从防风墙位于太阳能板阵列上方排出,由于整个上进风管和下进风管为多组的形式,因此在迎风面受风最强的区域能够通过导风腔将进入的风从受风较弱的区域排出,进一步降低防风系统的压力。本实施例中,导风腔7底部设置有排水口,且导风腔7的排水口与排水管17连接,排水管17从外墙面4的下部穿出,且排水管17位于下进风管8的下方。排水管17位于防风墙1外的一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有堵头18。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排水管可以将从各个管道进入导风腔内的液体进行排放,同时在排水管上设置堵头,现场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开启堵头定期排放积攒在导风腔内的液体。本实施例中,防风墙1顶部为弧形,且防风墙1顶部通过连接杆23连接有挡雨板22,挡雨板22罩于出风管10上。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防风墙顶部设置连接杆并连接挡雨板,能够大幅降低下雨时液体进入导风腔的几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风墙(1)和连接柱(2),所述防风墙(1)设于太阳能板阵列(3)四周,且相邻的防风墙(1)通过连接柱(2)连接,防风墙(1)包括外墙面(4)、填充墙面(6)、内墙面(5)和固定座(11),所述外墙面(4)、填充墙面(6)和内墙面(5)均设于固定座(11)上,所述填充墙面(6)位于外墙面(4)和内墙面(5)之间,填充墙面(6)内设置有防风结构,所述外墙面(4)远离太阳能板阵列(3),所述内墙面(5)靠近太阳能板阵列(3),所述固定座(11)与地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风墙(1)和连接柱(2),所述防风墙(1)设于太阳能板阵列(3)四周,且相邻的防风墙(1)通过连接柱(2)连接,防风墙(1)包括外墙面(4)、填充墙面(6)、内墙面(5)和固定座(11),所述外墙面(4)、填充墙面(6)和内墙面(5)均设于固定座(11)上,所述填充墙面(6)位于外墙面(4)和内墙面(5)之间,填充墙面(6)内设置有防风结构,所述外墙面(4)远离太阳能板阵列(3),所述内墙面(5)靠近太阳能板阵列(3),所述固定座(11)与地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阵列防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结构包括导风腔(7)、上进风管(9)、下进风管(8)和出风管(10),所述导风腔(7)设于填充墙面(6)内,所述下进风管(8)分别与导风腔(7)的下部进风口和上进风管(9)连接,下进风管(8)穿过外墙面(4)的下部,所述上进风管(9)穿过外墙面(4)的上部,所述出风管(10)与导风腔(7)的顶部出风口连接,出风管(10)从填充墙面(6)顶部穿出。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周
申请(专利权)人:林州鼎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