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58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设有与墙体尺寸适配且能沿墙体的高度方向滑动折叠的降噪层,所述降噪层包括多个沿其高度方向排列的降噪单层,每两个相邻的降噪单层相互铰接,且每处铰接点固定连接有相啮合的联动齿轮,所述墙体上设有能驱动降噪层折叠升起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墙体上端且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且固设于置于墙体最上方的降噪单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有噪声的环境下降噪,在无噪声的环境下节省空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降噪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
技术介绍
隔声是用隔声结构如隔声窗、隔声门、隔声屏、隔声房、隔声单、隔声墙、轻质复合结构等把声能屏蔽,从而降低噪声声辐射危害,在室内、室外均可采用,如轻轨、公路的两侧隔声屏,车间内部隔声屏,建筑用隔声门等。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4343712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涉及一种隔音房,包括密闭的房体,房体包括内层、外层和设置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骨架,内层和外层均固定在骨架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的墙壁整体需要的厚度较大,整个隔音房的占用空间增大,如果在没有噪音的情况下,这种设置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其具有在有噪声的环境下降噪,在无噪声的环境下节省空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设有与墙体尺寸适配且能沿墙体的高度方向滑动折叠的降噪层,所述降噪层包括多个沿其高度方向排列的降噪单层,每两个相邻的降噪单层相互铰接,且每处铰接点固定连接有相啮合的联动齿轮,所述墙体上设有能驱动降噪层折叠升起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墙体上端且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且固设于置于墙体最上方的降噪单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主动齿轮能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在联动齿轮的啮合下使降噪层实现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进行折叠升降,从而达到在有噪声的环境下降噪,在无噪声的环境下节省空间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噪单层的每处铰接点间隔设置有能沿墙体的高度方向滑动的平衡支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噪层进行折叠升降时,平衡支杆能够对降噪单层进行平衡支撑,以防止其脱离墙体而无法继续进行升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上开设有与平衡支杆适配的竖槽,所述竖槽内设有吸音棉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上开设与平衡支杆适配的竖槽,平衡支杆置于竖槽内能减小其与墙体间的缝隙,并且在竖槽内设置吸音棉Ⅰ,便可进一步提升降噪层的降噪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平衡支杆上设有与竖槽的内壁滚动连接的横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平衡支杆置于竖槽内滑动时,横滚轮能够使平衡支杆与竖槽的接触从滑动变滚动,从而加强降噪层折叠升降的流畅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两个相啮合的联动齿轮上转动连接有联动连杆,每两个相邻联动连杆上转动连接有联动支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噪层进行折叠升降时,联动连杆与联动支杆两者能够增强相邻降噪单层间的联动性,从而实现降噪层充分折叠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降噪单层沿墙体高度方向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能与其相邻的降噪单层相适配加固的加固条和加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噪层落下时,降噪单层之间相互贴合排布,设置在降噪单层两侧的加固条和加固槽能使相邻的降噪单层之间贴合更为紧固,以降低从降噪单层的间隙中穿过的噪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条上开设有圆角,所有加固槽内设有与圆角贴合适配的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噪单层之间相加固贴合时,加固条上的圆角和加固槽内的弧面能使两者贴合更为顺畅,以避免降噪单层在贴合时卡住而无法实现降噪。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的下端开设有与置于墙体最下方的降噪单层相适配的横槽,所述横槽内设有吸音棉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噪层落下时,置于墙体最下方的降噪单层能够置于横槽内,且横槽内设有吸音棉Ⅱ,便可进一步提升降噪层的降噪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主动齿轮能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在联动齿轮的啮合下使降噪层能实现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进行折叠升降,从而达到在有噪声的环境下降噪,在无噪声的环境下节省空间的效果;2.当平衡支杆置于竖槽内滑动时,横滚轮能够使平衡支杆与竖槽的接触从滑动变滚动,从而提高降噪层进行折叠升降的流畅度;3.当降噪层进行折叠升降时,联动连杆与联动支杆两者能够增强相邻降噪单层间的联动性,从而实现降噪层充分折叠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突显联动齿轮、联动支杆和联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实施例凸显竖槽、横槽、加固条和加固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11、单墙;12、立柱;13、墙框;131、横槽;1311、吸音棉Ⅱ;132、竖槽;1321、吸音棉Ⅰ;2、降噪层;21、降噪单层;211、加固槽;2111、弧面;212、加固条;2121、圆角;22、联动齿轮;23、联动连杆;231、平衡支杆;232、滚轮;24、联动支杆;3、驱动组件;31、驱动电机;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设为由四面单墙11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口”字形体,相邻单墙1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根立柱12,单墙11与立柱12的侧壁固定连接,每面单墙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墙框13,墙框13沿着单墙11的外边缘延伸设置。参照图1、图2,每面单墙11上设有与单墙11尺寸适配且能沿单墙11的高度方向滑动折叠的降噪层2,降噪层2包括多个置于墙框13之间且沿墙框13的高度方向均匀排列的降噪单层21,每两个相邻的降噪单层21相互铰接。每处铰接点设有两个相啮合的联动齿轮22,两个联动齿轮22分别与该处铰接点对应的两个相邻的降噪单层21固定连接,以实现降噪单层21之间的联动,达到降噪层2能同步折叠的效果。参照图1、图3,每面单墙11上皆设有能驱动与该单墙11对应的降噪层2进行折叠升起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3,驱动电机31的底座与墙框13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与主动齿轮32的轴心固定连接,从动齿轮33与主动齿轮32相啮合,且其固定连接在置于墙框13上方的降噪单层21上,主动齿轮32与从动齿轮33两者的轴向平行且与降噪单层2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参照图1、图2,每两个相啮合的联动齿轮22上设有“Z”形的联动连杆23,联动连杆23的两个拐角处分别与其对应的联动齿轮22转动链接,且联动连杆2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联动支杆24,两根联动支杆24分别延向与之相邻的联动连杆23上并与其转动连接,联动连杆23与联动支杆24两者相互配合,以能够增强相邻降噪单层21间的联动性,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设有与墙体(1)尺寸适配且能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滑动折叠的降噪层(2),所述降噪层(2)包括多个沿其高度方向排列的降噪单层(21),每两个相邻的降噪单层(21)相互铰接,且每处铰接点固定连接有相啮合的联动齿轮(22),所述墙体(1)上设有能驱动降噪层(2)折叠升起的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3),所述驱动电机(31)固设于墙体(1)上端且与主动齿轮(32)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33)与主动齿轮(32)啮合且固设于置于墙体(1)最上方的降噪单层(2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设有与墙体(1)尺寸适配且能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滑动折叠的降噪层(2),所述降噪层(2)包括多个沿其高度方向排列的降噪单层(21),每两个相邻的降噪单层(21)相互铰接,且每处铰接点固定连接有相啮合的联动齿轮(22),所述墙体(1)上设有能驱动降噪层(2)折叠升起的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电机(31)、主动齿轮(32)和从动齿轮(33),所述驱动电机(31)固设于墙体(1)上端且与主动齿轮(32)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33)与主动齿轮(32)啮合且固设于置于墙体(1)最上方的降噪单层(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单层(21)的每处铰接点间隔设置有能沿墙体(1)的高度方向滑动的平衡支杆(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房用降噪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与平衡支杆(231)适配的竖槽(132),所述竖槽(132)内设有吸音棉Ⅰ(1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陈志华谢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稻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