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57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抗震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外框架、内框架,内框架位于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内框架均为正六边形,可达到受力均匀且稳固的作用,通过多个新型抗震钢结构组成的蜂巢型可达到密合度最高、所需材料最简强度增高、质量减轻等效果,外框架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散至十二个转轴一、六个转轴二和滑块上,通过滑动装置,使压力减小后送至内框架消化,通过腔体、固定板、底座、弹簧、一级伸缩杆、二级伸缩杆的配合使钢材受到压力时得到缓解,钢材受到强震影响甚至变形时,可稳固钢材且延缓变形速度,为人员安全撤离提供时间,通过工字型的钢结构,使施工人员连接钢材使更加便捷,且不会出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本技术涉及抗震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度好、抵抗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钢结构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另外还有无热桥轻钢结构体系,建筑本身是不节能的,本技术用巧妙的特种连接件解决了建筑的冷热桥问题;小桁架结构使电缆和上下水管道从墙里穿越,施工装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外框架(1)、内框架(7),所述内框架(7)位于外框架(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内框架(7)均为正六边形,所述外框架(1)六个边的外壁均设置有两个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为T字形,所述外框架(1)六个边的内壁中部均设置有滑动装置(3),六个所述滑动装置(3)向内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转轴一(4),十二个所述转轴一(4)均连接有连接杆(5),十二个所述连接杆(5)中位于同一条外框架(1)内边的两个连接杆(5)向中点的一端连接有转轴二(6),所述内框架(7)六个边的外壁中部分别与六个转轴二(6)相连接,所述内框架(7)的腔内设置有钢结构(8),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包括外框架(1)、内框架(7),所述内框架(7)位于外框架(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内框架(7)均为正六边形,所述外框架(1)六个边的外壁均设置有两个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为T字形,所述外框架(1)六个边的内壁中部均设置有滑动装置(3),六个所述滑动装置(3)向内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转轴一(4),十二个所述转轴一(4)均连接有连接杆(5),十二个所述连接杆(5)中位于同一条外框架(1)内边的两个连接杆(5)向中点的一端连接有转轴二(6),所述内框架(7)六个边的外壁中部分别与六个转轴二(6)相连接,所述内框架(7)的腔内设置有钢结构(8),所述钢结构(8)为工字型,所述钢结构(8)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腔体(9),两个所述腔体(9)内壁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腔体(9)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底座(11),两个所述腔体(9)各自的两个底座(11)相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弹簧(12),四组所述弹簧(12)相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板(10)的顶端和底端相连接,四个所述底座(11)相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一级伸缩杆(13),两个所述固定板(10)的顶端和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邹梅红吕峰李胜群董青青杨晨高惠孙健李金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捷信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