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程专利>正文

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5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锚具、排水管、混凝土面板、肋柱、砂砾石保护层、回填土、冠梁、肋柱基层、砂垫层、配套结构、和墙面挡板,所述肋柱基层和混凝土面板设置在路基边线外侧,所述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的一端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岩层表面,所述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肋柱外侧固定连接。该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肋柱、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和回填土,能够提高一个较大且稳定的主动锚固压力,从而实现既对深层岩体进行加固,保持边坡整体稳定,又能够对表层边坡岩土体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
本实用涉及边坡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边坡加固和处理通常采取的方式有放坡开挖、坡面支护、深层加固、灌浆处理以及支挡措施等。盘山公路经常作为重车运输线使用,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下部路基边坡局部滑塌,导致运输道路边线局部发生松动垮塌,使得原有道路宽度变窄,造成有效行车宽度不足。对这一问题,由于加固工程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对深层岩体进行加固,以确保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其二是对边坡表层岩体进行固定,以减小坡面的破坏,使得边坡治理后道路恢复原设计宽度。因此,无法采用单一方式进行边坡加固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锚具、排水管、混凝土面板、肋柱、砂砾石保护层、回填土、冠梁、肋柱基层、砂垫层、配套结构、和墙面挡板,所述肋柱基层和混凝土面板设置在路基边线外侧,所述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的一端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岩层表面,所述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肋柱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配套结构包括排水管、砂砾石保护层、预应力锚杆和锚具。进一步地,所述肋柱基层的底端设置有砂垫层,所述肋柱基层呈矩形柱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冠梁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构成,所述冠梁的表面还设置有锚拉杆孔道和锚索孔道,所述冠梁设置在肋柱基层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墙面挡板通过两根肋柱及挡土板构成,挡土板上还设置有泄水孔,挡土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反滤层。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锚杆通过两根螺纹钢筋焊接构成,所述预应力锚杆呈束状结构,所述预应力锚杆与冠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回填土设置在混凝土面板的一侧,所述回填土共设置有多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种技术通过设置有肋柱、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和回填土,能够提高一个较大且稳定的主动锚固压力,从而实现既对深层岩体进行加固,保持边坡整体稳定,又能够对表层边坡岩土体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肋柱与混凝土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肋柱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应力锚索;2、预应力锚杆;3、锚具;4、排水管;5、混凝土面板;6、肋柱;7、砂砾石保护层;8、回填土;9、冠梁;10、肋柱基层;11、砂垫层;12、墙面挡板;13、配套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1、预应力锚杆2、锚具3、排水管4、混凝土面板5、肋柱6、砂砾石保护层7、回填土8、冠梁9、肋柱基层10、砂垫层11、配套结构13、和墙面挡板12,所述肋柱基层10和混凝土面板5设置在路基边线外侧,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的一端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岩层表面,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肋柱6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配套结构13包括排水管4、砂砾石保护层7、预应力锚杆2和锚具3。其中,所述肋柱基层10的底端设置有砂垫层11,所述肋柱基层10呈矩形柱结构。其中,所述冠梁9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构成,所述冠梁9的表面还设置有锚拉杆孔道和锚索孔道,所述冠梁9设置在肋柱基层10的上方。其中,所述墙面挡板12通过两根肋柱6及挡土板构成,挡土板上设置有泄水孔,挡土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反滤层。其中,所述预应力锚杆2通过两根螺纹钢筋焊接构成,所述预应力锚杆2呈束状结构,所述预应力锚杆2与冠梁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回填土8设置在混凝土面板5的一侧,所述回填土8共设置有多层。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冠梁9,砂垫层11可在清理表层破碎岩石后往下挖矩形柱基础,肋柱6制作完毕后安装在砂垫层11上,此时,再安装最底层混凝土面板5,混凝土面板5自下而上层层安装,与肋柱基层10塔接,使得混凝土面板5与肋柱基层10紧密不留缝隙,安装完毕后,通过回填土8回填挡板后方,安装一层回填一层回填土8,如此循环直至回填到路面高度,墙面挡板12依靠锚固在岩土层内的预应力锚杆2和预应力锚索1的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形成肋柱基层10、预应力锚索1、预应力锚杆2和回填土8共同作用的体系,能提供较大且稳定的主动锚固压力,既对深层岩体进行加固,保持边坡整体稳定,又能对表层边坡岩土体进行固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1)、预应力锚杆(2)、锚具(3)、排水管(4)、混凝土面板(5)、肋柱(6)、砂砾石保护层(7)、回填土(8)、冠梁(9)、肋柱基层(10)、砂垫层(11)、配套结构(13)、和墙面挡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柱基层(10)和混凝土面板(5)设置在路基边线外侧,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的一端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岩层表面,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肋柱(6)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配套结构(13)包括排水管(4)、砂砾石保护层(7)、预应力锚杆(2)和锚具(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包括预应力锚索(1)、预应力锚杆(2)、锚具(3)、排水管(4)、混凝土面板(5)、肋柱(6)、砂砾石保护层(7)、回填土(8)、冠梁(9)、肋柱基层(10)、砂垫层(11)、配套结构(13)、和墙面挡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柱基层(10)和混凝土面板(5)设置在路基边线外侧,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的一端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岩层表面,所述预应力锚索(1)和预应力锚杆(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肋柱(6)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配套结构(13)包括排水管(4)、砂砾石保护层(7)、预应力锚杆(2)和锚具(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肋板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柱基层(10)的底端设置有砂垫层(11),所述肋柱基层(10)呈矩形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
申请(专利权)人:张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