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提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27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提塔,包括外塔体、内塔体、液体回收结构和冷凝结构,所述外塔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塔体,且内塔体的内部的两侧交错固定有导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冷凝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溢气管的底端与冷凝管的内部相连通,冷凝箱一侧的顶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冷凝箱一侧的底端连接有冷却液排出管,使用时,将冷却液输出管与冷却液注入管连接,将冷却液回收管与冷却液排出管连接,向冷凝箱的内部输送冷却液,同时打开溢气管上的阀门,将溢出的高温气体输送到冷凝管的内部进行冷凝,冷凝出的水和存在污染的气体一同从冷凝管的底端排出,可以对水继续收集和对空气进行净化后再排出,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提塔
本技术涉及汽提塔
,具体为一种汽提塔。
技术介绍
汽提塔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污水处理设备,它是用来回收被吸收的溶质、并使吸收剂与溶质分离获得再生的单元操作,同时在某些情况下,汽提还用于去除液体中的轻组分,现有的汽提塔存在许多问题或缺陷:1、传统的汽提塔没有设置隔热保温结构,工作时,温度外泄,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反应效率下降;2、传统的汽提塔没有对排出的液体进行过滤收集;3、传统的汽提塔没有对溢出的气体进行收集,直接排放会造成热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提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没有设置隔热保温结构、没有对排出的液体进行过滤收集和没有对溢出的气体进行收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提塔,包括外塔体、内塔体、液体回收结构和冷凝结构,所述外塔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塔体,且内塔体的内部的两侧交错固定有导液板,所述内塔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高压空气输入管,所述内塔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蒸汽分布器,且蒸汽分布器的内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所述蒸汽输入管上安装有蒸汽泵,所述内塔体的顶端连接有溢气管,所述外塔体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冷凝结构,所述外塔体的下方安装有液体回收结构。优选的,所述内塔体与外塔体之间形成真空腔,且真空腔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加强筋在真空腔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优选的,所述内塔体内部的一侧连接有注液管,且注液管的内部固定有螺旋输料辊轴。优选的,所述液体回收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导液管、卡槽、卡块、排液管、箱体和滤网,箱体的顶端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顶端与内塔体内部的底端相连通,箱体内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槽,且卡槽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两侧均固定有卡块,箱体的底端连接有排液管。优选的,所述卡槽内部的宽度大于卡块外部的宽度,滤网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内部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优选的,所述冷凝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冷凝箱、冷却液排出管、冷却液注入管和冷凝管,冷凝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冷凝箱一侧的顶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冷凝箱一侧的底端连接有冷却液排出管。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顶端与溢气管的底端相连通,冷凝管呈“蛇”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内塔体与外塔体之间形成真空腔,且真空腔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加强筋在真空腔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设计成双层结构,阻止温度快速散发,加强筋增强外塔体与内塔体之间的结构强度,更加节能环保,增加反应效率;2、通过在箱体的顶端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顶端与内塔体内部的底端相连通,箱体内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槽,且卡槽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两侧均固定有卡块,箱体的底端连接有排液管,同时卡槽内部的宽度大于卡块外部的宽度,滤网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内部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工作时,液体在内塔体的内部通过导液管输送到箱体的内部,同时箱体对液体进行过滤,并且箱体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内部之间过程卡合结构,便于对箱体进行更换和拆洗;3、通过在冷凝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溢气管的底端与冷凝管的内部相连通,冷凝箱一侧的顶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冷凝箱一侧的底端连接有冷却液排出管,使用时,将冷却液输出管与冷却液注入管连接,将冷却液回收管与冷却液排出管连接,向冷凝箱的内部输送冷却液,同时打开溢气管上的阀门,将溢出的高温气体输送到冷凝管的内部进行冷凝,冷凝出的水和存在污染的气体一同从冷凝管的底端排出,可以对水继续收集和对空气进行净化后再排出,更加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凝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液体回收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塔体;2、加强筋;3、真空腔;4、内塔体;5、导液板;6、蒸汽分布器;7、液体回收结构;701、导液管;702、卡槽;703、卡块;704、排液管;705、箱体;706、滤网;8、蒸汽输入管;9、蒸汽泵;10、冷凝结构;1001、冷凝箱;1002、冷却液排出管;1003、冷却液注入管;1004、冷凝管;11、溢气管;12、高压空气输入管;13、螺旋输料辊轴;14、注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提塔,包括外塔体1、内塔体4、液体回收结构7和冷凝结构10,外塔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塔体4,且内塔体4的内部的两侧交错固定有导液板5;内塔体4与外塔体1之间形成真空腔3,且真空腔3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2,加强筋2在真空腔3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设计成双层结构,阻止温度快速散发,加强筋2增强外塔体1与内塔体4之间的结构强度,更加节能环保,增加反应效率;内塔体4内部的一侧连接有注液管14,且注液管14的内部固定有螺旋输料辊轴13;内塔体4一端的顶部设置有高压空气输入管12,内塔体4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蒸汽分布器6,且蒸汽分布器6的内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8,蒸汽输入管8上安装有蒸汽泵9,蒸汽泵9的型号可为VP0125-V1005-P2-1411,内塔体4的顶端连接有溢气管11,外塔体1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冷凝结构10;冷凝结构10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冷凝箱1001、冷却液排出管1002、冷却液注入管1003和冷凝管1004,冷凝箱1001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1004,冷凝箱1001一侧的顶端连接有冷却液注入管1003,冷凝箱1001一侧的底端连接有冷却液排出管1002;冷凝管1004的顶端与溢气管11的底端相连通,冷凝管1004呈“蛇”形;使用时,将冷却液输出管与冷却液注入管1003连接,将冷却液回收管与冷却液排出管1002连接,向冷凝箱1001的内部输送冷却液,同时打开溢气管11上的阀门,将溢出的高温气体输送到冷凝管1004的内部进行冷凝,冷凝出的水和存在污染的气体一同从冷凝管1004的底端排出,可以对水继续收集和对空气进行净化后再排出,更加环保;外塔体1的下方安装有液体回收结构7;液体回收结构7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导液管701、卡槽702、卡块703、排液管704、箱体705和滤网706,箱体705的顶端连接有导液管701,且导液管701的顶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提塔,包括外塔体、内塔体、液体回收结构和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塔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塔体,且内塔体的内部的两侧交错固定有导液板,所述内塔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高压空气输入管,所述内塔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蒸汽分布器,且蒸汽分布器的内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所述蒸汽输入管上安装有蒸汽泵,所述内塔体的顶端连接有溢气管,所述外塔体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冷凝结构,所述外塔体的下方安装有液体回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提塔,包括外塔体、内塔体、液体回收结构和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塔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塔体,且内塔体的内部的两侧交错固定有导液板,所述内塔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高压空气输入管,所述内塔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蒸汽分布器,且蒸汽分布器的内部连接有蒸汽输入管,所述蒸汽输入管上安装有蒸汽泵,所述内塔体的顶端连接有溢气管,所述外塔体一侧的底端安装有冷凝结构,所述外塔体的下方安装有液体回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提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塔体与外塔体之间形成真空腔,且真空腔的内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加强筋在真空腔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提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塔体内部的一侧连接有注液管,且注液管的内部固定有螺旋输料辊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提塔,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启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