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25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一种井盖移动装置,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待移动井盖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转辊,第二支架也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第二转辊,两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二支撑件下端设置的行走轮分别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相适配;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第一牵引部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辊的辊体表面,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第二牵引部的上端间隔固定于第二转辊的辊体表面,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及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销。利用该井盖移动装置,减少操作人员的参与,避免井盖扎伤人员,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井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盖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水道清堵或者水利工程改造作业中,需要将下水道井盖打开后再由工人下井操作,目前下水道井盖的打开方式是利用铁钩同时勾住井盖上的两个预设开口后,然后将井盖挪离井口,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时间久了,井盖不易打开,需要用铁棍撬开,会损伤井盖,井盖再次合上时不易密封;2、工作人员移动井盖时费时费力,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井盖移动位置时,若是平放会占用路面空间,若是立起来放置,则需移动较远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井盖移动装置,来解决挪井盖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待移动井盖的两侧,且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设置方向均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之间的连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转辊,第一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第二支架也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第二转辊,第二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二支撑件下端设置的行走轮分别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相适配;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第一牵引部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辊的辊体表面,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第二牵引部的上端间隔固定于第二转辊的辊体表面,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及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辊的转轴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转辊的转轴一端也设置有把手。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动力件以及第二动力件,所述第一动力件以及第二动力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转辊以及第二转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辊到地面的高度以及第二转辊到地面的高度均大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牵引部的长度应大于第一转辊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第二牵引部的长度应大于第二转辊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动力件,所述第三动力件用于驱动任意一个第二支撑件下端的行走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连接于固定销的中部,且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的下端相平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开设的安装孔个数均为两个以上。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利用该井盖移动装置,减少操作人员的参与,避免井盖扎伤人员,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夹持井盖用力均匀,移动时不会损伤井盖,再次盖上井盖时,可以保证井盖密封完好;井盖立起来放置,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井盖移动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井盖移动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井盖移动装置抬升井盖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井盖移动装置翻转井盖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支撑件;12、第一转辊;13、第一牵引部;21、第二支撑件;22、第二转辊;23、行走轮;24、第二牵引部;3、第一轨道;4、第二轨道;5、井盖;51、洞眼;6、固定销。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盖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轨道3以及第二轨道4,为了便于使用,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均开设有安装孔,使用时,在预处理井盖的两侧地面上钻孔,将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的安装孔通过连接件锁设于地面上,避免在井盖移动操作的过程中,该井盖移动装置发生倾倒或移动,优选的,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上开设的安装孔个数均为两个以上,能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或者通过石块等重物压在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用以固定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也可有效避免在该井盖移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或移动。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待移动井盖5的两侧,且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设置方向均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之间的连线相平行。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为“冂”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一支撑件11以及横设于两支撑件之间的第一转辊12,第一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上方,第一转辊的转轴两端架设在两个第一支撑件上,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转辊安装孔,第一转辊安装孔中设置有轴承,第一转辊的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第一支撑件相连接,通过轴承使得第一转辊在两个第一支撑件上的转动更为顺畅、灵活。两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第二支架也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二支撑件21以及横设于两支撑件之间的第二转辊22,第二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23,第二支撑件下端设置的行走轮分别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相适配,行走轮能够沿着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行走,第二转辊的转轴两端架设在两个第二支撑件上,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转辊安装孔,第二转辊安装孔中设置有轴承,第二转辊的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两个第二支撑件相连接,通过轴承使得第二转辊的转动更为顺畅、灵活。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13,第一牵引部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辊的辊体表面,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24,第二牵引部的上端间隔固定于第二转辊的辊体表面,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及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销。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销的结构为圆柱形结构,固定销的直径小于井盖上预设洞眼的大小,固定销的长度大于井盖上预设洞眼的最小尺寸。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连接于固定销6的中部,且初始状态时,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的下端相平齐,使得井盖的两端能够同步牵引,提高其平稳性。在预设位置时,第一转辊与第二转辊之间的间距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51的间距相同。第一牵引部一般是设置在第一转辊的中部,第二牵引部一般是设置在第二转辊的中部,第一牵引部自然下垂后位置与井盖上预设洞眼之一位置相对应,第二牵引部自然下垂后位置与井盖上另一个预设洞眼位置相对应。第一牵引部的长度应大于第一转辊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第二牵引部的长度应大于第二转辊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第一牵引部以及第二牵引部均为无弹性材料制成,具体由钢丝绳或链条等无弹性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在使用时,只需要校准第二支架的位置即可,方便现场使用。在该井盖移动装置使用时,将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分别放置于井盖的两侧,且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设置方向均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之间的连线相平行,固定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调节第一支架位置,将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待移动井盖的两侧,且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设置方向均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之间的连线相平行;/n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转辊,第一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第二支架也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第二转辊,第二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二支撑件下端设置的行走轮分别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相适配;/n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第一牵引部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辊的辊体表面,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第二牵引部的上端间隔固定于第二转辊的辊体表面,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及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分别设置于待移动井盖的两侧,且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设置方向均与井盖上两个预设洞眼之间的连线相平行;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一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转辊,第一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一支撑件的下端分别设置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上,第二支架也包括两个竖立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横设于两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第二转辊,第二转辊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件的上方,两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均设置有行走轮,第二支撑件下端设置的行走轮分别与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相适配;
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牵引部,第一牵引部的上端固定于第一转辊的辊体表面,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牵引部,第二牵引部的上端间隔固定于第二转辊的辊体表面,所述第一牵引部以及第二牵引部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辊的转轴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转辊的转轴一端也设置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动力件以及第二动力件,所述第一动力件以及第二动力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天云陈贵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