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18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包括输纱机本体,所述输纱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架,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机架靠近卡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板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输纱机本体、固定板、机架、卡板、卡槽、限位机构、限位槽、传动机构、缓冲垫和通口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输纱机的机架通常是通过螺栓与输纱机固定的,因此拆卸机架操作繁琐耗时,不便于使用者拆卸更换轮胶圈,降低了输纱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该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具备便于拆卸机架,进而便于更换轮胶圈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
本技术属于纺织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送纱轮是安装在圆盘针织机上用以送纱的构件,现有送纱轮上套有橡胶或塑料的轮胶圈,藉纱线与送纱轮表面上的轮胶圈的摩擦力来输送纱线,由于轮胶圈受到纱线不停的摩擦后,将使轮胶圈表面变得不光滑而导致不良送纱现象,影响织品质量,故该轮胶圈必须定期更换,现有的输纱机在拆卸轮胶圈时,需要先拆卸机架,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输纱机的机架通常是通过螺栓与输纱机固定的,因此拆卸机架操作繁琐耗时,不便于使用者拆卸更换轮胶圈,降低了输纱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具备便于拆卸机架,进而便于更换轮胶圈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输纱机的机架通常是通过螺栓与输纱机固定的,因此拆卸机架操作繁琐耗时,不便于使用者拆卸更换轮胶圈,降低了输纱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包括输纱机本体,所述输纱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架,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机架靠近卡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板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卡槽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依次贯穿卡板和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内腔,所述限位机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表面与卡板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两个活动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活动板的一侧与限位槽紧密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连接杆的右侧穿过通槽并固定连接有拨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卡板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板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远离限位板的一侧与限位槽紧密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口,所述活动板的底部穿过通口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输纱机本体、固定板、机架、卡板、卡槽、限位机构、限位槽、传动机构、缓冲垫和通口的配合使用,使用者可控制两个拨板相对运动,带动两个连接杆相对运动,两个活动板随着两个连接杆相对运动,弹簧受力压缩,同时限位板随着活动板移动与限位槽脱离,使用者控制机架向上移动至卡板与卡槽脱离,即可拆卸机架更换轮胶圈,解决了现有的输纱机的机架通常是通过螺栓与输纱机固定的,因此拆卸机架操作繁琐耗时,不便于使用者拆卸更换轮胶圈,降低了输纱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该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具备便于拆卸机架,进而便于更换轮胶圈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将卡板与机架进行限位固定,进而将机架与固定板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机架受外力影响与固定板脱离,不便于使用者使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便于使用者通过拨动拨板控制限位板移动对机架进行限位,进而将机架与输纱机本体进行固定,提高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性。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提高了活动板前后移动的平稳性,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活动板与卡板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5、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垫,有效的避免了弹簧对活动板施加反作用力带动活动板移动,限位板随着活动板移动与限位槽发生碰撞,对限位板造成一定的损坏,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成本。6、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口,便于活动板穿过通口与连接杆连接的同时能够前后移动,便于使用者控制连接杆移动带动活动板移动,进而控制限位板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机架局部结构的右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机架局部结构的正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卡板的右视剖面图。图中:1、输纱机本体;2、固定板;3、机架;4、卡板;5、卡槽;6、限位机构;601、弹簧;602、活动板;603、限位板;7、限位槽;8、传动机构;801、连接杆;802、通槽;803、拨板;9、缓冲垫;10、通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包括输纱机本体1,输纱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架3,固定板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4,机架3靠近卡板4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板4配合使用的卡槽5,卡板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卡槽5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6配合使用的限位槽7,限位机构6的底部依次贯穿卡板4和固定板2并延伸至固定板2的内腔,限位机构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8。参考图4,限位机构6包括弹簧601,弹簧601的表面与卡板4的内腔活动连接,弹簧601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02,两个活动板602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03,限位板603远离活动板602的一侧与限位槽7紧密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6,能够将卡板4与机架3进行限位固定,进而将机架3与固定板2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机架3受外力影响与固定板2脱离,不便于使用者使用。参考图3,传动机构8包括连接杆801,连接杆801的左侧与活动板602固定连接,固定板2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杆801配合使用的通槽802,连接杆801的右侧穿过通槽802并固定连接有拨板80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传动机构8,便于使用者通过拨动拨板803控制限位板603移动对机架3进行限位,进而将机架3与输纱机本体1进行固定,提高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性。参考图4,活动板6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卡板4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活动板602配合使用的滑槽。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提高了活动板602前后移动的平稳性,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活动板602与卡板4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参考图2,限位板603远离活动板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9,缓冲垫9远离限位板603的一侧与限位槽7紧密接触。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包括输纱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纱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架(3),所述固定板(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4),所述机架(3)靠近卡板(4)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板(4)配合使用的卡槽(5),所述卡板(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所述卡槽(5)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6)配合使用的限位槽(7),所述限位机构(6)的底部依次贯穿卡板(4)和固定板(2)并延伸至固定板(2)的内腔,所述限位机构(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包括输纱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纱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架(3),所述固定板(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4),所述机架(3)靠近卡板(4)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板(4)配合使用的卡槽(5),所述卡板(4)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所述卡槽(5)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机构(6)配合使用的限位槽(7),所述限位机构(6)的底部依次贯穿卡板(4)和固定板(2)并延伸至固定板(2)的内腔,所述限位机构(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除静电的送纱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弹簧(601),所述弹簧(601)的表面与卡板(4)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弹簧(601)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02),两个活动板(602)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03),所述限位板(603)远离活动板(602)的一侧与限位槽(7)紧密接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宇刘建立郁丽王鸿博高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龙阳纺织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