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机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583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机车。复合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回路,所述行车制动回路包括制动总泵、湿储气筒、前储气筒、后储气筒、前制动气室和后制动气室,制动总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前储气筒和后储气筒组成两个闭合回路,且两个闭合回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前继动阀和后继动阀,前继动阀与后继动阀分别通过管道与前制动气室和后制动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制动总泵的流量控制来将制动气压入前制动气室和后制动气室,继而让制动鼓产生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制动力可调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使用电制动进行降速,实现了制动力缓降的过程,降低了高速行车过程中直接抱死刹车导致脱轨以及制动鼓失圆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机车
本技术涉及电机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机车。
技术介绍
当前电机车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分别包括电制动减速过程及驻车制动停车过程,其中电制动减速过程主要通过电机执行负扭矩,产生电机行进过程中的阻力,实现电机车减速效果,电机车的停车主要依靠驻车制动实现,通过手柄卸放制动缸里的气压,使得制动鼓抱死轮辋,实现电机车停车及驻车;由于驻车制动为卸压式气制动,所以实现不了机械制动力缓降过程,只能抱死及非抱死两种状态,这就使得在行进过程中如果需要停车,必须先通过电制动减速到低速状态,再通过驻车制动实现抱死停车,否则高速状态直接抱死刹车,容易导致脱轨及制动鼓失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电机车容易脱轨及制动鼓失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及电机车。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其作用于所述电机车的制动鼓上,包括行车制动回路,所述行车制动回路包括制动总泵、湿储气筒、前储气筒、后储气筒、前制动气室和后制动气室,湿储气筒通过管道外接空压机,湿储气筒通过三通管道分别向前储气筒和后储气筒供气,所述三通管道的三通交叉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制动总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前储气筒和后储气筒组成两个闭合回路,且所述两个闭合回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前继动阀和后继动阀,前继动阀与后继动阀分别通过管道与前制动气室和后制动气室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还包括驻车制动回路,所述驻车制动回路包括手控阀,手控阀的两个控制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湿储气筒和后制动气室连通,手控阀与湿储气筒和后制动气室连通的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和快放阀,第二单向阀通过管道与前储气筒相连通,快放阀通过管道与后制动气室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均为双回路单向阀。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湿储气筒与空压机的管路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湿储气筒与空压机的管路上连通有L管,所述L管的内腔底、底壁所在的平面与过滤网的顶表面共面,所述L管远离湿储气筒与空压机管路的一端设置有收集容器。再进一步地,所述L管的横管内部设置有呈喇叭状分布的多个弹性片,多个弹性片开口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管路相对,多个弹性片的相对另一端与L管的竖管相对。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10-2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L管的横管为倾斜管,其倾斜角为10-20°之间。再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所述横管的倾斜角。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机车,所述电机车包括制动鼓,所述制动鼓上设置有上述的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通过制动总泵的流量控制来将制动气压入前制动气室和后制动气室,继而让制动鼓产生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制动力可调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使用电制动进行降速,实现了制动力缓降的过程,降低了高速行车过程中直接抱死刹车导致脱轨以及制动鼓失圆的几率。进一步的通过手动阀开关以及快放阀控制前后制动气室内的卸压与充压,充压后制动鼓弹片处于非接触状态,卸压后制动鼓弹片处于抱死状态从而形成阻力对电机车进行制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过滤网及L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多个弹性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制动总泵、2湿储气筒、3前储气筒、4后储气筒、5前制动气室、6后制动气室、7前继动阀、8后继动阀、9空压机、10第一单向阀、11手控阀、12第二单向阀、13快放阀、14过滤网、15L管、16收集容器、17弹性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在原有的泄压式制动系统上增加增压式机械制动系统,该增压式制动系统可以通过调整进入制动气室的气压来调整机械制动力,达到机械制动阻力可调的效果。电机车的机械制动力的气压回路具有行车制动回路及驻车制动回路两个回路。行车制动回路包括制动总泵1、湿储气筒2、前储气筒3、后储气筒4、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其中湿储气筒2通过管道外接空压机9,空压机9通入的压缩空气经过在湿储气筒6中的降温与沉淀,使其中的水、油、灰尘等杂质沉淀到湿储气筒的底部,使湿储气筒上部相对纯净的气体进入其他储气筒或用气回路中。请参照图2,湿储气筒2与空压机9的管路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14,过滤网14用于预过滤压缩空气中较大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进入湿储气筒2中,从而降低湿储气筒2的工作负荷。湿储气筒2与空压机9的管路上连通有L管15,L管15的内腔底、底壁所在的平面与过滤网14的顶表面共面,使得不会有颗粒物存储在过滤网14与L管15的连接处。L管15远离湿储气筒2与空压机9管路的一端设置有收集容器16,这样使得被挡在过滤网14上的较大的颗粒物能够更好的落入收集容器16中,不会阻挡制动气进入储气筒内部。L管15的横管内部设置有呈喇叭状分布的多个弹性片17,请参照图3,多个弹性片17开口较大的一端与管路相对,多个弹性片17的相对另一端与L管15的竖管相对。这样使得在收集颗粒物时,进入收集容器16的颗粒物不会由于制动气的作用再返回管路中,起到一个很好的阻挡颗粒物返回的作用。过滤网14倾斜设置,其倾斜角为10-20°之间,L管15的横管为倾斜管,其倾斜角为10-20°之间,这样倾斜设置能够使得颗粒物更好的落入收集容器16中,过滤网14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横管的倾斜角,使得颗粒物进入能够更加顺滑的进入收集容器16,达到很好的收集作用。湿储气筒2通过三通管道分别向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供气,三通管道的三通交叉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优选为双回路单向阀,用于控制湿储气筒2分别向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中供气。制动总泵1通过管道分别与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组成两个闭合回路,且两个闭合回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前继动阀7和后继动阀8,前继动阀7与后继动阀8分别通过管道与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这样通过制动总泵1的流量控制来将制动气分别压入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中,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对制动鼓产生作用,从而让制动鼓产生不同的制动力,进而达到制动力可调的效果,从而不需要电制动进行降速,进一步方便了驾驶员的操作,提升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感,延长机车的使用寿命。驻车制动回路包括手控阀11,手控阀11的两个控制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湿储气筒2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手控阀11与湿储气筒2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的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12和快放阀13,第二单向阀12通过管道与前储气筒3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2优选为双回路单向阀,快放阀13通过管道与后制动气室6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其作用于所述电机车的制动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车制动回路,所述行车制动回路包括制动总泵(1)、湿储气筒(2)、前储气筒(3)、后储气筒(4)、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湿储气筒(2)通过管道外接空压机(9),湿储气筒(2)通过三通管道分别向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供气,所述三通管道的三通交叉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制动总泵(1)通过管道分别与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组成两个闭合回路,且所述两个闭合回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前继动阀(7)和后继动阀(8),前继动阀(7)与后继动阀(8)分别通过管道与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其作用于所述电机车的制动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车制动回路,所述行车制动回路包括制动总泵(1)、湿储气筒(2)、前储气筒(3)、后储气筒(4)、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湿储气筒(2)通过管道外接空压机(9),湿储气筒(2)通过三通管道分别向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供气,所述三通管道的三通交叉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制动总泵(1)通过管道分别与前储气筒(3)和后储气筒(4)组成两个闭合回路,且所述两个闭合回路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前继动阀(7)和后继动阀(8),前继动阀(7)与后继动阀(8)分别通过管道与前制动气室(5)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还包括驻车制动回路,所述驻车制动回路包括手控阀(11),手控阀(11)的两个控制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湿储气筒(2)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手控阀(11)与湿储气筒(2)和后制动气室(6)连通的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单向阀(12)和快放阀(13),第二单向阀(12)通过管道与前储气筒(3)相连通,快放阀(13)通过管道与后制动气室(6)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车的复合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0)与第二单向阀(12)均为双回路单向阀。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剑程腾徐文明候杰张正刚黄鹤谷先广王红州李定远张保兵杨道文史俊杰许子瑜韦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钜工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