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及优化计算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及优化计算模型。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跨径拱桥多采用缆索吊运斜拉扣挂施工技术,然而,随着拱圈跨径的不断增大、吊重及吊装节段数的不断增加,拱圈线形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拱桥线形控制方法包括零弯矩法、正装法、改进迭代法和优化法等。零弯矩法假定拱肋节段间为铰接连接,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求解各扣索索力;该方法计算简捷高效,但忽略了拱肋间的实际连接情况,因而,仅适合拱肋节段数少、跨径小的拱桥施工计算。正装法按照拱圈实际施工顺序模拟拱圈施工,通过反复调索的方式求解各扣索力;该方法通常要求计算人员有一定调索经验,且对于吊重大、拱肋节段数多的拱桥而言,常常很难调试出合适的扣索力。改进迭代法将影响矩阵乘调整系数,以进一步提高正装法的计算效率。传统的优化法通常以合龙线形为优化目标函数,求解各吊装施工过程中扣索力,造成拱圈施工过程中线形和各索力均匀性问题有待解决。此外,以上各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于平行拱的施工监控计算分析,很少应用于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n在拱肋节段各控制点处连接侧缆风索;/n考虑侧缆风索、扣索及拱肋节段自重对拱圈位移的耦合作用,结合影响矩阵原理和最优化计算理论,求解拱肋节段各控制点处在不同施工阶段中的拱圈线形和索力,以使在索力作用下拱圈线形逼近目标线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拱肋节段各控制点处连接侧缆风索;
考虑侧缆风索、扣索及拱肋节段自重对拱圈位移的耦合作用,结合影响矩阵原理和最优化计算理论,求解拱肋节段各控制点处在不同施工阶段中的拱圈线形和索力,以使在索力作用下拱圈线形逼近目标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拱桥结构参数及施工实况,首先建立拱桥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确定拱桥结构的各结构组、边界组和荷载组,形成各施工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影响矩阵原理建立状态变量与设计变量的函数关系,导出拱圈在自重、各单位扣索力、各单位侧缆风索作用下的位移影响矩阵ut、M1、M2、Mn、C1、C2、Cn及T0,进行优化计算,其中,ut为合龙松索后各控制点的目标位移向量,即一次落架的各控制点线形;M1表示各单位扣索力、单位侧缆风力作用下安装拱肋时各控制点的位移影响矩阵、M2表示各单位扣索力、单位侧缆风力作用下安装横联时各控制点的位移影响矩阵、Mn表示各单位扣索力、单位侧缆风力作用下拆除扣索时各控制点位移影响矩阵;C1表示仅在自重作用下安装拱肋时各控制点位移影响矩阵、C2表示仅在自重作用下安装横联时各控制点位移影响矩阵、Cn表示仅在自重作用下拆除扣索时位移影响矩阵;T0为安装预抬高值为0状态下的荷载向量,即设计变量初始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优化计算过程中,以合龙松索后的线形与目标线形之间的偏差为约束函数,施工过程中的实际线形与目标线形之间的偏差为目标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优化计算过程中,建立如下优化计算模型:
设计变量:x={x1,x2,x3,…,xn}T
状态变量:
初始值:x=T0,
约束条件:(un(x)-ut)2≤Δu2
目标函数:minf(x)=||uh(x)-ut||
式中,x为各扣索和侧缆风索的初拉力形成的荷载向量;u1(x)为当前施工阶段拱肋悬臂端各控制点位移向量;u2(x)为安装横联后的各控制点位移向量;un(x)为合龙松索后各控制点的位移向量;Δu为合龙松索后,控制点位移与目标位移的容许偏差值;为抵偿因安装横联造成的竖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取施工过程中各阶段悬臂端控制点预抬高值向量uh(x)=αu1(x)+(1-α)u2(x)。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径拱桥拱圈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大燕,杜海龙,韩玉,罗小斌,郑健,隗磊军,张庆普,马文辉,谭棋元,解威威,唐睿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