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68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包括防水层、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透气快干层,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上导水面料层连接,所述下导水面料层与所述透气快干层连接,所述上导水面料的下表面设有数排上导水条,所述下导水面料层的上表面设有数排下导水条,所述上导水条与下导水条之间设有吸水层,两相邻上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两相邻下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防水层起到防止雨水进入下一层的作用,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起到导湿透气的效果。通过设置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当雨水不慎通过防水层进入到上导水面料层时,通过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吸收并锁住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气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衣着的舒适、健康性也越来越重视,传统针织面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功能性的需求。传统的面料多为全棉及一般普通纤维素纤维的。这些纤维虽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但是防水性能差,防水面料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的热点,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防水面料仅仅采用单独或者复合普通防水面料进行防水,而不具有透气功能。除此以外,人们对于吸湿排汗功能和对于抗菌功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较为封闭的防水面料是形成捂汗和滋生细菌的罪魁祸首,因此,亟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防水面料,能够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同时也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具有防水、透气快干、吸湿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包括防水层、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透气快干层,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上导水面料层连接,所述下导水面料层与所述透气快干层连接,所述上导水面料的下表面设有数排上导水条,所述下导水面料层的上表面设有数排下导水条,所述上导水条与下导水条之间设有吸水层,两相邻上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两相邻下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优选地,所述防水层由聚卤代烃、聚氨酯、尼龙等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1mm。优选地,所述上导水面料层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采用黏胶纤维构成的经线和涤纶长丝构成的纬线通过平纹交织而成。优选地,所述吸水层由海绵状的涤纶短纤维堆叠而成,所述涤纶短纤维为中空型。优选地,所述透气快干层采用聚酯纤维填充,所述透气快干层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贴合,形成波浪形表面。优选地,所述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为圆柱体状,所述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的直径为1-5mm。优选地,所述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由吸水树脂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分别采用上导水胶点、下导水胶点粘在所述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面料上。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水层起到防止雨水进入下一层的作用,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起到导湿透气的效果。通过设置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当雨水不慎通过防水层进入到上导水面料层时,通过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吸收并锁住水分。设置空隙一方面是因为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吸水后体积变大,使用空隙能使得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涨大后有容纳空间,不至于使得面料出现凹凸现象。设置空隙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透气性。设置吸水层,吸水层由海绵状的涤纶短纤维堆叠而成,进一步锁住水分,不让水分进入到下一层,同时吸水层采用涤纶短纤维,能增加透气性。透气快干层采用聚酯纤维填充,所述透气快干层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贴合,形成波浪形表面,达到透气的效果,当雨水落下时波浪形的透气防水表层能通过波浪的弧度使水珠自然滑落的同时不弄湿透气垫层。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水透气面料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防水层,2—上导水面料层,3—空隙,4—下导水面料层,5—透气快干层,21—上导水胶点,22—上导水条,41—下导水胶点,42—下导水条,6—吸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包括防水层1、上导水面料层2、下导水面料层4、透气快干层5,所述防水层1与所述上导水面料层2连接,所述下导水面料层4与所述透气快干层5连接,所述上导水面料2的下表面设有数排上导水条22,所述下导水面料层4的上表面设有数排下导水条42,所述上导水条22与下导水条42之间设有吸水层6,两相邻上导水条22之间设有空隙,两相邻下导水条42之间设有空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1由聚卤代烃、聚氨酯、尼龙等防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1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水面料层2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4采用黏胶纤维构成的经线和涤纶长丝构成的纬线通过平纹交织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状的涤纶短纤维堆叠而成,所述涤纶短纤维为中空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快干层5采用聚酯纤维填充,所述透气快干层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贴合,形成波浪形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水条22和下导水条42为圆柱体状,所述上导水条22和下导水条42的直径为1-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水条22和下导水条42由吸水树脂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水条22和下导水条42分别采用上导水胶点21、下导水胶点粘41在所述上导水面料层2、下导水面料层4面料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防水透气面料,防水层起到防止雨水进入下一层的作用,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起到导湿透气的效果。通过设置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当雨水不慎通过防水层进入到上导水面料层时,通过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吸收并锁住水分。设置空隙一方面是因为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吸水后体积变大,使用空隙能使得上导水条和下导水条涨大后有容纳空间,不至于使得面料出现凹凸现象。设置空隙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透气性。设置吸水层,吸水层由海绵状的涤纶短纤维堆叠而成,进一步锁住水分,不让水分进入到下一层,同时吸水层采用涤纶短纤维,能增加透气性。透气快干层采用聚酯纤维填充,所述透气快干层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贴合,形成波浪形表面,达到透气的效果,当雨水落下时波浪形的透气防水表层能通过波浪的弧度使水珠自然滑落的同时不弄湿透气垫层。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透气快干层,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上导水面料层连接,所述下导水面料层与所述透气快干层连接,所述上导水面料的下表面设有数排上导水条,所述下导水面料层的上表面设有数排下导水条,所述上导水条与下导水条之间设有吸水层,两相邻上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两相邻下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上导水面料层、下导水面料层、透气快干层,所述防水层与所述上导水面料层连接,所述下导水面料层与所述透气快干层连接,所述上导水面料的下表面设有数排上导水条,所述下导水面料层的上表面设有数排下导水条,所述上导水条与下导水条之间设有吸水层,两相邻上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两相邻下导水条之间设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水面料层与所述下导水面料层采用黏胶纤维构成的经线和涤纶长丝构成的纬线通过平纹交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由海绵状的涤纶短纤维堆叠而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和泰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