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68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包括针织布基层,针织布基层上表面设置有表层,针织布基层下表面设置有内层,针织布基层由氨纶纤维作为经线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作为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针织布基层与表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针织布基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有保暖层,表层由聚烯烃弹力纤维和氨纶纤维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内层由生态棉纤维和蚕丝纤维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稳定,实用性强;不仅具有保暖和抗菌的效果,而且结构稳定穿着舒适,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
本技术涉及织造面料
,具体为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食住行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用作制作服装的面料也是花样繁多,对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天气较冷,不便于每天都更换衣服,这样就会导致衣服的面料中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有待开发一种保暖、抗菌、穿着舒适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包括针织布基层,所述针织布基层上表面设置有表层,所述针织布基层下表面设置有内层,所述针织布基层由氨纶纤维作为经线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作为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针织布基层与所述表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所述针织布基层与所述内层之间设置有保暖层,所述表层由聚烯烃弹力纤维和氨纶纤维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由生态棉纤维和蚕丝纤维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层的材质为竹炭纤维,所述竹炭纤维中掺加有活性炭颗粒。进一步的,所述保暖层的材质为羊毛纤维。进一步的,所述表层中聚烯烃弹力纤维和氨纶纤维加捻的捻度为150-180捻/米。进一步的,所述内层中生态棉纤维和蚕丝纤维加捻的捻度为170-220捻/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实用性强;设置的针织布基层使得织造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和耐干洗性,提高织造面料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设置的表层使得织造面料表面耐磨性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提高织造面料的使用寿命;设置的内层使得织造面料穿着透气舒适;设置的抗菌层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保证织造面料的使用卫生;设置的保暖层使得织造面料具有保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针织布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表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内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织布基层、2-表层、3-内层、4-抗菌层、5-保暖层;101-氨纶纤维、102-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201-聚烯烃弹力纤维、202-涤纶纤维、301-生态棉纤维、302-蚕丝纤维、401-竹炭纤维、402-活性炭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包括针织布基层1,针织布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表层2,针织布基层1下表面设置有内层3,针织布基层1由氨纶纤维101作为经线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102作为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针织布基层1与表层2之间设置有抗菌层4,针织布基层1与内层3之间设置有保暖层5,表层2由聚烯烃弹力纤维201和涤纶纤维202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内层3由生态棉纤维301和蚕丝纤维302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抗菌层4的材质优选为为竹炭纤维401,竹炭纤维401中掺加有活性炭颗粒402,竹炭纤维401不仅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还具有吸湿透气的性能,加入的活性炭颗粒402进一步提高吸湿抗菌的效果;保暖层5的材质为羊毛纤维,使得织造面料具有保暖的性能;表层2中聚烯烃弹力纤维201和涤纶纤维202加捻的捻度为150-180捻/米,内层3中生态棉纤维301和蚕丝纤维302加捻的捻度为170-220捻/米,两者的捻度可相配合,捻度越高,则结构越稳定,但是透气性能下降,重量加大,反之捻度越低,则结构较为松散,透气性能提高,重量减轻,经多次试验得到聚烯烃弹力纤维201和涤纶纤维202加捻的捻度最佳范围为150-180捻/米,生态棉纤维301和蚕丝纤维302加捻的捻度最佳范围为170-220捻/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包括针织布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表层(2),所述针织布基层(1)下表面设置有内层(3),所述针织布基层(1)由氨纶纤维(101)作为经线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102)作为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针织布基层(1)与所述表层(2)之间设置有抗菌层(4),所述针织布基层(1)与所述内层(3)之间设置有保暖层(5),所述表层(2)由聚烯烃弹力纤维(201)和涤纶纤维(202)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内层(3)由生态棉纤维(301)和蚕丝纤维(302)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保暖型织造面料,包括针织布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表层(2),所述针织布基层(1)下表面设置有内层(3),所述针织布基层(1)由氨纶纤维(101)作为经线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102)作为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针织布基层(1)与所述表层(2)之间设置有抗菌层(4),所述针织布基层(1)与所述内层(3)之间设置有保暖层(5),所述表层(2)由聚烯烃弹力纤维(201)和涤纶纤维(202)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内层(3)由生态棉纤维(301)和蚕丝纤维(302)加捻和股后纱线同时作为经线和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顺顺吴进进郑晶晶岳茹
申请(专利权)人:恒天江苏化纤家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