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片泵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
技术介绍
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叶片泵都是通过内部的旋转进行吸油与进油,但是通过内部的转子旋转以及电机的带动,叶片泵的出油量十分的难以控制,且叶片泵进油到出油的时间也对与叶片泵出油的质量有所影响,因此亟需一种可以调节叶片泵的流量的新型叶片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包括泵体、叶片装置、加固套、流量控制器和减速装置,所述泵体包括泵壳、入口和出口,所述泵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入口,所述泵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所述泵壳、入口和出口内部相通,所述泵壳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侧口,所述泵壳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侧口,所述泵壳的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前侧口的前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 >所述泵壳的内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包括泵体(1)、叶片装置(2)、加固套(3)、流量控制器(4)和减速装置(5),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101)、入口(102)和出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入口(102),所述泵壳(1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103),所述泵壳(101)、入口(102)和出口(103)内部相通,所述泵壳(10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侧口(104),所述泵壳(10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侧口(105),所述泵壳(101)的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垫片(106),所述前侧口(104)的前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包括泵体(1)、叶片装置(2)、加固套(3)、流量控制器(4)和减速装置(5),所述泵体(1)包括泵壳(101)、入口(102)和出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入口(102),所述泵壳(1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出口(103),所述泵壳(101)、入口(102)和出口(103)内部相通,所述泵壳(10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侧口(104),所述泵壳(10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侧口(105),所述泵壳(101)的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垫片(106),所述前侧口(104)的前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01)的内部设置有叶片装置(2),所述叶片装置(2)包括转轴(201)、减震板(202)和转子(203),所述转轴(201)的前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减震板(202),所述减震板(202)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一(107),所述减震板(202)处于前侧口(104)的内部,所述减震板(202)与前侧口(104)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子(203),所述转子(203)处于泵壳(101)的内部,所述转子(203)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叶片(204),所述叶片(20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叶片(204)的形状为L型,所述叶片(204)在远离转子(203)的那一面上固定连接有清洁片(205),所述转轴(201)的后端设置有电机(206),所述电机(20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轴(201),所述电机(206)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后侧口(105)的后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03)的外侧设置有定子(207),所述定子(207)固定连接在泵壳(101)的内部,所述定子(207)与泵壳(101)适配,所述定子(207)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孔(208),左端所述孔(208)与入口(102)正对,右端所述孔(208)与出口(103)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流量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103)的外侧套接有加固套(3),所述加固套(3)固定连接在出口(103)上,所述泵体(1)的右侧设置有流量控制器(4),所述流量控制器(4)包括外壳(401)、观察槽(402)和刻度板(403),所述外壳(401)固定连接在泵体(1)的右侧,所述外壳(401)的前表面开设有观察槽(40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