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507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搭设脚手架;步骤二,支设底板和侧板;步骤三,布置钢筋,将预埋筋、横向主筋、纵向主筋和支撑筋绑扎后,再将防滑凸架固定;步骤四,支设台阶模板,将台阶模板竖直固定在钢筋上侧,每一级台阶模板上端低于防滑凸架上端;步骤五,混净土浇筑;步骤六,拆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缩短施工周期,使得施工更加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是指将楼梯段、平台和平台梁现场浇筑成一个整体的楼梯,其整体性好,抗震性强。其按构造的不同又分为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板式楼梯:是一块斜置的板,其两端支承在平台梁上,平台梁支承在砖墙上。梁式楼梯:是指在楼梯段两侧设有斜梁,斜梁搭置在平台梁上。荷载由踏步板传给斜梁,再由斜梁传给平台梁。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790295B《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包括搭设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绑扎梯板钢筋、梯梁钢筋、以及平台钢筋,将梯板钢筋中的上部钢筋与梯梁钢筋和平台钢筋绑扎在一起;施行混凝土浇筑,包括;浇筑梯梁混凝土,形成梯梁;浇筑平台混凝土,形成平台;浇筑梯板混凝土,并抹平形成台阶结构;在梯板的底部与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间隙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之上的第一隔离层;待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形成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钢筋混凝土楼梯在凝固成型后,为保证行走在楼梯上的人更加安全,需要进行防滑处理后才能使用,通常需要在每一级阶梯的上端靠外侧通过螺栓固定防滑长钢片,或者直接在每一级阶梯的上端靠外侧开设防滑槽,而一栋楼内的每一级阶梯都需要进行防滑处理,从而延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施工周期的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搭设脚手架,根据需要建造楼梯的高度、长度和宽度选取适当长度的Q235钢管,钢管的外径为48mm,壁厚为4mm-4.5mm,将钢管通过钢丝绳和接头依次绑扎连接,使得脚手架形成上端呈倾斜向上的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上端呈水平状且连接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的水平支架部,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倾斜方向相反;步骤二,支设模板,模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第一支架部、水平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上端设置铺放架,铺放架由40mm×90mm的方木楞垂直搭建,相邻方木楞间距350mm,将底板倾斜或水平铺放在铺放架上端,对相邻两端底板之间的间隙塞入木条,将底板通过钢钉与铺放架连接,当底板铺设完成后,将侧板垂直于底板固定;步骤三,布置钢筋,将预埋筋埋入墙体内,预埋筋的另一端抽出至底板上侧,在预埋筋的侧端通过钢丝线绑扎横向主筋,使得横向主筋抵接至侧板,通过钢丝线绑扎垂直于横向主筋的纵向主筋,再由横向主筋和纵向主筋的连接处绑扎垂直于横向主筋和纵向主筋的支撑筋,在支撑筋上端绑扎第二层横向主筋和纵向主筋,在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上端的第二层横向主筋和纵向主筋上均匀固定多片防滑凸架;步骤四,支设台阶模板,在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上侧竖直均匀固定多块台阶模板,台阶模板位于防滑凸架一侧台阶模板的上端面略低于防滑凸架的上端面;步骤五,混凝土浇筑,由下至上逐步浇筑,向台阶模板内端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的端面与该级台阶模板上端面平齐,再向上浇筑,此时防滑凸架的上端凸出于混凝土的上端面,形成防滑带;步骤六,拆模板,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取带模养护,需要对混凝土每24h进行一次养护,同时在混凝土表面铺设麻布或草帘,直至混凝土完全成型后将模板和脚手架拆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方法建造钢筋混凝土楼梯,先搭设脚手架,使得脚手架的上端形成犹如阶梯状的第一支架部、水平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在第一支架部、水平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上端架设模板,在模板上侧布置钢筋,同时在钢筋上端固定防滑凸架,当支设台阶模板并灌注完混凝土时,防滑凸架的上端突出于混凝土的上端,形成防滑带。该方案将原本在混凝土楼梯成型后进行的防滑处理,直接在浇筑混凝土时一体筑成,使得整个混凝土楼梯结束后不需要对楼梯进行逐级的防滑处理,节省了时间,使得交付周期可以提前,另一方面直接将防滑凸架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也使得形成的防护带更不容易损坏,避免出现防滑长钢片翘起或者防滑槽堵塞,造成防滑效果降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防滑凸架包括一块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端且相互平行的三块防滑片,所述防滑片上端开设有嵌接槽,所述嵌接槽内粘接有防滑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板与纵向主筋固定,而三块防护片横向排布,通过三片防滑片上端穿出混凝土,成型三条防滑带,从而提高防滑效果,在防滑片上端开设嵌接槽,并在嵌接槽内粘接防滑条,使得防滑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防滑条可进行更换,使得长时间过后防滑条磨损后,更换新的防滑条,以保持防滑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片和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多片相互平行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两端面平行于所述侧板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片和基板通过多片连接片连接,连接片的两端面与侧板的两端面相平行,使得在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可从基板和连接片处顺利的流过,减少浇筑结束后混凝土楼梯内气泡产生的几率,从而使得连接片和防滑条被很好的固定在混凝土里的同时,一方面增加混凝土成型后的机构强度,另一方面减少气泡的产生,减少内应力,从而延长混凝土楼梯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下端设置有多个供所述纵向主筋插接滑移的滑座,所述基板的侧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抵接于所述台阶模板内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横向主筋和纵向主筋上端安装防滑凸架时,将纵向主筋插入滑座内,使得基板可通过下端的滑座在纵向主筋的轴向移动,当安装防滑凸架时,将防滑凸架向台阶模板一端移动,直至限位板抵接台阶模板时停止,此时防滑凸架固定在指定位置。该方案使得安装防滑凸架时更加方便更加快速,从而提升安装效率,进而缩短混凝土楼梯的施工周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座包括两片滑板、设置在两片所述滑板相互远离一端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滑板一端且依次穿过所述弹簧和所述滑板进行抵接的限位柱,两根所述限位柱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为引导斜面,两根所述限位柱的所述引导斜面之间形成供所述纵向主筋穿入两片所述滑板之间的扩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防滑凸架时,将基板下端的滑座对准纵向主筋,将基板下压,使得两根限位柱的引导斜面抵接柱纵向主筋的侧端,此时继续下压基板,在纵向主筋的作用下,两根限位柱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纵向主筋插入两块滑板之间时,两根限位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将基板限位在纵向主筋上。该方案中,通过滑座将防滑凸架限位,使得防滑凸架安装后,不会因为混凝土的灌注而随意移动,从而使得混凝土楼梯成型后,每一级台阶上的防滑带都在同一位置,另一方面使得防滑凸架的安装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在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有扶手安装座,所述扶手安装座的上端面高于所述防滑凸架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板靠近侧板的一端设置扶手安装座,将扶手安装座与防滑凸架一起被混凝土固定在楼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搭设脚手架(1),根据需要建造楼梯的高度、长度和宽度选取适当长度的Q235钢管,钢管的外径为48mm,壁厚为4mm-4.5mm ,将钢管通过钢丝绳和接头依次绑扎连接,使得脚手架(1)形成上端呈倾斜向上的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上端呈水平状且连接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的水平支架部(4),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倾斜方向相反;/n步骤二,支设模板,模板包括底板( 6)和侧板(7),在第一支架部(2)、水平支架部(4)和第二支架部(3)上端设置铺放架(8),铺放架(8)由40mm×90mm的方木楞垂直搭建,相邻方木楞间距350mm,将底板( 6)倾斜或水平铺放在铺放架(8)上端,对相邻两端底板( 6)之间的间隙塞入木条,将底板( 6)通过钢钉与铺放架(8)连接,当底板( 6)铺设完成后,将侧板(7)垂直于底板( 6)固定;/n步骤三,布置钢筋,将预埋筋(12)埋入墙体内,预埋筋(12)的另一端抽出至底板( 6)上侧,在预埋筋(12)的侧端通过钢丝线绑扎横向主筋(13),使得横向主筋(13)抵接至侧板(7),通过钢丝线绑扎垂直于横向主筋(13)的纵向主筋(14),再由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的连接处绑扎垂直于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的支撑筋(15),在支撑筋(15)上端绑扎第二层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在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上端的第二层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上均匀固定多片防滑凸架(16);/n步骤四,支设台阶模板(33),在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上侧竖直均匀固定多块台阶模板(33),台阶模板(33)位于防滑凸架(16)一侧台阶模板(33)的上端面略低于防滑凸架(16)的上端面;/n步骤五,混凝土浇筑,由下至上逐步浇筑,向台阶模板(33)内端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的端面与台阶模板(33)上端面平齐,再向上浇筑,此时防滑凸架(16)的上端凸出于混凝土的上端面,形成防滑带;/n步骤六,拆模板,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取带模养护,需要对混凝土每24h进行一次养护,同时在混凝土表面铺设麻布或草帘,直至混凝土完全成型后将模板和脚手架(1)拆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搭设脚手架(1),根据需要建造楼梯的高度、长度和宽度选取适当长度的Q235钢管,钢管的外径为48mm,壁厚为4mm-4.5mm,将钢管通过钢丝绳和接头依次绑扎连接,使得脚手架(1)形成上端呈倾斜向上的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上端呈水平状且连接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的水平支架部(4),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倾斜方向相反;
步骤二,支设模板,模板包括底板(6)和侧板(7),在第一支架部(2)、水平支架部(4)和第二支架部(3)上端设置铺放架(8),铺放架(8)由40mm×90mm的方木楞垂直搭建,相邻方木楞间距350mm,将底板(6)倾斜或水平铺放在铺放架(8)上端,对相邻两端底板(6)之间的间隙塞入木条,将底板(6)通过钢钉与铺放架(8)连接,当底板(6)铺设完成后,将侧板(7)垂直于底板(6)固定;
步骤三,布置钢筋,将预埋筋(12)埋入墙体内,预埋筋(12)的另一端抽出至底板(6)上侧,在预埋筋(12)的侧端通过钢丝线绑扎横向主筋(13),使得横向主筋(13)抵接至侧板(7),通过钢丝线绑扎垂直于横向主筋(13)的纵向主筋(14),再由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的连接处绑扎垂直于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的支撑筋(15),在支撑筋(15)上端绑扎第二层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在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上端的第二层横向主筋(13)和纵向主筋(14)上均匀固定多片防滑凸架(16);
步骤四,支设台阶模板(33),在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上侧竖直均匀固定多块台阶模板(33),台阶模板(33)位于防滑凸架(16)一侧台阶模板(33)的上端面略低于防滑凸架(16)的上端面;
步骤五,混凝土浇筑,由下至上逐步浇筑,向台阶模板(33)内端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的端面与台阶模板(33)上端面平齐,再向上浇筑,此时防滑凸架(16)的上端凸出于混凝土的上端面,形成防滑带;
步骤六,拆模板,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取带模养护,需要对混凝土每24h进行一次养护,同时在混凝土表面铺设麻布或草帘,直至混凝土完全成型后将模板和脚手架(1)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防滑凸架(16)包括一块基板(17)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17)上端且相互平行的三块防滑片(19),所述防滑片(19)上端开设有嵌接槽(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永曹刘瑛王能辉汪鲁余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和华丰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