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506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墙体的保温层上分别开设有供连接件和对拉螺栓穿过的通孔导致混凝土墙体保温性能低的问题。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内墙层、外墙层、位于内墙层和外墙层之间的保温层以及贯穿内墙层、保温层和外墙层的管体,管体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两端形成开口,管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保温层位于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对拉螺栓穿过管体将内、外模板紧固,对拉螺栓的拉力与连接件的支撑力协同作用,将内、外模板定位。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上不会因设置对拉螺栓而产生通孔,减少了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上通孔的数量,减少了热量损耗,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结构为内墙层—保温层—外墙层,其保温层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现有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连接件的杆体为实心杆。此外,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的内墙层和外墙层浇筑之前需要使用对拉螺栓紧固内、外模板,使得对拉螺栓的拉力与连接件的支撑力协同作用,将内、外模板定位。为了使对拉螺栓通过,保温层上需要专门设置通孔。通常每平米需要设置6-8个连接件和9个对拉螺栓,即需要在每平方米的保温层上开设15-17个通孔,浇筑完成后,通孔贯穿内墙层、保温层和外墙层,数量众多的通孔会破坏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整体结构,增加热损耗,造成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保温性能下降。现有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如CL墙体(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剪力墙),其外墙层内设有钢丝网片,结构复杂,安装施工时耗费人力、工时较多。而且钢丝网片的使用导致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成本高。此外,由于钢丝网片与保温层之间的距离较小,浇筑时无法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因此外墙层在浇筑时只能使用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或Self-Consolidating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硬化后的耐久性非常有限,同时,自密实混凝土中通常有气泡,导致其强度不如常规混凝土,高流动自密实性混凝土与常规混凝相比,干燥收缩略大,自密实混凝土的严重缺陷导致了混凝土墙体整体的强度低,而且由于内墙层使用常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导致混凝土墙体整体的一体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墙体的保温层上分别开设有供连接件和对拉螺栓穿过的通孔导致混凝土墙体保温性能低的问题。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内墙层、外墙层、位于内墙层和外墙层之间的保温层以及贯穿内墙层、保温层和外墙层的管体,管体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两端形成开口,管体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保温层位于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浇筑时,管体穿过保温层,对内、外模板进行支撑,对拉螺栓穿过管体将内、外模板紧固,对拉螺栓的拉力与连接件的支撑力协同作用,将内、外模板定位。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上不会因设置对拉螺栓而产生通孔,减少了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上通孔的数量,减少了热量损耗,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不设钢丝网片,成本低且墙体整体结构简单。浇筑施工时外模板与保温层之间的距离足以使振捣棒插入进行振捣,因此外墙层可以使用细骨料的常规混凝土浇筑,其与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外墙层相比,耐久性得到提升,气泡减少,强度得到提升,干燥收缩也变小,由此导致了混凝土墙体整体的强度提升以及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所述管体一端设有端片,端片和第二限位片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片两侧。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端片贴靠在外模板上,对外模板进行支撑。浇筑完成后,端片能够向外墙层提供拉力,提高了外墙层与保温层结合的牢固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无需设置钢丝网片,保温层与外模板之间的距离足以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因此可以使用常规混凝土浇筑,无需使用自密实混凝土。常规混凝土耐久性优于自密实混凝土,提高了墙体的耐久性。进一步,所述端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端片和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增加了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稳定性,第二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管体穿过保温层,管体穿过保温层后,第二限位片安装到管体上,对保温层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限位片与管体螺纹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二限位片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结构,第二限位片通过倒刺结构与管体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端片和/或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第二限位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增加了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稳定性,端片和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管体穿过保温层,管体穿过保温层后将第一限位片和端片依次套接到管体上,对保温层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片与端片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和/或端片与管体螺纹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一限位片和/或端片均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第一限位片和/或端片均通过倒刺与管体连接。进一步,所述端片、第一限位片以及第二限位片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端片与第一限位片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第一限位片与所述第二限位片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10厘米中任一固定值,第二限位片到所述管体远离端片一端的距离为18厘米-30厘米中任一固定值。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嵌固构造,嵌固构造位于管体外侧壁远离端片的一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浇筑混凝土后,嵌固结构镶嵌在内墙层内,与内墙层紧密结合,提高了内墙层与保温层结合的牢固度。进一步,所述嵌固构造为凹槽或凸块或倒刺。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设有嵌固构造区域的沿管体轴向的长度为5厘米-8厘米之间任一固定值。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片在远离第一限位片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用于加强第二限位片的强度,避免变形。进一步,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同轴,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管体的外径大于第一管体的外径。进一步,所述端片、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均设置在第二管体上。浇筑完成后,端片与第一限位片之间的距离为外墙层的厚度,第一限位片与所述第二限位片之间的距离为保温层的厚度,第二限位片到所述管体远离端片一端的距离为内墙层的厚度。浇筑时,外模板与保温层之间的距离(即端片与第一限位片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厘米,可以使用直径30毫米的振捣棒进行振捣,因此混凝土的选择除了自密实混凝土外,还可以选用小骨料的常规混凝土,如骨料粒径为15毫米的混凝土。常规混凝土的耐久性优于自密实混凝土,且干燥收缩小于自密实混凝土,与内墙层相同。此外,由于浇筑时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外墙层内几乎不存在气泡,外墙层的强度得到提升。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端片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所述保温层接近第一限位片的一面上设有砂浆层。进一步,所述砂浆层内设有网格布。进一步,所述保温层接近第二限位片的一面上设有砂浆层。进一步,所述砂浆层内设有网格布。砂浆层和网格布能够提高保温层的强度,防止保温层在浇筑、振捣时破损。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保温层上开设通孔,然后将保温层立于钢筋骨架的外侧;或者将保温层立于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墙层(13)、外墙层(14)、位于内墙层(13)和外墙层(14)之间的保温层(11)以及贯穿内墙层(13)、保温层(11)和外墙层(14)的管体(1),管体(1)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1)在管体(1)两端形成开口,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片(2)和第二限位片(3),保温层(1)位于第一限位片(2)和第二限位片(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03 CN 202010631855X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墙层(13)、外墙层(14)、位于内墙层(13)和外墙层(14)之间的保温层(11)以及贯穿内墙层(13)、保温层(11)和外墙层(14)的管体(1),管体(1)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1)在管体(1)两端形成开口,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片(2)和第二限位片(3),保温层(1)位于第一限位片(2)和第二限位片(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一端设有端片(4),端片(4)和第二限位片(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片(2)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片(4)与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限位片(2)与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片(3)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限位片(3)与管体(1)螺纹连接;或者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二限位片(3)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结构,第二限位片(3)通过倒刺结构与管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片(3)与所述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端片(4)和/或第一限位片(2)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片(2)与端片(4)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2)和/或端片(4)与管体(1)螺纹连接;或者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一限位片(2)和/或端片(4)均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第一限位片(2)和/或端片(4)均通过倒刺与管体(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片(4)、第一限位片(2)以及第二限位片(3)均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片(4)与第一限位片(2)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第一限位片(2)与所述第二限位片(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赛昌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