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06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连接支撑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状连接件无法与钢丝网片连接的问题。一种管状连接件,包括管体,管体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两端形成开口,管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和第一限位片分别位于第二限位片的两侧。钢丝网片能够向外墙层提供拉力,加强外墙层与保温层结合的牢固度,避免外墙层脱离保温层。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包括内墙层、外墙层、位于内墙层与外墙层之间的保温层以及管状连接件,所述管体贯穿内墙层、保温层和外墙层,外墙层内设有钢丝网片,所述第一端片和第二端片分别位于钢丝网片两侧,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连接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
技术介绍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是指经现场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板而制作成的墙体。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是为了提高保温性能,在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内设置保温层的墙体,具有内墙层—保温层—外墙层的结构。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管式连接件包括管体,管体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两端形成开口,管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解决了为设置连接件和对拉螺栓而在保温层上分别开设通孔导致墙体保温性能下降的问题。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的外墙层内设有钢丝网片,管状连接件的管体和端片均无法与钢丝网片连接,从而无法将钢丝网片与保温层连接,钢丝网片无法向外墙层提供拉力,这导致外墙层与保温层的结合不够牢固,可能出现外墙层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状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状连接件无法与钢丝网片连接的问题。一种管状连接件,包括管体,管体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两端形成开口,管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和第一限位片分别位于第二限位片的两侧。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夹紧保温板,使得保温板与管体固定连接,管体通过连接机构与钢丝网片连接,而钢丝网片位于外墙层内,因此钢丝网片能够向外墙层提供拉力,加强外墙层与保温层结合的牢固度,避免外墙层脱离保温层。此外,浇筑内、外墙层时,管体两端分别抵靠在内、外模板上,对内、外模板提供支撑,紧固内、外模板的对拉螺栓穿过管体的轴向通道,管体与相应的对拉螺栓在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上共用一个通孔,减少了墙体上通孔的数量,减少了热损耗,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端片和第二端片,第一端片设置于管体上,第二端片与第一端片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第一端片和第二端片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管体穿过通孔,第二端片和第二限位片分别位于第一端片两侧,第二端片相对的两边处通过连接片连接有第三限位片,第一端片的两端均位于第二端片与第三限位片之间。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第三限位片和第二端片将第一端片夹紧,使得第一端片贴近第二端片,同时第一端片和第二端片将钢丝网片加紧、固定,使钢丝网片与管体固定连接,从而将钢丝网片与保温层连接起来,使得钢丝网片能够拉紧外墙层,提高外墙层与保温层的结合牢固度。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杆。进一步,第一限位杆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杆。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垂直。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杆与第一限位杆垂直。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管体侧壁上的凹槽。进一步,所述第一端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第一端片和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增加了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稳定性,第二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管体穿过保温板,管体穿过保温板后,第二限位片安装到管体上,对保温板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与管体螺纹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一限位片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结构,第一限位片通过倒刺结构与管体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片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端片和/或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第二限位片与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增加了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稳定性,第一端片和第一限位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管体穿过保温板,管体穿过保温板后将第一限位片和端片依次套接到管体上,对保温板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片与第一端片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和/或第一端片与管体螺纹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一限位片和/或第一端片均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第一限位片和/或第一端片均通过倒刺与管体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端片、第一限位片以及第二限位片均与管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片与所述第二限位片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10厘米中任一固定值,第二限位片到所述管体远离第一端片一端的距离为18厘米-30厘米中任一固定值。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上设有嵌固结构或端片,嵌固结构或端片位于管体外侧壁远离第一端片的一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浇筑混凝土后,嵌固结构镶嵌在内墙层内,与内墙层紧密结合,提高了内墙层与保温板结合的牢固度。进一步,所述嵌固结构为凹槽或凸块或倒刺。进一步,所述管体外侧壁设有嵌固结构区域的沿管体轴向的长度为5厘米-8厘米之间任一固定值。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片在远离第一限位片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用于加强第二限位片的强度,避免变形。进一步,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同轴,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二管体的外径大于第一管体的外径。进一步,所述第一端片、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均设置在第二管体上。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片和第一端片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包括内墙层、外墙层、位于内墙层与外墙层之间的保温层以及管状连接件,所述管体贯穿内墙层、保温层和外墙层,外墙层内设有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连接机构连接;保温层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之间。钢丝网片通过连接机构、管体、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与保温层连接,将外墙层固定在保温层上,提高了外墙层与保温层结合的牢固度,避免了外墙层脱落。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夹紧保温板,使得保温板与管体固定连接,管体通过连接机构与钢丝网片连接,而钢丝网片位于外墙层内,因此钢丝网片能够向外墙层提供拉力,加强外墙层与保温层结合的牢固度,避免外墙层脱离保温层。此外,浇筑内、外墙层时,管体两端分别抵靠在内、外模板上,对内、外模板提供支撑,紧固内、外模板的对拉螺栓穿过管体的轴向通道,管体与相应的对拉螺栓在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上共用一个通孔,减少了墙体上通孔的数量,减少了热损耗,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管状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管状连接件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管状连接件、保温层及钢丝网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管状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管状连接件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管状连接件结构示意图。1、管体,2、第一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管体(1)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1)两端形成开口,管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2)、第二限位片(3)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和第一限位片(2)分别位于第二限位片(3)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管体(1)的轴向通道贯穿管体在管体(1)两端形成开口,管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片(2)、第二限位片(3)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和第一限位片(2)分别位于第二限位片(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端片(4)和第二端片(5),第一端片(4)设置于管体(1)上,第二端片(5)与第一端片(4)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端片(4)和第二端片(5)上均设有通孔,所述管体(1)穿过通孔,第二端片(5)和第二限位片(3)分别位于第一端片(4)两侧,第二端片(5)相对的两边处通过连接片(6)连接有第三限位片(7),第一端片(4)的两端均位于第二端片(5)与第三限位片(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杆(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杆(13)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杆(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13)与所述管体(1)的轴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杆(14)与第一限位杆(13)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管体(1)侧壁上的凹槽(15)。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片(4)与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片(3)与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限位片(2)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片(2)与管体(1)螺纹连接;或者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卡扣结构,第一限位片(2)通过卡扣结构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或者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倒刺结构,第一限位片(2)通过倒刺结构与管体(1)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片(3)与所述管体(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端片(4)和/或第一限位片(2)与管体(1)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片(3)与第一端片(4)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1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赛昌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