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05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包括:槽钢,槽钢内有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槽钢内设有传感器装置,其用以检测钢管参数形成矩阵Q(ri、hi、L1、S1、H1、L0),其中,ri表示钢管半径,hi表示钢管高度,L1表示槽钢长度,S1表示槽钢宽度,H1表示槽钢高度,L0表示预设空隙距离,计算各钢管面的表面积Vi,Vi=π×ri×ri,i=1、2、3、4;其中,V1=π×r1×r1,V2=π×r2×r2,V3=π×r3×r3,V4=π×r4×r4,若(V1×h1)/(V2×h2)>0.3,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前端第二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钢结构被誉为“21世纪绿色建筑”,符合节能减排低耗的要求。故将钢结构应用于装配式节点是较好的选择。对于复杂钢结构对节点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单个杆件破坏不至于引起整个钢结构体系的破坏,但复杂节点的破坏则会造成整个结构的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带来方便的同时,装配式结构依然存在着自身的缺点,结构节点抗震性不高,对结构抗震不利,易产生破坏。因此,改善装配式结构节点的形式变得至关重要,可以加强结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装配式结构的适用范围,这将有利于装配式结构发挥更大优势,更加有利于我国住宅产业化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带来方便的同时,装配式结构依然存在着自身的缺点,结构节点抗震性不高,对结构抗震不利,易产生破坏。因此,改善装配式结构节点的形式变得至关重要,可以加强结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装配式结构的适用范围,这将有利于装配式结构发挥更大优势,更加有利于我国住宅产业化事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包括:在安装前,设定钢管预设间隙标准值;安装时,根据应用场合选取所述钢管的安装方式、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判断对应步骤是否标准。槽钢,所述槽钢内设有第一钢管、前端第二钢管、后端第二钢管及第三钢管,所述第一钢管与前端第二钢管之间设有第一空隙,所述前端第二钢管与后端第二钢管之间设有第二空隙,所述后端第二钢管与第三钢管之间设有第三空隙。所述槽钢内设有传感器,其用以检测所述钢管测量参数形成矩阵Q(ri、hi、L1、S1、H1、L0),其中,r1表示第一钢管半径,r2表示前端第二钢管半径,r3表示后端第二钢管半径,r4表示第三钢管半径,h1表示第一钢管高度,h2表示前端第二钢管高度,h3表示后端第二钢管高度,h4表示第三钢管半径,L1表示槽钢长度,S1表示槽钢宽度,H1表示槽钢高度,L0表示预设空隙距离,计算各钢管面的表面积Vi,其中,V1=π×r1×r1,V2=π×r2×r2,V3=π×r3×r3,V4=π×r4×r4,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所述槽钢内设有所述槽钢内设有控制器,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本实施例按照预设位置依次放入相应的钢管,根据钢管整体表面积之比确定各钢管之间的间隙距离。进一步地,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2×h2/(V4×h4)>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4×h4)<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进一步地,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2×h2/(V4×h4)>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空隙设置为L0;若V2×h2/(V4×h4)<0.3,将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1×h1/(V4×h4)>0.3,所述第一钢管与第三钢管间空隙设置为L0。进一步地,按照预设位置放置后,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位置交换,互换后,若V1×h1/(V3×h3)>0.3,所述第一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1×h1/(V3×h3)<0.3,所述第一钢管和后端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1×h1/(V4×h4)>0.3,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1×h1/(V4×h4)<0.3,则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空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空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则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位置互换。进一步地,若L1×S1=V1+V2+V3+V4,计算出各钢管间预设空隙距离di,其中,di=L1×S1-(V1+V2+V3+V4)/3,若di=L0,所述各钢管间空隙放入均等尺寸的定位块,其定位块参数P(di、si);其中,di表示定位块长度,si表示定位块宽度,若L0>di同时L0-di>L0,则在各所述钢管间加入矩形定位块,其定位块所对应的尺寸为d1/s1=10,若L0-di<L0,则在各所述钢管间加入三角定位块,其参数R(li、hi),其中,li表示三角形定位块长度,hi表示三角形定位块高度,所述三角定位块对应的尺寸为li/hi=10,L0<di,则重新考虑选择定位块尺寸。进一步地,若L1×S1>V1+V2+V3+V4且L1-(V1+V2+V3+V4)>0.98×LO,所述第一间隙之间加矩形定位块;若L1×S1>V1+V2+V3+V4且L1-(V1+V2+V3+V4)>0.82×LO,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均加矩形定位块;若L1×S1>V1+V2+V3+V4且L1-(V1+V2+V3+V4)>0.75×LO,所述第一间隙加矩形定位块,所述第二间隙加矩形定位块,所述第三间隙加三角形定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槽钢内传感器装置检测槽钢内钢管参数矩阵Q(ri、hi、L1、S1、H1、L0),其中,ri表示钢管半径,hi表示钢管高度,L1表示槽钢长度,S1表示槽钢宽度,H1表示槽钢高度,L0表示预设空隙距离,计算各钢管面的表面积Vi;其中,V1=π×r1×r1,V2=π×r2×r2,V3=π×r3×r3,V4=π×r4×r4,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所述槽钢内设有第一钢管、前端第二钢管、后端第二钢管、第三钢管,各所述钢管间设有空隙;/n在安装前,设定钢管预设间隙标准值;/n安装时,根据预设应用场合选取对应的所述钢管的安装方式、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判断对应步骤是否标准;/n所述槽钢内设有传感器,其用以检测所述钢管参数,并通过数据处理形成矩阵Q(ri、hi、L1、S1、H1、L0),其中,ri表示钢管半径,r1表示第一钢管半径,r2表示前端第二钢管半径,r3表示后端第二钢管半径,r4表示第三钢管半径,hi表示钢管高度,h1表示第一钢管高度,h2表示前端第二钢管高度,h3表示后端第二钢管高度,h4表示第三钢管半径,L1表示槽钢长度,S1表示槽钢宽度,H1表示槽钢高度,L0表示预设空隙距离,Vi表示各钢管面的表面积,Vi=π×ri×ri,i=1、2、3、4;/n其中,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所述槽钢内设有第一钢管、前端第二钢管、后端第二钢管、第三钢管,各所述钢管间设有空隙;
在安装前,设定钢管预设间隙标准值;
安装时,根据预设应用场合选取对应的所述钢管的安装方式、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判断对应步骤是否标准;
所述槽钢内设有传感器,其用以检测所述钢管参数,并通过数据处理形成矩阵Q(ri、hi、L1、S1、H1、L0),其中,ri表示钢管半径,r1表示第一钢管半径,r2表示前端第二钢管半径,r3表示后端第二钢管半径,r4表示第三钢管半径,hi表示钢管高度,h1表示第一钢管高度,h2表示前端第二钢管高度,h3表示后端第二钢管高度,h4表示第三钢管半径,L1表示槽钢长度,S1表示槽钢宽度,H1表示槽钢高度,L0表示预设空隙距离,Vi表示各钢管面的表面积,Vi=π×ri×ri,i=1、2、3、4;
其中,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2×h2/(V4×h4)>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4×h4)<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V1×h1/(V2×h2)>0.3,所述第一钢管和前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2×h2/(V3×h3)>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后端第二钢管间的间隙设置为L0,若V3×h3/(V4×h4)<0.3,所述后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2×h2/(V4×h4)>0.3,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间空隙设置为L0,若V2×h2/(V4×h4)<0.3,将所述前端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位置互换,互换后,若V1×h1/(V4×h4)>0.3,所述第一钢管与第三钢管间空隙设置为L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V1×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夏明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