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义奎专利>正文

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4927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0
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制备该纳米铜粉体的电解液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工作电极为废弃回收的铜材,铂网为对电极,先将电解液除氧,然后用恒流电源对工作电极施加恒电流,待铂网上沉积足够的铜粉后,取下铂网,将其密闭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接着抽滤、干燥,得到平均粒径为30~85nm的紫红色纳米铜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不仅可以利用废弃铜材,而且制得纳米铜粉体的粒径容易控制、分散性好、纯度高、电解液中铜源稳定充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铜粉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延展性、反射性和抗腐蚀性,在电子工业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铜粉的制备方法有气相蒸发凝聚法、研磨法、雾化法等物理方法,还有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化学还原法等化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比如气相蒸发凝聚法、雾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成本较高,液相化学还原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出现团聚现象,而研磨法获得的粒径较小、并且产品纯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面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以废弃铜材和硫酸铜为铜源,电解液中添加稳定剂和分散剂,利用恒电流极化、还原方法,制备得到分散性好、铜源充足、纯度高、产率高、粒径为30~85nm的铜粉体,该法工艺简单环保,可以量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该纳米铜粉体的电解液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工作电极为废弃回收的铜材,铂网为对电极,先将电解液除氧,然后对工作电极进行恒电流极化,待铂网上还原沉积足够的铜粉后,取下铂网,将铂网密闭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抽滤,干燥,得到紫红色的纳米铜粉体。所述的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用环氧树脂封装废弃回收的铜材,根据铜材的形状和大小,固定铜材工作面积大小为0.1~10cm2;(2)配制0.01mol/L的NaOH溶液,清洗铜材和铂网,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50℃烘箱中烘干;(3)配制0.01~0.05mol/L硫酸铜水溶液A;(4)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和磷酸钠,且使柠檬酸钠和磷酸钠分别为0.2mmol/L和0.5mmol/L,得到溶液B;(5)向溶液B通入惰性气体30~40min,得到溶液C;(6)将工作电极和铂网安置在电解池中,分别与恒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7)设置恒电流大小为1~100mA,将溶液C移入电解池中,在室温条件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电流极化,而在对电极上沉积出单质铜原子;(8)结束恒电流反应后,将铂网移入无水乙醇中,密封后超声清洗5~10min,然后抽滤,再清洗,再抽滤,冷冻干燥后得到平均粒径为30~85nm的紫红色纳米铜粉体。所述的步骤(1)中,其优选方案为,固定铜材工作面积大小是为了控制反应的电流密度,有利于调控铜粉体的粒径。所述的步骤(4)中,其优选方案为,所加入的柠檬酸钠和磷酸钠不仅起到分散剂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稳定剂的作用,防止铜材中的锌、铁等杂质元素污染电解液,而比铜不活泼的杂质如金和银等沉积在电解池的底部。所述的步骤(5)中,其优选方案为,通入惰性气体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溶解氧。所述的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其优选方案为,冷冻干燥的温度设置为-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铜源,除了原始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源外,铜材也为该电化学过程提供丰富的铜源。(2)本专利技术对废弃回收的铜材进行电化学处理,选用的试剂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常温下就可得到纳米铜粉体,可直接用于催化剂、电路板设计、印染等,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环氧树脂封装铜丝,固定铜丝工作面积为0.1cm2;(2)配制0.01mol/L的NaOH溶液,清洗铜丝和铂网,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50℃烘箱中烘干;(3)配制0.02mol/L硫酸铜水溶液A;(4)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和磷酸钠,且使柠檬酸钠和磷酸钠分别为0.2mmol/L和0.5mmol/L,得到溶液B;(5)向溶液B通入惰性气体35min,得到溶液C;(6)将工作电极和铂网安置在电解池中,分别与恒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7)设置恒电流大小为1mA,将溶液C移入电解池中,在室温条件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电流极化,而在对电极上沉积出单质铜原子;(8)结束恒电流反应后,将铂网移入无水乙醇中,密封后超声清洗5min,然后抽滤,再清洗,再抽滤,冷冻干燥后得到平均粒径为36nm的紫红色纳米铜粉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环氧树脂封装废弃铜棒,固定铜棒工作面积为1cm2;(2)配制0.01mol/L的NaOH溶液,清洗铜棒和铂网,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50℃烘箱中烘干;(3)配制0.05mol/L硫酸铜水溶液A;(4)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和磷酸钠,且使柠檬酸钠和磷酸钠分别为0.2mmol/L和0.5mmol/L,得到溶液B;(5)向溶液B通入惰性气体30min,得到溶液C;(6)将工作电极和铂网安置在电解池中,分别与恒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7)设置恒电流大小为10mA,将溶液C移入电解池中,在室温条件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电流极化,而在对电极上沉积出单质铜原子;(8)结束恒电流反应后,将铂网移入无水乙醇中,密封后超声清洗10min,然后抽滤,再清洗,再抽滤,冷冻干燥后得到粒径为79nm的紫红色纳米铜粉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环氧树脂封装废弃铜板,固定铜板工作面积为10cm2;(2)配制0.01mol/L的NaOH溶液,清洗铜板和铂网,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50℃烘箱中烘干;(3)配制0.05mol/L硫酸铜水溶液A;(4)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和磷酸钠,得到溶液B,且使溶液B中柠檬酸钠和磷酸钠分别为0.2mmol/L和0.5mmol/L;(5)向溶液B通入惰性气体40min,得到溶液C;(6)将工作电极和铂网安置在电解池中,分别与恒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7)设置恒电流大小为100mA,将溶液C移入电解池中,在室温条件下对工作电极进行恒电流极化,而在对电极上沉积出单质铜原子;(8)结束恒电流反应后,将铂网移入无水乙醇中,密封后超声清洗5min,然后抽滤,再清洗,再抽滤,冷冻干燥后得到粒径为53nm的紫红色纳米铜粉体。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该纳米铜粉体的电解液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工作电极为废弃回收的铜材,铂网为对电极,先将电解液除氧,然后用恒流电源对工作电极施加恒电流,待铂网上沉积足够的铜粉后,取下铂网,将其密闭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接着抽滤、干燥,得到紫红色纳米铜粉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该纳米铜粉体的电解液为硫酸铜、柠檬酸钠和磷酸钠的混合溶液,工作电极为废弃回收的铜材,铂网为对电极,先将电解液除氧,然后用恒流电源对工作电极施加恒电流,待铂网上沉积足够的铜粉后,取下铂网,将其密闭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接着抽滤、干燥,得到紫红色纳米铜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用环氧树脂封装废弃回收的铜材,根据铜材的形状和大小,固定铜材工作面积大小为0.1~10cm2;
(2)配制0.01mol/L的NaOH溶液,清洗铜材和铂网,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50℃烘箱中烘干;
(3)配制0.01~0.05mol/L硫酸铜水溶液A;
(4)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和磷酸钠,且使柠檬酸钠和磷酸钠分别为0.2mmol/L和0.5mmol/L,得到溶液B;
(5)向溶液B通入惰性气体30~40min,得到溶液C;
(6)将工作电极和铂网安置在电解池中,分别与恒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义奎
申请(专利权)人:朱义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