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813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9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电线电缆具备导体、和被覆导体的外周的被覆层,被覆层是使硅烷交联性组合物交联而形成的,硅烷交联性组合物含有使硅烷化合物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而得的硅烷接枝氯化聚乙烯、和非矿物油系增塑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电缆本申请是针对申请日为2016年06月17日、申请号为201680044052.6、专利技术名称为“电线电缆”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电缆。
技术介绍
氯化聚乙烯是耐热性、耐磨损性等各种特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在电线、电缆等电线电缆中,一直作为被覆导体的外周的被覆层(例如绝缘层、护套等)的形成材料使用。一般,使用氯化聚乙烯形成被覆层时,为了提高被覆层的耐油性等而实施交联处理。作为交联处理,例如,广泛进行使用硅烷化合物(所谓的硅烷偶联剂)的硅烷交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对氯化聚乙烯实施硅烷交联而形成被覆层时,首先,在氯化聚乙烯中配合硅烷化合物进行混炼。接着,通过加热使硅烷化合物与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形成包含硅烷接枝氯化聚乙烯的硅烷交联性组合物。接下来,将硅烷交联性组合物以被覆导体的外周的方式挤出而成型为规定的形状。其后,使成型体与水分接触来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经硅烷交联的被覆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0-35540号公报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烷交联物的制造方法,由如下工序构成:/n在由基础聚合物构成的氯化聚乙烯中添加非矿物油系增塑剂、硅烷化合物和过氧化物而得到混合物的工序;/n通过将所述混合物加热混炼而在所述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所述硅烷化合物与所述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得到硅烷交联性组合物的工序;以及/n使所述硅烷交联性组合物与水接触而得到硅烷交联物的工序;/n其中,所述非矿物油系增塑剂为氯化石蜡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1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27 JP 2015-1478681.一种硅烷交联物的制造方法,由如下工序构成:
在由基础聚合物构成的氯化聚乙烯中添加非矿物油系增塑剂、硅烷化合物和过氧化物而得到混合物的工序;
通过将所述混合物加热混炼而在所述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所述硅烷化合物与所述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得到硅烷交联性组合物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硅烷交联性组合物与水接触而得到硅烷交联物的工序;
其中,所述非矿物油系增塑剂为氯化石蜡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1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交联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非矿物油系增塑剂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氯化聚乙烯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30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烷交联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硅烷化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交联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硅烷化合物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1种。


5.一种电缆的制造方法,由如下工序构成:
在由基础聚合物构成的氯化聚乙烯中添加非矿物油系增塑剂,接着添加硅烷化合物和过氧化物而得到混合物的工序;
通过将所述混合物加热混炼而在所述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使所述硅烷化合物与所述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得到硅烷交联性组合物的工序;
将所述硅烷交联性组合物挤出在被覆导体的绝缘层上而形成护套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护套与水接触而进行硅烷交联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非矿物油系增塑剂为氯化石蜡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1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原新吾青山贵矢崎浩贵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