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贯通型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66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直角贯通型电梯,包括:升降通道框架,在上侧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驱动马达,通过马达滑轮与旋转轴相结合来固定于升降通道框架的上侧;轿厢,呈直六面体形状,包括轿厢滑轮模块、门模块及一对导靴模块,并在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轿厢滑轮模块包括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门模块包括分别在侧面垂直形成的第一门和第二门,一对导靴模块在侧面边角垂直对称形成;对重,在上侧形成有对重滑轮,并与轿厢的侧面隔开,在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以及绳索,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并依次经过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马达滑轮及对重滑轮,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部。从而可以使轿厢在升降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倾斜最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角贯通型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角贯通型电梯。
技术介绍
通常,电梯为包括一个门并通过垂直上升或下降来在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层和层之间移动人或货物的装置。但是,具有一个门的电梯需要在停靠的各层设置与电梯门相对应的空间来供人或货物等候并上下的空间,因而建筑物的空间利用会受到限制。为了克服上述空间利用的局限性,诸如在前面或后面分别设置一个门的前后贯通型电梯和在前面或后面设置一个门并在左侧或右侧面设置一个门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等,可通过设置两个门来转换每层的下梯方向,从而能够以多种方式构成建筑物的每层电梯出入口的位置。但如上所述,对于在前面或后面设置一个门,并在左侧或右侧面设置一个门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具有难以对称形成通过出入门的结构与将电梯轿厢稳定结合在建筑物的结构物中来可使其垂直移动的结构的问题。为此,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543018号和本说明书中的图1所示,作为将电梯轿厢稳定地结合在建筑物的结构物来可使其垂直移动的结构,在电梯轿厢的一面设置两个导轨。如上所述,当仅在电梯轿厢的一面设置导轨时,不仅限制装载负载,而且当移动时由于轿厢内部的乘客或货物等而发生偏心负载时,会发生大量的振动和倾斜现象,因此,不适合使用于乘客用电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稳定的结构供乘客使用的直角贯通型电梯。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电梯轿厢移动时使倾斜或振动的发生最小化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使直角贯通型电梯所使用的滑轮的数量最小化来提高维护维修性的直角贯通型电梯。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现有的建筑物中施工直角贯通型电梯时,可通过简化各种框架结构来提高施工性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具有额外的机械室,因而有利于空间利用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可包括:升降通道框架,在上侧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驱动马达,通过马达滑轮与旋转轴相结合来固定于上述升降通道框架的上侧;轿厢,呈直六面体形状,包括轿厢滑轮模块、门模块及一对导靴模块,并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上述轿厢滑轮模块包括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上述门模块包括分别在侧面垂直形成的第一门和第二门,上述一对导靴模块在侧面边角垂直对称形成;对重,在上侧形成有对重滑轮,并与上述轿厢的侧面隔开,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以及绳索,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并依次经过上述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上述马达滑轮及对重滑轮,另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部。而且,还可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的下端包括底坑。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马达滑轮和轿厢第一滑轮及轿厢第二滑轮形成于同一垂直平面上,上述对重滑轮形成在与上述马达滑轮形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上。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当上述轿厢上升时,上述对重下降,当上述轿厢下降时,上述对重上升。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马达在形成有上述第二门的面的相反方向的上侧形成。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对重分别在两侧包括对重引导件并形成于上述驱动马达的下侧。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轿厢滑轮模块包括轿厢滑轮框架,轿厢第一滑轮与轿厢第二滑轮以与上述轿厢滑轮框架的中心对称的方式相结合,上述轿厢滑轮框架以沿着横向横跨上述轿厢的上面的中心的方式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导靴模块包括导向第一垂直框架和导向第二垂直框架及导向第一平行框架和导向第二平行框架,上述导向第一平行框架沿着对角方向横跨轿厢的上面的中心来与上述轿厢滑轮框架的上侧相结合,上述导向第二平行框架沿着与上述导向第一平行框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与上述轿厢的底面相结合,上述导向第一垂直框架和上述导向第二垂直框架分别与导向第一平行框架和导向第二平行框架的两端相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向第一垂直框架在形成有上述第一门的面与形成有上述第二门的面之间形成。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向第一平行框架和上述轿厢滑轮框架的重心形成在同一垂直线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使直角贯通型电梯的轿厢在升降时产生的振动和倾斜最小化。并且,可通过最小化滑轮的数量来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维护维修性。并且,无需设置额外的机械室,因而有利于空间利用。上述效果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效果将在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过程中一并记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右视图。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滑轮位置的顶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轿厢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轿厢的顶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轿厢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升降通道框架11:第一固定部12:第二固定部20:驱动马达21:马达滑轮30:轿厢31:轿厢滑轮模块31a:轿厢第一滑轮31b:轿厢第二滑轮31c:轿厢滑轮框架32:门模块32a:第一门32b:第二门33:导靴模块33a:导向第一垂直框架33b:导向第二垂直框架33c:导向第一平行框架33d:导向第二平行框架40:对重41:对重滑轮42:对重引导件50:绳索60:底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应当注意,在对各个附图中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即使示出在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当判断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理解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并且,在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要素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别其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而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并不局限于此。应当理解,当记载为某种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连接”、“结合”或“联接”时,其结构要素可以与其他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接,但也可在各个结构要素之间“连接”、“结合”或“联接”其他结构要素。图2和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的主视图和右视图。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可包括:升降通道框架10,在上侧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2;驱动马达20,通过马达滑轮21与旋转轴相结合来固定于上述升降通道框架10的上侧;轿厢30,呈直六面体形状,包括轿厢滑轮模块31、门模块32及一对导靴模块33,并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10内进行升降,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角贯通型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升降通道框架,在上侧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n驱动马达,通过马达滑轮与旋转轴相结合来固定于上述升降通道框架的上侧;/n轿厢,呈直六面体形状,包括轿厢滑轮模块、门模块及一对导靴模块,并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上述轿厢滑轮模块包括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上述门模块包括分别在侧面垂直形成的第一门和第二门,上述一对导靴模块在侧面边角垂直对称形成;/n对重,在上侧形成有对重滑轮,并与上述轿厢的侧面隔开,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以及/n绳索,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并依次经过上述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上述马达滑轮及对重滑轮,另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8 KR 10-2019-00307281.一种直角贯通型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通道框架,在上侧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驱动马达,通过马达滑轮与旋转轴相结合来固定于上述升降通道框架的上侧;
轿厢,呈直六面体形状,包括轿厢滑轮模块、门模块及一对导靴模块,并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上述轿厢滑轮模块包括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上述门模块包括分别在侧面垂直形成的第一门和第二门,上述一对导靴模块在侧面边角垂直对称形成;
对重,在上侧形成有对重滑轮,并与上述轿厢的侧面隔开,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内进行升降;以及
绳索,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并依次经过上述轿厢第一滑轮和轿厢第二滑轮、上述马达滑轮及对重滑轮,另一端固定于上述第二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升降通道框架的下端包括底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滑轮和轿厢第一滑轮及轿厢第二滑轮形成于同一垂直平面上,
上述对重滑轮形成在与上述马达滑轮形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角贯通型电梯,其特征在于,当上述轿厢上升时,上述对重下降,当上述轿厢下降时,上述对重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基郞张锡祐
申请(专利权)人:大仑升降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