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54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属于约束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约束大单及下肢固定带,约束大单与下肢固定带通过弹性绳一连接,约束大单包括约束大单本体、上肢约束带、下肢约束带;约束大单本体上部设有连接条,约束大单本体下部两侧面设有调节条;上肢约束带通过弹性材料分为长短不等的两部分,上肢约束带较短的部分上设有上肢固定筒;下肢固定带上设有下肢固定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示例的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对儿童非手术侧的上肢和双下肢进行固定,同时利用下肢固定带对儿童膝关节进行双重约束,减少术中因患儿膝关节屈曲造成穿刺点移位、超声引导下不能有效探查血管等问题,同时下肢约束带的位置可调节,可根据儿童的身高进行调节,保证对儿童更好的约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
本技术涉及约束保护装置
,特别是涉及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
技术介绍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的重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目前在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儿童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置管过程中依从性差,置管过程伴随有肢体活动、哭闹等现象,加之儿童血管纤细,不易置管,且儿童角质层薄,皮肤保护功能差,传统约束带难免对皮肤的机械损伤,临床中对儿童PICC置管的过程多为局部麻醉,在PICC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操作中普遍存在穿刺困难的问题急待解决。约束带常被用来对不易控制的人群进行治疗时的约束,以方便对其进行治疗,但是目前使用的约束带存在整体长度不能调节、左右对称的形状不适合在PICC超声治疗时的应用、对儿童的约束性差等问题,因此,设计一款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对儿童非手术侧的上肢和双下肢进行固定,同时利用下肢固定带对儿童膝关节进行双重约束,减少术中因患儿膝关节屈曲造成穿刺点移位、超声引导下不能有效探查血管等问题,同时下肢约束带的位置可调节,可根据儿童的身高进行调节,保证对儿童更好的约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包括约束大单及下肢固定带,所述约束大单与下肢固定带通过弹性绳一连接,所述约束大单包括约束大单本体、上肢约束带、下肢约束带;所述约束大单本体上部设有连接条,所述约束大单本体下部两侧面设有调节条,所述上肢约束带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通过连接条连接,所述下肢约束带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通过调节条连接;所述上肢约束带通过弹性材料将上肢约束带分为长短不等的两部分,所述上肢约束带较短的部分上设有上肢固定筒;所述下肢固定带上设有下肢固定筒。所述调节条的上半部分上设有若干固定扣,所述调节条的下半部分设有与所述固定扣相适配的孔。所述上肢约束带较短部分的侧面及下肢约束带的一侧面均设有卡锁,所述上肢约束带及下肢约束带背面均连接有调节绳,所述调节绳上设有与所述卡锁相适配的卡扣。所述下肢约束带两端设有弹性绳二,所述弹性绳二上设有魔术贴。所述约束带大单及下肢固定带由至少两层布缝制而成,且其中至少夹有一层棉花或人造棉。优选的,缝制约束带的布上印有卡通图案,便于分散儿童注意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增设下肢固定带,在对儿童整体约束的基础上对膝关节进行约束,双重约束下减少术中因患儿膝关节屈曲造成穿刺点移位、超声引导下不能有效探查血管等问题。2、上肢约束带上设有上肢固定筒,能对非手术侧上肢进行更好的固定,设有的弹性带能使上肢进行活动但活动范围又不会很大,在提高儿童舒适度的基础上进行约束。3、上肢约束带可活动的与约束大单本体连接,能够根据约束上肢的方向改变上肢约束带的方向,使约束带使用更灵活。4、下肢约束带在约束大单本体上的位置可调节,适合对不同高度的儿童腿部的固定,使固定更科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下肢约束带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约束大单本体,2-连接条,3-上肢约束带,4-调节绳,5-卡扣,6-下肢约束带,7-调节条,8-固定扣,9-孔,10-下肢固定带,11-弹性绳,12-下肢固定筒,13-弹性带一,14-卡锁,15-上肢固定筒,16-弹性带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2所示,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包括约束大单及下肢固定带10,所述约束大单与下肢固定带10通过弹性绳11连接,所述约束大单包括约束大单本体1、上肢约束带3、下肢约束带6,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上部设有连接条2,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下部两侧面设有调节条7,调节条7的上半部分上设有若干固定扣8,调节条7的下半部分设有与固定扣8相适配的孔9,所述上肢约束带3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通过连接条2连接,所述下肢约束带6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通过调节条7连接,通过固定扣8与孔9对下肢约束带6进行固定,所述上肢约束带3通过弹性带一13将上肢约束带3分为长短不等的两部分,所述上肢约束带3较短的部分上设有上肢固定筒15,所述下肢固定带10上设有下肢固定筒12。所述上肢约束带3较短部分的侧面及下肢约束带6的一侧面均设有卡锁14,所述上肢约束带3及下肢约束带6背面均连接有调节绳4,所述调节绳4上设有与所述卡锁14相适配的卡扣5。所述下肢约束带6两端设有弹性带二16,所述弹性带二16上设有魔术贴。所述约束带大单及下肢固定带6由至少两层布缝制而成,且其中至少夹有一层棉花或人造棉。使用过程:根据要进行手术的上肢体的方向将上肢约束带3通过连接条2连接到约束大单本体1上,根据儿童的身高放置好下肢约束带6并通过调节条7上的固定扣8及孔9将下肢约束带6固定,将非手术段的上肢套入上肢固定筒15内,将下肢套入下肢固定筒12内,通过卡扣5与卡锁14的连接及魔术贴结构对儿童约束后,进行手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包括约束大单及下肢固定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大单与下肢固定带(10)通过弹性绳(11)连接,所述约束大单包括约束大单本体(1)、上肢约束带(3)、下肢约束带(6);/n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上部设有连接条(2),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下部两侧面设有调节条(7),所述上肢约束带(3)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通过连接条(2)连接,所述下肢约束带(6)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通过调节条(7)连接;/n所述上肢约束带(3)通过弹性带一(13)将上肢约束带(3)分为长短不等的两部分,所述上肢约束带(3)较短的部分上设有上肢固定筒(15);/n所述下肢固定带(10)上设有下肢固定筒(12)。/n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包括约束大单及下肢固定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大单与下肢固定带(10)通过弹性绳(11)连接,所述约束大单包括约束大单本体(1)、上肢约束带(3)、下肢约束带(6);
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上部设有连接条(2),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下部两侧面设有调节条(7),所述上肢约束带(3)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通过连接条(2)连接,所述下肢约束带(6)与所述约束大单本体(1)通过调节条(7)连接;
所述上肢约束带(3)通过弹性带一(13)将上肢约束带(3)分为长短不等的两部分,所述上肢约束带(3)较短的部分上设有上肢固定筒(15);
所述下肢固定带(10)上设有下肢固定筒(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PICC置管专用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婷郭磊赵肖群刘宝燕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