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50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易拉胶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该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设置于带状的基材之上,以获得带状的易拉胶基带;连续传输所述易拉胶基带,并在所述易拉胶基带的输送路径上设置降温装置,使所述降温装置对所述易拉胶基带进行降温处理;对降温后的所述易拉胶基带进行连续冲切,以获得易拉胶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能连续生产易拉胶产品,减少工序步骤及耗时,降低易拉胶产品的制造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易拉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
技术介绍
易拉胶是一种可为电子设备的组装件(如机壳、电池等部件)的固定和拆卸而提供的高性能、可移除的胶带产品。为适配于特定电子产品的粘接部位的形状,易拉胶需生产为与粘接部位对应的形状。冲切是目前主流的易拉胶生产方式。现有易拉胶生产工艺大体如下:先将易拉胶原材料切卷获得特定的宽度,然后在易拉胶原材料覆盖离型膜并切成片状的易拉胶基片,随后放置冰箱冷藏5至8小时,最后取出冷藏的易拉胶基片,用模具冲切为特定形状的产品并排除废料。其中。采用冷箱冷藏易拉胶基片的目的在于固化易拉胶,防止后续冲切作业中,产品部分的易拉胶与待排废部分的废料易拉胶回粘。上述生产工艺的工序多、耗时长,同时需要人员介入的工序多,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以能连续生产易拉胶产品,减少工序步骤及耗时,降低易拉胶产品的制造成品。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设置于带状的基材之上,以获得带状的易拉胶基带;连续传输所述易拉胶基带,并在所述易拉胶基带的输送路径上设置降温装置,使所述降温装置对所述易拉胶基带进行降温处理;对降温后的所述易拉胶基带进行连续冲切,以获得易拉胶产品。作为优选,所述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设置于带状的基材之上包括:使基材卷连续分离出带状的基材;使易拉胶原材卷连续分离出带状的易拉胶原材,将所述易拉胶原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之上;将所述易拉胶原材自带的保护层分离,并覆盖带状的保护膜。作为优选,所述对降温后的所述易拉胶基带进行连续冲切包括:通过至少两个冲切模具对所述易拉胶基带进行两次以上的冲切处理,以获得易拉胶产品;所述连续生产工艺还包括:在最后一次冲切处理之前,去除所述保护膜,并在所述易拉胶基带上覆盖双面离型纸。作为优选,所述连续生产工艺还包括:在将所述易拉胶原材自带的保护层分离之后,且在所述易拉胶原材上覆盖带状的保护膜之前,将第一把手粘接在所述易拉胶原材的上侧;在去除所述保护膜之后,且在所述易拉胶基带上覆盖双面离型纸之前,将第二把手粘接在所述基材的下侧。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线,采用如上所述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生产易拉胶产品。作为优选,所述降温装置包括:液冷模具,具有能穿入及穿出所述易拉胶基带的通道,以在所述易拉胶基带穿入及穿出所述通道时与所述易拉胶基带换热;以及液冷机,被配置为将所述液冷模具降温至预设温度。作为优选,所述液冷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通道;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均设置有液冷循环流道,所述液冷循环流道与所述液冷机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液冷模具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以使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形成预设间距。作为优选,所述垫块可替换地设置与所述上模板和/或所述下模板。作为优选,所述液冷模具还包括防呆部,所述防呆部被配置为使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呈预设姿态装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借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及易拉胶连续生产线生产易拉胶产品,可免去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切片冷藏的工序,即直接将带状的易拉胶基带进行连续降温及冲切处理,进而在产线上连续加工并直接获得易拉胶产品,减少了工序步骤及相应的耗用时间,同时减少人员介入,降低易拉胶产品的制造成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易拉胶连续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易拉胶产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易拉胶产品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液冷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放料卷;2、第二放料卷;3、第一收料卷;4、第三放料卷;5、第二收料卷;6、第四放料卷;7、降温装置;71、液冷模具;711、通道;712、上模板;713、下模板;714、液冷循环流道;715、垫块;716、防呆部;72、液冷机;8、第一冲切模具;9、第三收料卷;10、第五放料卷;11、第四收料卷;12、第六放料卷;13、第七放料卷;14、第二冲切模具;15、第五收料卷;100、易拉胶产品;101、PET膜;102、易拉胶;1021、易拉胶本体;1022、把手部;10221、第一把手;10222、第二把手;103、双面离型纸;1000、基材;2000、易拉胶原材;2001、保护层;3000、易拉胶基带;4000、保护膜;5000、第一把手料带;6000、第二把手料带;7000、产品外形废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现有的易拉胶生产工艺在于先制得片状规格的易拉胶基片,随后将易拉胶基片放置冰箱冷藏至固化后,取出冷藏的片状易拉胶基片,用模具冲切为特定形状的产品并排除废料。其中,采用冷箱冷藏易拉胶基片的目的在于固化易拉胶,防止后续冲切作业中,产品部分的易拉胶与待排废部分的废料易拉胶回粘。而将易拉胶原材制成片状后,仅能通过人工上料,将易拉胶基片逐个的冲切,使得人员介入程度高、工艺繁琐。请参阅图1和图2,为能连续生产易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2000)设置于带状的基材(1000)之上,以获得带状的易拉胶基带(3000);/n连续传输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并在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的输送路径上设置降温装置(7),使所述降温装置(7)对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进行降温处理;/n对降温后的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进行连续冲切,以获得易拉胶产品(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2000)设置于带状的基材(1000)之上,以获得带状的易拉胶基带(3000);
连续传输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并在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的输送路径上设置降温装置(7),使所述降温装置(7)对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进行降温处理;
对降温后的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进行连续冲切,以获得易拉胶产品(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带状的易拉胶原材(2000)设置于带状的基材(1000)之上包括:
使基材卷连续分离出带状的所述基材(1000);
使易拉胶原材卷连续分离出带状的所述易拉胶原材(2000),将所述易拉胶原材(2000)设置于所述基材(1000)之上;
将所述易拉胶原材(2000)自带的保护层(2001)分离,并覆盖带状的保护膜(4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降温后的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进行连续冲切包括:通过至少两个冲切模具对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进行两次以上的冲切处理,以获得易拉胶产品(100);
所述连续生产工艺还包括:在最后一次冲切处理之前,去除所述保护膜(4000),并在所述易拉胶基带(3000)上覆盖双面离型纸(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拉胶连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生产工艺还包括:
在将所述易拉胶原材(2000)自带的所述保护层(2001)分离之后,且在所述易拉胶原材(2000)上覆盖带状的所述保护膜(4000)之前,将第一把手(10221)粘接在所述易拉胶原材(2000)的上侧;
在去除所述保护膜(4000)之后,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飞荣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