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国萍专利>正文

肩关节固定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36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固定支具,涉及医用护理器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术后肩关节不正常恢复后容易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托板、设置在所述托板侧面上的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突出于所述托板的上端面,所述托板与所述限位部之间连接设置有佩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患者术后肩关节的恢复,通过佩戴装置将肩关节固定支具佩戴在人身体一侧,手臂放置在托板上,以后旋位托起的方式来进行肩部的恢复,使肱骨头更好地复位至关节腔里面,避免肩关节脱位,以及影响术后肩部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肩关节固定支具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肩关节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骨折术后康复的结果要求标准更高,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术后及外伤后不易不定,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于术后及伤后的固定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更加规范性、舒适性、实用性。然而现有的术后恢复手段多为,患者肩部术后卧床不动,或者让患者用一只手托起另一只手臂,肩关节处于僵硬状态,目前市面上的肩关节支具只起到固定的作用,不能后旋位托起,导致大多数患者术后留下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肩关节黏连,肩关节疼痛,肩关节畸形,双肩不在一个水平位,影响美观和功能,患者术后及伤后要求肩关节外展后旋上托位,使肱骨头更好地复位至关节腔里面,避免肩关节脱位,以及影响术后肩部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关节固定支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术后肩关节不正常恢复后容易出现异常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肩关节固定支具,包括托板、设置在所述托板侧面上的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突出于所述托板的上端面,所述托板与所述限位部之间连接设置有佩戴装置。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托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托板的长度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限位部设置在靠近所述托板的前端位置,所述支撑部设置在靠近所述托板的后端位置。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均设置在所述托板的左侧或者均设置在所述托板的右侧。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柱体结构,所述支撑部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部的高度高于所述托板的上端面。优选地,所述凹槽内部且靠近所述托板后端面处设置有限位板。优选地,所述佩戴装置为绑绳或者肩带。优选地,所述佩戴装置一端连接在所述托板的后端面,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托板的一端端面上。优选地,所述托板、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限位部的材质均为乳胶。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托板的设置用于托起人体前臂,支撑部位于人体腋下用于支撑人体的上臂,同时限位部的设置用于将托板控制在身体一侧位置,避免其发生摆动,此种肩关节固定支具在术后恢复时手臂以后旋位托起的方式来进行恢复,使肱骨头更好地复位至关节腔里面,避免肩关节脱位,以及影响术后肩部的美观性。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所述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托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此种方式的设置使限位位部正好位于人体胸前位置,配合佩戴装置可以将托板限制在身体的一侧避免其发生移动;托板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托板的长度方向相同,凹槽的设置用于方式人的前臂,使前臂在凹槽内部使其更加不容易发生移动;限位部与支撑部均设置在托板的左侧或者均设置在托板的右侧,当设置在托板的左侧时用于人体右肩的恢复,当设置为托板的右侧时用于人体左肩的恢复;所述凹槽内部且靠近所述托板后端面处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设置用以避免人的手臂后摆的可能,后部位置限位板限制人手肘位置向后移动从而进一步限制手臂的移动从而更好的恢复肩关节;所述托板、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限位部的材质均为乳胶,乳胶材质可以优化患者的使用,较软的材质是患者使用时更加的舒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肩关节固定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托板;2-支撑部;3-限位部;4-佩戴装置;5-凹槽;6-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肩关节固定支具,包括托板1设置在托板1侧面上的支撑部2以及限位部3,支撑部2突出于托板1的上端面,托板1与限位部3之间连接设置有佩戴装置4,肩关节固定支具在使用时需要通过佩戴装置4佩戴到人体上,此时支撑部2位于患者的腋下位置,患者的前臂放置在托板1上,限位部3位于患者的身前位置,此时支撑部2用于支撑人体的上臂以及肩部位置,托板1放置前臂避免前臂的移动影响到患者肩关节的恢复,限位部3与人身前位置接触,人体限制托板1朝向人体方向转动,同时配合佩戴装置4拉扯限制托板1向人体外侧移动,从而实现肩关节固定支具的固定患者肩关节的作用。限位部3的长度方向与托板1的长度方向垂直,此时限位部3横在人体身前,托板1的长度方向朝向人体前方,当患者前臂放置在托板1上时实现手臂超前方的正常放置。托板1上设置凹槽5,凹槽5的延伸方向与托板1的长度方向相同,凹槽5的设置用于放置患者前臂,并起到限制手臂左右摆动的作用,避免患者前臂的摆动造成肩关节的活动无法更好的恢复。限位部3设置在靠近托板1的前端位置,支撑部2设置在靠近托板1的后端位置,此处的前段与后端结合附图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中托板1的凹槽5呈上下设置,上部位置为托板1的前端,下部位置为托板1的后端,支撑部2靠近后端位置,限位部3靠近托板1的前端位置,限位部3与支撑部2可以同时设置在托板1的左侧或者限位部3与支撑部2可以同时设置在托板1的右侧,当限位部3与支撑部2可以同时设置在托板1的左侧时用于右肩的恢复,当限位部3与支撑部2可以同时设置在托板1的右侧时用于患者左肩的恢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限位部3以及支撑部2均为柱状结构,限位部3的横截面积不限形状,圆形、矩形等形状均可,支撑部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此矩形与托板1上端面平行,托板1的上端面在附图1中为设置凹槽5的端面,即朝向人的端面,同时支撑部2还可以设置为方台形,与托板1接触的位置横截面积最大,靠近人腋下位置的横街面积最小,长方体或者方台形状的设置,用于位于人体的腋下支撑患者的肩部以及上臂从而更好的完成肩关节的恢复。凹槽5的内部且靠近托板1后端面处设置有限位板6,如附图1中,在患者佩戴上肩关节固定支具时,此处限位板6位于人手肘位置,限位板6的设置用以避免人的手臂后摆的可能,后部位置限位板6限制人手肘位置向后移动进一步限制手臂的移动从而更好的恢复患者肩关节。佩戴装置4设置为绑绳或者肩带,此种方式使患者使用更加方便,直接斜挂在人的完好一侧的肩膀位置即可,佩戴装置4一端连接在托板1的后端面上,另一端设置在限位部3远离托板1的一端处,此时在使用时只需将佩戴装置4斜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关节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1)、设置在所述托板(1)侧面上的支撑部(2)和限位部(3),所述支撑部(2)突出于所述托板(1)的上端面,所述托板(1)与所述限位部(3)之间连接设置有佩戴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关节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1)、设置在所述托板(1)侧面上的支撑部(2)和限位部(3),所述支撑部(2)突出于所述托板(1)的上端面,所述托板(1)与所述限位部(3)之间连接设置有佩戴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托板(1)的长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关节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上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托板(1)的长度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设置在靠近所述托板(1)的前端位置,所述支撑部(2)设置在靠近所述托板(1)的后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肩关节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与所述支撑部(2)均设置在所述托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萍赫玲玲金彩霞王丽娟郭秋爽倪梦迪
申请(专利权)人:冯国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