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材料合成、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缓释和药物输送等方面,生物分子或细胞的微囊化是重要的研究工具,其中,微囊化的核心步骤在于核壳微液滴的生成。传统的核壳双乳液滴制备方法通常采用两步搅拌法,即先在混合液中加入疏水性试剂制得液滴,再将所得液滴乳液置于水相中,然后另外加入乳化剂,通过不断搅拌,使其进一步变成双乳核壳液滴。例如Thompson等人[PreparationofPickeringDoubleEmulsionsUsingBlockCopolymerWorms[J].Langmuir,2015,31(14):4137-4144.]利用亲水和疏水两种乳化剂,合成了直径为30~80μm的具有极高稳定性的的水包油包水核壳液滴。另有报道的方法是基于乳液效应,实现了以二氧化硅胶体粒子为核心的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乙烯醇二氧化硅复合微球(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497378A)。然而以上方法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包括液滴控制系统及核壳液滴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液滴控制系统包括叉指换能器(300)和声控PDMS微通道(200),叉指换能器(300)上部键合有声控PDMS微通道(200),叉指换能器(300)上制作有一个弧形电极,弧形电极与声控PDMS微通道(200)配合,声控PDMS微通道(200)上设有分散相入口接头(100),叉指换能器(300)下部键合有核壳液滴产生系统;/n核壳液滴产生系统由顶层PDMS(600)、二层PDMS微通道(700),三层PDMS微通道(800)和底层PDMS微通道(900)键合而成,底层PDMS微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包括液滴控制系统及核壳液滴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液滴控制系统包括叉指换能器(300)和声控PDMS微通道(200),叉指换能器(300)上部键合有声控PDMS微通道(200),叉指换能器(300)上制作有一个弧形电极,弧形电极与声控PDMS微通道(200)配合,声控PDMS微通道(200)上设有分散相入口接头(100),叉指换能器(300)下部键合有核壳液滴产生系统;
核壳液滴产生系统由顶层PDMS(600)、二层PDMS微通道(700),三层PDMS微通道(800)和底层PDMS微通道(900)键合而成,底层PDMS微通道(900)下方安装有三个以上的锥形毛细玻璃管;核壳液滴产生系统设有连续相入口接头(500);液滴控制系统与核壳液滴产生系统通过四氟毛细管(4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控PDMS微通道(200)包括一个直流道(201),直流道(201)上有分散相入口端(203)和分散相出口端(202),分散相入口端(203)连接分散相入口接头(100),分散相出口端(202)连接四氟毛细管(400)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指换能器(300)包括压电基底(301),压电基底(301)上溅射有弧形叉指电极(302),弧形叉指电极(302)包括若干对叉指,弧形角度呈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PDMS(600)设有第一通孔(601)和第二通孔(602),第一通孔(601)连接四氟毛细管(400)的输出端,第二通孔(602)连接连续相入口接头(5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PDMS微通道(700)包括三组以上的T型微流道、第一分散相传输孔(701)和连续相输送公共端(702);每一组T型微流道包括一个连续相流道和一个分散相流道,连续相流道的入口端连接连续相输送公共端(702),连续相流道的出口端连接一个液滴输送口,连续相流道的中部通过T型微通道与一个分散相流道的出口端连接,分散相流道的入口端连接一个分散相输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层PDMS微通道(800)包括第二分散相传输孔(802)和分散相输送公共端(801),分散相输送公共端(801)为通孔,分散相输送公共端(801)通过微流道分别与三个以上的分散相转送口连接;第二PDMS微通道(800)还设有三个以上的液滴输送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声表面波微流控的核壳液滴快速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PDMS微通道(900)包括分散相输送通道(905),分散相输送通道(905)的入口端连接第四分散相转送口(906),出口端连接第五分散相转送口(902);底层PDMS微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学勇,金少搏,杨紫薇,陈轩,杨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