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运霞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89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茶叶冷却设备,该茶叶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架、工作筒、翻转装置与进出料装置,采用上述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炒制加工处理时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茶叶准备、炒青、转运、冷却与出料,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电机、翻转轴、风机、置料架、承托筒与辅助机构,进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框、隔板、一号挡料架、二号挡料架、一号连接杆、一号推送气缸、二号连接杆与二号推送气缸。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茶叶冷却设备整体为滚筒式结构,在冷却过程中能够带动茶叶进行往复翻滚,相比于静置冷却的方法,茶叶的散热更均匀,不会因堆积导致出现局部温度过高降低茶叶品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在部分种类的茶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炒制,茶叶的炒制也称炒青,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在炒青后,需要将茶叶摊凉冷却,以免因茶叶温度过高导致二次发酵,茶叶氧化后其口感与观感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茶叶的摊凉冷却成为了一道很关键的工序,而目前在茶叶的摊凉冷却过程中的存在一些问题:(1)采用人工方式对茶叶进行摊凉冷却时,需要定时对茶叶进行拨动,以防茶叶堆叠过厚导致位于内层的茶叶冷却速度明显低于外层的茶叶的冷却速度,人工成本高,且由于仅依靠茶叶自身与空气的热交换实现冷却目的,导致整体冷却时间偏长;(2)采用自动化设备对茶叶进行摊凉冷却时,多通过风冷装置加快茶叶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冷却耗时明显缩短,但是由于设备内部空间较大,茶叶分布较散,位于设备不同位置处的茶叶的冷却速度无法保证一致,容易导致同批次茶叶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出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茶叶冷却设备,该茶叶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架、工作筒、翻转装置与进出料装置,采用上述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炒制加工处理时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S1.茶叶准备:对待加工的茶叶进行清理,摘除混杂在茶叶中的树枝、草屑等杂物;S2.炒青:将茶叶在高温下翻炒,防止茶叶继续发酵,同时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S3.转运:将经过S2处理的茶叶转运至茶叶冷却设备内;S4.冷却:通过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冷却处理,及时降低茶叶温度;S5.出料:将经过S4处理的茶叶从茶叶冷却设备内取出,以备对茶叶进行后续加工处理;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二,两个支撑架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支撑架之间安装有工作筒,工作筒内安装有翻转装置,工作筒外安装有进出料装置,且工作筒上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四个进料口,工作筒下端开设有出料槽,工作筒左右侧壁上开设与通风孔;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电机、翻转轴、风机、置料架与承托筒,翻转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工作筒左端侧壁上,翻转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翻转轴左端相连接,翻转轴右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工作筒右端侧壁上,翻转轴为空心结构,翻转轴右端通过风管与风机相连接,风机安装在支撑架上;翻转轴侧壁上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四组冷却风孔,翻转轴上从左往右往右均匀安装有四个置料架,置料架位于进料口正下方,每个置料架位置与每组冷却风孔位置一一对应,置料架位于承托筒内部,承托筒安装在工作筒内,承托筒上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入料口,承托筒下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入料口与排料口数量均为四,且入料口、排料口与置料架位置一一对应;通过翻转电机带动翻转轴上的置料架进行往复转动,使得置料架内的茶叶能够在冷却过程中进行往复翻滚,以保证所有茶叶都能够与冷风充分接触,避免出现冷却速度不均的情况。所述进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框、隔板、一号挡料架、二号挡料架、一号连接杆、一号推送气缸、二号连接杆与二号推送气缸,出料框安装在工作筒上端,出料框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往右均匀安装有隔板,隔板与进料口相间布置,排料口左侧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挡料架,排料口右侧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二号挡料架,一号挡料架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杆相连接,二号挡料架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杆相连接,位于工作筒最左侧的一号挡料架侧壁与工作筒之间安装有一号推送气缸,位于工作筒最右侧的二号挡料架侧壁与工作筒之间安装有二号推送气缸,一号挡料架与二号挡料架均为倒L型结构,一号挡料架与二号挡料架上端均开设有通风圆孔;优选的,所述置料架包括环形板、连接板与梳理架,环形板与翻滚轴同心布置,环形板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翻滚轴外壁上,环形板数量为二,两个环形板左右对称布置,两个环形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沿翻滚轴周向方向均匀布置,连接板为左右可伸缩结构,环形板内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梳理架,梳理架与连接板相间布置,且环形板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圆形通孔,梳理架包括梳理板与导料管,梳理板侧壁上开设有导料口,导料口内安装有导料管。优选的,所述承托筒内壁上从左往右均匀安装有四组固定环,每组固定环数量为二,同组的两个固定环左右对称布置在置料架两侧,固定环内壁为厚度不一的波浪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翻转轴内径呈从左往右逐渐减小的趋势,使得翻转轴左侧的进风量大于翻转轴右侧的进风量,避免距离风机较近的置料架内茶叶与距离风机较远的置料架内茶叶的散热速度相差较大,导致同一批次的茶叶品质存在明显区别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翻转轴右端套设安装有导向环,导向环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数量与置料架连接板数量相等,用于判断翻转轴是否翻转到位。优选的,所述出料框左右内壁与隔板左右内壁上均安装有导料板,导料板上端面从外向内倾斜的斜面结构,导料板下端面紧贴在工作筒上端。优选的,所述工作筒进料口左右内壁上均通过铰链安装有挡料板,挡料板下端与进料口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挡料板左右宽度小于进料口左右宽度的一半;在没有茶叶从进料口落下的情况下,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挡料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水平状态,使得置料架内的茶叶在冷却过程中不会被冷风吹出,避免了茶叶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茶叶冷却设备,茶叶冷却设备整体为滚筒式结构,在冷却过程中能够带动茶叶进行往复翻滚,相比于静置冷却的方法,茶叶的散热更均匀,不会因堆积导致出现局部温度过高降低茶叶品质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翻滚装置,通过翻转电机带动翻转轴上的置料架进行往复转动,使得置料架内的茶叶能够在冷却过程中进行往复翻滚,以保证所有茶叶都能够与冷风充分接触,避免出现冷却速度不均的情况。3.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置料架,在转动过程中,固定环对凸杆产生大小不一的挤压力,从而带动环形板在翻滚轴上左右移动,使得梳理架能够对茶叶进行梳理,梳理过程中茶叶通过导料管的导向作用,能够从一处移动至另一处,进一步增加了茶叶的相对运动幅度,有利于提高冷却均匀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茶叶冷却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茶叶冷却设备的正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壳体与翻滚装置部分结构之间的右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茶叶冷却设备,该茶叶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架1、工作筒2、翻转装置3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茶叶冷却设备,该茶叶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架(1)、工作筒(2)、翻转装置(3)与进出料装置(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炒制加工处理时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nS1.茶叶准备:对待加工的茶叶进行清理,摘除混杂在茶叶中的树枝、草屑等杂物;/nS2.炒青:将茶叶在高温下翻炒,防止茶叶继续发酵,同时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nS3.转运:将经过S2处理的茶叶转运至茶叶冷却设备内;/nS4.冷却:通过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冷却处理,及时降低茶叶温度;/nS5.出料:将经过S4处理的茶叶从茶叶冷却设备内取出,以备对茶叶进行后续加工处理;/n所述支撑架(1)数量为二,两个支撑架(1)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支撑架(1)之间安装有工作筒(2),工作筒(2)内安装有翻转装置(3),工作筒(2)外安装有进出料装置(4),且工作筒(2)上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四个进料口,工作筒(2)下端开设有出料槽,工作筒(2)左右侧壁上开设与通风孔;/n所述翻转装置(3)包括翻转电机(31)、翻转轴(32)、风机(33)、置料架(34)与承托筒(35),翻转电机(3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工作筒(2)左端侧壁上,翻转电机(3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翻转轴(32)左端相连接,翻转轴(32)右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工作筒(2)右端侧壁上,翻转轴(32)为空心结构,翻转轴(32)右端通过风管与风机(33)相连接,风机(33)安装在支撑架(1)上;/n翻转轴(32)侧壁上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四组冷却风孔,翻转轴(32)上从左往右往右均匀安装有四个置料架(34),置料架(34)位于进料口正下方,每个置料架(34)位置与每组冷却风孔位置一一对应,置料架(34)位于承托筒(35)内部,承托筒(35)安装在工作筒(2)内,承托筒(35)上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入料口,承托筒(35)下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入料口与排料口数量均为四,且入料口、排料口与置料架(34)位置一一对应;/n所述进出料装置(4)包括出料框(41)、隔板(42)、一号挡料架(43)、二号挡料架(44)、一号连接杆(45)、一号推送气缸(46)、二号连接杆(47)与二号推送气缸(48),出料框(41)安装在工作筒(2)上端,出料框(41)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往右均匀安装有隔板(42),隔板(42)与进料口相间布置,排料口左侧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挡料架(43),排料口右侧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二号挡料架(44),一号挡料架(43)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杆(45)相连接,二号挡料架(44)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杆(47)相连接,位于工作筒(2)最左侧的一号挡料架(43)侧壁与工作筒(2)之间安装有一号推送气缸(46),位于工作筒(2)最右侧的二号挡料架(44)侧壁与工作筒(2)之间安装有二号推送气缸(48),一号挡料架(43)与二号挡料架(44)均为倒L型结构,一号挡料架(43)与二号挡料架(44)上端均开设有通风圆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炒制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茶叶冷却设备,该茶叶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架(1)、工作筒(2)、翻转装置(3)与进出料装置(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炒制加工处理时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S1.茶叶准备:对待加工的茶叶进行清理,摘除混杂在茶叶中的树枝、草屑等杂物;
S2.炒青:将茶叶在高温下翻炒,防止茶叶继续发酵,同时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
S3.转运:将经过S2处理的茶叶转运至茶叶冷却设备内;
S4.冷却:通过茶叶冷却设备对茶叶进行冷却处理,及时降低茶叶温度;
S5.出料:将经过S4处理的茶叶从茶叶冷却设备内取出,以备对茶叶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所述支撑架(1)数量为二,两个支撑架(1)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支撑架(1)之间安装有工作筒(2),工作筒(2)内安装有翻转装置(3),工作筒(2)外安装有进出料装置(4),且工作筒(2)上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四个进料口,工作筒(2)下端开设有出料槽,工作筒(2)左右侧壁上开设与通风孔;
所述翻转装置(3)包括翻转电机(31)、翻转轴(32)、风机(33)、置料架(34)与承托筒(35),翻转电机(3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工作筒(2)左端侧壁上,翻转电机(3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翻转轴(32)左端相连接,翻转轴(32)右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工作筒(2)右端侧壁上,翻转轴(32)为空心结构,翻转轴(32)右端通过风管与风机(33)相连接,风机(33)安装在支撑架(1)上;
翻转轴(32)侧壁上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四组冷却风孔,翻转轴(32)上从左往右往右均匀安装有四个置料架(34),置料架(34)位于进料口正下方,每个置料架(34)位置与每组冷却风孔位置一一对应,置料架(34)位于承托筒(35)内部,承托筒(35)安装在工作筒(2)内,承托筒(35)上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入料口,承托筒(35)下端从左往右均匀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左右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入料口与排料口数量均为四,且入料口、排料口与置料架(34)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进出料装置(4)包括出料框(41)、隔板(42)、一号挡料架(43)、二号挡料架(44)、一号连接杆(45)、一号推送气缸(46)、二号连接杆(47)与二号推送气缸(48),出料框(41)安装在工作筒(2)上端,出料框(41)前后内壁之间从左往右均匀安装有隔板(42),隔板(42)与进料口相间布置,排料口左侧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号挡料架(43),排料口右侧内壁上开设的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二号挡料架(44),一号挡料架(4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运霞何欣悦
申请(专利权)人:朱运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