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73847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农业栽培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宽沟窄垄在梨幼树种植前对土地旋耕平整后,起垄,令垄体的垄高39cm~41cm、垄宽78cm~82cm,相邻垄间距离400cm~450cm,相邻垄体之间为垄沟,然后在垄体中间进行株距为150cm~200cm的梨幼树定植,定植第一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19cm~121cm,垄高42cm~43cm,定植第二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58cm~162cm,垄高44cm~46cm,定植第三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99cm~201cm,垄高46cm~49cm;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种植施肥量,同时避免了传统排水沟的弊端,增加了土层根系生长量,降低了线虫病株率和根癌病株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梨幼树种植用的方法。
技术介绍
梨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之一,其栽培面积占世界栽培总面积73%,总产量70%。我国南方由于雨水多,平地建梨园,梨树种植前,一般都沿着行向开挖定植沟,沟宽60cm~80cm、深60cm~80cm,定植沟长栽培行长相同;或按照株行距开挖60cm~80cm见方的定植穴,表土与底肥放定植沟或定植穴下部,生土放其上部,同时为了排水,行间还要开宽40cm~60cm,深40cm~60cm的排水沟,形成宽垄窄沟的栽培模式。然而常规的宽垄窄沟的栽植模式,深翻后生土2~3年都不能熟化,表层土不能有效利用,排水沟容易坍塌淤积,操作不方便,且不利于垄沟土体的旋耕,同时排水不良的情况下,根结线虫、根瘤病发生严重等缺点;深翻后的土体在定植后不进行无法进行再次旋耕,导致土体不能熟化的同时,其表层产生的杂草带来的营养物质也不能够充分利用,种植期间需要补充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土垄易坍塌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上述土垄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梨幼树种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土层不能够充分利用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垄体和处于相邻垄体之间的垄沟,所述垄体的宽、高分别为195cm~205cm和46cm~49cm,垄沟的宽度为200cm~250cm,所述垄体中间种植有株距为150cm~200cm的梨幼树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梨幼树种植用土垄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土地旋耕平整后,起垄,令垄体的垄高39cm~41cm、垄宽78cm~82cm,相邻垄间距离400cm~450cm,相邻垄体之间为垄沟,然后在垄体中间进行株距为150~200cm的梨幼树定植。步骤二、定植第一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19cm~121cm,垄高42cm~43cm。步骤三、定植第二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58cm~162cm,垄高44cm~46cm。步骤四、定植第三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99cm~201cm,垄高46cm~49c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梨幼树种植的方法,步骤一中还包括在对土地旋耕前对每亩土地施加大量元素复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10kg、硫酸铜10kg、淡紫拟青霉3kg,撒匀后表土旋耕2次,深度15cm~20cm,起垄至设定尺寸,于梨幼树种植后灌1次透水;步骤二具体为于秋季梨幼树落叶后,对垄沟进行旋耕2次,并用细表土和碎杂草对各垄两侧进行加宽,用杂碎草在垄体顶部进行加高,至设定尺寸;步骤三和步骤四均为重复步骤二至垄体达到设定尺寸。进一步,步骤三和步骤四2次旋耕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cm~40cm。进一步,步骤一中灌水后还包括对覆盖园艺地布,配套滴灌系统,且步骤二至步骤四旋耕前均先掀开园艺地布,并在垄体加宽加高后于梨幼树萌芽前再覆盖园艺地布。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土垄设置成宽沟窄垄,一方面直接省略了排水沟的设置,避免了其坍塌的弊端,同时便与垄沟土的旋耕,实现了省工的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垄沟土的旋耕有助于土体的熟化,同时产生的杂草在打碎后覆盖并扩宽垄体后,为梨幼树提供了一定的养分,且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垄和梨幼树种植方法实施后,梨幼树种植三年内不用额外施肥,且所得果实亩产量有一定的提升,获得了省肥增产的意料之外的技术效果,梨树土层根系生长量增加、线虫病株率、根癌病株率均显著降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的方法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方法固有的其它步骤。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中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梨幼树定植和幼树期土壤管理技术1、园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建园,秋季土壤平整后,亩施商品有机肥2吨,大量元素复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10kg,硫酸铜10kg,淡紫拟青霉3kg,撒匀后表土旋耕2次,深度15cm~20cm。行距400cm~450cm,株距150cm~200cm,将细表土起垄,垄高40cm,垄宽80cm,于早春栽植梨苗,灌1次透水,覆盖园艺地布,配套滴灌系统,行间自然生草。2、定植当年管理于秋季落叶后,掀开园艺地布,行间间隔旋耕2次,将细表土和碎杂草将垄面两侧各加宽20cm,使垄宽达120cm,将碎杂草覆盖垄面2cm~3cm,使垄高达42cm~43cm,,萌芽前再覆盖园艺地布,病虫害防治同传统栽植方式。3、定植第二年管理于秋季落叶后,掀开园艺地布,行间旋耕2次,间隔30d~40d,后将细表土和碎杂草将垄面两侧各加宽20cm,将碎杂草覆盖垄面2cm~3cm,使垄高达44cm~46cm,垄宽达160cm,土壤解冻后,幼树萌芽前,再覆盖园艺地布。病虫害防治同传统栽植方式。4、定植第三年管理于秋季落叶后,掀开园艺地布,行间旋耕2次,间隔30d~40d,后将细表土和碎杂草将垄面两侧各加宽20cm,将碎杂草覆盖垄面2cm~3cm,使垄高达46cm~49cm,垄宽200cm(以后不再增加),沟宽200cm~250cm(保持固定沟宽)。幼树萌芽前,再覆盖园艺地布。病虫害防治同传统栽植方式。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宽沟窄垄定植梨幼树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统方法对梨幼树进行定植,并采集两个方法产生果实的各个性状及生梨根部病害情况等各个参数。传统梨幼树定植的方法具体为:步骤一、挖定植沟,沟宽、深60cm~80cm,或挖60cm~80cm见方的定植穴,行距400cm~450cm,表土、底土各放一边,亩施有机肥2吨,大量元素复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10kg作为底肥,表土与底肥混合放下部,生土放上部,梨幼树定植后在两行定植沟中部位置挖排水沟,排水沟深、宽40cm~60cm,梨幼树两侧的土体为垄体,垄宽340cm~410cm。定植第一年,梨幼树萌芽期,每亩5公斤尿素,5~6月,每亩5公斤三元复合肥,树盘覆盖可园艺地布,行间中耕除草1次,7~8月,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垄体和处于相邻垄体之间的垄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垄体的宽、高分别为195cm~205cm和46cm~49cm,垄沟的宽度为200cm~250cm,所述垄体中间种植有株距为150cm~200cm的梨幼树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梨幼树种植用土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垄体和处于相邻垄体之间的垄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垄体的宽、高分别为195cm~205cm和46cm~49cm,垄沟的宽度为200cm~250cm,所述垄体中间种植有株距为150cm~200cm的梨幼树行。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梨幼树种植用土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土地旋耕平整后,起垄,令垄体的垄高39cm~41cm、垄宽78cm~82cm,相邻垄间距离400cm~450cm,相邻垄体之间为垄沟,然后在垄体中间进行株距为150cm~200cm的梨幼树定植;
步骤二、定植第一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19cm~121cm,垄高42cm~43cm;
步骤三、定植第二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垄宽达158cm~162cm,垄高44cm~46cm;
步骤四、定植第三年秋季,对垄沟旋耕后,对各垄体两侧等距离加宽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兵魏鹏飞朱立武衡伟叶振风刘莉刘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