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813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包括基板和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包括多个柔性金属纤维,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交叉编织连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的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相比于传统的平板翅片,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编织连接而成的散热翅片增加了散热面积,相邻的金属纤维之间具有通风间隙,加快了散热速度,散热效果好。柔性金属纤维编织成的散热翅片作为一种易成形多孔介质,具有柔性变形和孔隙可调等结构特点,可通过展开或挤压等方式变换结构形态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通过翻转、折叠将热量尽可能地传递与散发,通过柔性金属纤维的弯曲变形能够适应某些特定的空间,可以满足散热空间可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器件逐渐往集成化、高功率密度化和微型化发展。电子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电子器件因高温失效或寿命缩短,人们为电子器件安装各种散热器进行散热。其中翅片散热器是工业中最常见的散热器形式之一,广泛应用在CPU等发热元器件上。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常规的翅片散热器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翅片散热器的形状和大小固定,在装配完成后无法发生形状上的改变,难以满足某些散热空间可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在装配完成后能够发生形状上的改变,可以满足散热空间可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特别适用于解决电子器件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包括基板和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包括多个柔性金属纤维,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交叉编织连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的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进一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交叉连接处具有烧结颈。进一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折叠设置,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进一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为一种金属纤维或多种金属纤维的任意组合。进一步,散热翅片为多个,多个散热翅片互相平行,多个散热翅片间隔排布于基板。进一步,相邻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1~10mm。进一步,散热翅片为多个,多个散热翅片集中束状排布于基板。进一步,基板的厚度为1~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散热翅片包括多个交叉编织连接的柔性金属纤维,柔性金属纤维固接于基板,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能够通过基板传到柔性金属纤维,相比于传统的平板翅片,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编织连接而成的散热翅片增加了散热面积,相邻的金属纤维之间具有通风间隙,加快了散热速度,散热效果好。柔性金属纤维编织成的散热翅片作为一种易成形多孔介质,具有柔性变形和孔隙可调等结构特点,可通过展开或挤压等方式变换结构形态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通过翻转、折叠将热量尽可能地传递与散发,通过柔性金属纤维的弯曲变形能够适应某些特定的空间,可以满足散热空间可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特别适用于解决电子器件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另一视角的部分示意图。图4为模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翅片、11——柔性金属纤维;2——基板;3——模压装置、31——压板、32——夹板、321——填充腔、33——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包括基板2和散热翅片1,散热翅片1包括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交叉编织连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的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2。具体地,柔性金属纤维11采用二维斜纹编织,可通过二维编织机,按照JB/T6313.2-2011《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套)》的行业标准进行制备,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交叉编织成柔性金属纤维11编织带。采用斜纹编织成的柔性金属纤维11编织带受载荷时应力分布更均匀,且易于变形,更适合作为散热器的编织结构。本实施例中,柔性金属纤维11为丝径为0.15mm的铜丝,通过DH-440立式编织机进行编织,其主机转速为10-100r/min,最大编织速度为800m/h。携纱器所携带编织铜丝为24股,每股丝线包括12根铜丝,同时调整编织角为45°,编织成形后的斜纹丝网缠绕于芯轴表面,形成沿芯模轴线的管状铜编织丝网,再经过挤压成形装置获得铜编织扁带,压扁厚度设置为2mm左右。柔性金属纤维11编织带利用无铅锡膏焊接于基板2的矩形凹槽内。基板2为铝板或铜板。相比于传统的平板翅片,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编织连接而成的散热翅片1增加了散热面积,相邻的金属纤维之间具有通风间隙,加快了散热速度,散热效果好。柔性金属纤维11编织成的散热翅片1作为一种易成形多孔介质,具有柔性变形和孔隙可调等结构特点,可通过展开或挤压等方式变换结构形态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通过翻转、折叠将热量尽可能地传递与散发,通过柔性金属纤维11的弯曲变形能够适应某些特定的空间,可以满足散热空间可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特别适用于解决电子器件在有限空间内的散热问题。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交叉连接处具有烧结颈。具体地,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交叉编织成编织带后,采用真空气氛烧结炉的烧结工艺进行烧结。如图4所示,编织带成型后放入模压装置3,模压装置3包括压板31、夹板32、底板33和螺栓等,材料均为45#钢。模压装置3填充腔321的内部尺寸可根据所需编织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进行适当调整,将裁剪完成的编织带放置于夹板32的填充腔321内,由底板33和压板31从两侧夹紧,利用螺栓锁紧模具。本实施例采用HMZ-1700-30真空气氛烧结炉,额定功率为9KW,最高烧结温度1100℃,炉膛尺寸为400mm×200mm×200mm,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进行控制。采用真空气氛烧结炉的烧结工艺步骤如下:1.将模压装置3放置于烧结炉炉膛内,关好炉门并确保螺栓锁紧;2.启动控制系统电源,启动真空泵并打开抽气阀门,对烧结炉进行抽真空操作,当炉膛内真空度小于100Pa时,视为炉膛内已达到真空状态,关闭真空泵和抽气阀门;3.开启烧结炉充气阀,打开氢气管道阀门,匀速通入氢气作为还原性保护气体,直至压力表显示炉内压力大于5Pa时,关闭管道阀门及充气阀;4.编制烧结温度工艺曲线,设定烧结温度为850℃及保温时间为1h,启动加热功能并运行工艺程序;5.待程序运行结束后,烧结模压装置3随炉冷却至100℃以下,对烧结炉进行抽真空至100Pa真空度以排除炉内剩余氢气;6.开启烧结炉充气阀,打开氮气管道阀门,通入氮气直至压力表显示炉内压力为正值时,关闭管道阀门及充气阀,拧松炉门螺栓,打开炉门取出装置,烧结工艺结束。烧结后的金属纤维编织带各个金属纤维之间产生烧结颈,金属纤维间的接触连接更紧密稳固,从而增强了柔性金属纤维11编织带整体的热传导性能,提高了编织带整体的连接强度和拉伸韧性,增加了编织带的整体刚度,编织带不易弯曲变形。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折叠设置,多个柔性金属纤维11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2。本实施例中,对金属纤维编织带作对折处理,修整平齐开口端铜丝,并作尺寸校准。在基板2凹槽内壁均匀涂抹中温无铅锡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包括多个柔性金属纤维,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交叉编织连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的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包括多个柔性金属纤维,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交叉编织连接,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的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交叉连接处具有烧结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柔性金属纤维折叠设置,多个柔性金属纤维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基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金属纤维编织带翅片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柔性金属纤维为一种金属纤维或多种金属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龙华汤勇郭游刘嘉祺周杰恒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