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驱动电路、芯片、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789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芯片驱动电路、芯片、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属于负载驱动电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负载照明用线性恒流驱动电路不能同时满足较宽的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和高效率的缺陷,本方案提供芯片驱动电路、芯片、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包括切换开关、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和控制电路,通过检测芯片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判断所述供电电源两端电压与所述第一负载的导通压降、所述第二负载的导通压降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导通或截止,构成不同的能量回路,为负载器件提供稳定、高效的电源供应,并且改善了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易于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片驱动电路、芯片、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负载驱动电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芯片驱动电路、芯片、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负载照明一般使用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供电电源V11、负载器件D11和电流源I11依次串联构成闭合的能量回路。该电路非常简单,但是要求供电电源V11和负载器件D11的电压尽可能的接近以获得高效率,负载器件D11的导通压降越高,该电路的转换效率越高。但另一方面,如果负载器件D11的导通压降较高,在供电电源V11波动到较低电压时,负载器件D11上流过的电流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没有电流经过,这使得该驱动电路不能同时满足较宽的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和高效率,在供电不稳定的场合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负载照明用线性恒流驱动电路不能同时满足较宽的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和高效率的缺陷,提供芯片驱动电路、芯片、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照明装置。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芯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第二电流源的一端和控制电路的一端三者共地;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流源的另一端连接其对应的负载;上述的第一电流源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流源的另一端指的是非地端,上述连接的负载具体指的是,第一电流源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负载,第二电流源连接第二负载,所述控制电路检测芯片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判断外部供电电源电压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导通截止状态,具体为,第一种情况:当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大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截止;第二种情况:当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小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导通。优化地,所述控制电路检测芯片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在所述第一种情况下随外部供电电源电压的增加而减小。优化地,上述芯片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封装在芯片内,其余部件作为外围电路与芯片连接。一种芯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芯片驱动电路。一种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芯片驱动电路或芯片,还包括供电电源、第一负载、第二负载;所述供电电源、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负载和所述第二电流源依次串联构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的交汇点,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流源和所述供电电源的交汇点。所述供电电源为直流电源或交流整流滤波电源。一种基于上述线性恒流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电路检测芯片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判断所述供电电源两端电压与所述第一负载的导通压降、所述第二负载的导通压降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导通或截止;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不同状态,形成两个不同能量回路,分别是:第一种情况:当所述供电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一负载的导通压降与所述第二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截止,形成第二能量回路,所述第二能量回路的能量流通路径为:所述供电电源→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二负载→所述第二电流源→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供给能量;第二种情况:当所述供电电源电压小于所述第一负载的导通压降与所述第二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流源导通,形成第一能量回路,所述第一能量回路的能量流通路径为:所述供电电源→所述第一负载→所述第一电流源→所述供电电源,为所述第一负载供给能量。进一步地,控制第一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随外部供电电源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和/或,控制第二种情况下的第一电流源的电流大于第一种情况下的第二电流源的电流。一种照明装置,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恒流驱动电路,所述负载包括一个LED或者多个串并联组合的LED。实际应用中,较难存在严格数学意义上的“等于”,如非特别说明,本申请书中的“大于”或“小于”,也包括“等于”,同样的,“等于”、“相等”或“相同”也只是表述了被说明的对象间没有本质区别,不能视为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相等”。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检测芯片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判断所述供电电源两端电压与所述第一负载的导通压降、所述第二负载的导通压降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导通或截止,构成不同的能量回路,为负载器件提供稳定、高效的电源供应,可适应供电电压范围宽,电源效率高,当所述负载为LED时,改善了LED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负载照明用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芯片驱动电路和线性恒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芯片驱动电路和线性恒流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芯片驱动电路;2、供电电压判断电路;7、供电电源;8、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驱动电路和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芯片驱动电路1包括第一电流源I21、第二电流源I22和控制电路8,第一电流源I21、第二电流源I22和控制电路8三者共用一个地;第一电流源I21的非地端、第二电流源I22的非地端连接负载D21和D22;控制电路8检测芯片驱动电路1内与供电电源V21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此处是第二电流源I22的非地端,判断供电电源V21电压与负载D21和D22的导通压降之间的关系,控制第一电流源I21的导通截止状态,具体为,第一种情况:当供电电源V21电压大于负载D21和D22的导通压降之和时,第一电流源I21截止;第二种情况:当供电电源V21电压小于负载D21和D22的导通压降之和时,第一电流源I21导通;控制电路8控制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电流源I21的电流大于在第一种情况下的第二电流源I22的电流;此处,控制电路8为供电电压判断电路2;供电电压判断电路2检测芯片驱动电路1内与供电电源V21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此处是第二电流源I22的非地端,判断供电电源V21电压与负载D21、D22的导通压降之间的大小关系,产生比较信号,根据比较信号控制第一电流源I21的导通截止状态;实际应用中,芯片驱动电路1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封装在芯片内,其余部件作为外围电路与芯片连接,例如将实现控制电路8、第一电流源I21和第二电流源I22的全部封装在一个芯片内,实现整体功能,当然,也可以将全部的芯片驱动电路中在应用时不需要改变的部件固化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外围电路仅仅包括对芯片内的电压/电流编程的少量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第二电流源的一端和控制电路的一端三者共地;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流源的另一端连接其对应的负载;所述控制电路检测芯片用于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判断外部供电电源电压与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间的关系,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导通截止状态,状态情况具体为,/n第一种情况:当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大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截止;/n第二种情况:当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小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6 CN 20191049348211.一种芯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电流源的一端、第二电流源的一端和控制电路的一端三者共地;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流源的另一端连接其对应的负载;所述控制电路检测芯片用于驱动电路内与外部供电电压呈单调变化关系的信号,判断外部供电电源电压与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间的关系,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流源的导通截止状态,状态情况具体为,
第一种情况:当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大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截止;
第二种情况:当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压小于所述外部负载的导通压降之和时,所述第一电流源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电流源的电流,使其在第一种情况下随外部供电电源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蕴奇王光亮徐勇崔莹李锐步明迅李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路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