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64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装配线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运转箱、控制机构、用于将电线夹住的夹线机构、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用于盛装压线帽的帽盘组件以及用于将压线帽从帽盘组件中推出的推帽组件;夹线机构设于运转箱的一侧,在运转箱箱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副;在运转箱安装夹线机构的一侧设有出线孔;搓线机构、帽盘组件以及推帽组件均设于运转箱内部,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分别位于帽盘组件的两侧,且搓线机构位于夹线机构所在的一侧;控制机构安装于连接副上,分别与搓线机构和推帽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的完成接线动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装配线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工程装配电线作业时,通常在两股电线接头中,传统做法是采用两股线互相交织缠绕后,再用防火胶布粘合进行隔离,这种作业方法比较落后,目前正被压线冒接线法所代替,压线冒接线法比较先进,能更好地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操作繁琐,而且费时费力,效率不是特别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操作简单,接线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包括运转箱、控制机构、用于将电线夹住的夹线机构、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用于盛装压线帽的帽盘组件以及用于将压线帽从帽盘组件中推出的推帽组件;所述的夹线机构设于运转箱的一侧,在运转箱箱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副;在运转箱安装夹线机构的一侧设有出线孔;所述的搓线机构、帽盘组件以及推帽组件均设于运转箱内部,所述的搓线机构和推帽组件分别位于帽盘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的搓线机构位于夹线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的控制机构安装于连接副上,分别与搓线机构和推帽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搓线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圈、第二支撑圈、至少3个撑套、至少3个S形搓板以及第一拉索;所述的第二支撑圈与第一支撑圈同轴设置,且第二支撑圈位于第一支撑圈内部,第二支撑圈的直径值为第一支撑圈的直径值的1/2;3个撑套固定于第二支撑圈上,且相互之间等间距设置;3个S形搓板的中部分别穿设于3个撑套中,且3个S形搓板呈同一方向设置;所述的S形搓板的一端设有板头,另一端设有具有穿孔的板尾,板头靠近第一支撑圈的圆心处,板尾靠近第一支撑圈内壁;3个板头之间构成供电线穿过的空腔;所述的第一拉索的一端依次穿过三个板尾的穿孔中,且与穿孔固定连接,第一拉索的另一端与控制机构连接。冒圈内置支撑圈,支撑圈直径为冒圈直径的1/2,支撑圈均匀分布三个撑套,S形搓板有板头和板尾,板头向圆心,板头有同心圆弧涩面,板尾有穿孔,穿孔与第一拉索连接,第一拉索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拽动S形搓板向不同方向旋转飞扬,S形搓板有三个,每个S形搓板的1/2处与撑套动配合,撑套本身位置固定,当三个S形搓板同步向不同方向旋转飞扬时,由于撑套的制约,S形搓板的板头只能向圆中心聚拢搓捻或离开圆中心,电线接头位于3个板头中心处,当3个板头反复搓捻时,电线受到挤压搓捻,类似于将两股电线放置于两个手掌中,不停的按压来回搓动,实现将两股电线搓为一股。进一步的,所述的帽盘组件包括圆形盘壳、隔板、第一压簧以及压线帽;所述的隔板呈蜗旋结构,隔板设于盘壳内,在盘壳的中心处设有供压线帽穿出的出帽孔,所述的隔板的一端固定于出帽孔处,另一端固定于盘壳的内壁上;多个压线帽沿着隔板蜗旋的方向排列,且位于隔板构成的隔层空间中;所述的第一压簧位于隔板与帽盘内壁构成的隔层空间中,第一压簧的一端固定于最外圈的隔板上或盘壳的内壁上,另一端相抵于最外端的压线帽上,第一压簧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线帽向出帽孔一端移动。隔板呈蜗旋状,隔板与隔板之间构成隔层空间,压线帽依次排列在隔层空间中,隔板固定于盘壳中,第一压簧位于隔板的最外圈,一端固定在隔板或者盘壳上,另一端抵住压线帽,第一压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压线帽始终受到推力,将压线帽向出帽孔方向推动,当中心处的压线帽被推帽组件推出,紧挨着的压线帽受到第一压簧的推力马上补上空位,保证出帽孔处始终有压线帽,直到帽盘中的压线帽全部被推出。进一步的,所述的推帽组件包括丝杆、丝母和第二拉索;所述的丝母中部设有供丝杆穿过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穿设于丝母的通孔中,与丝母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丝母安装于运装箱的内壁上,且通过限位件限位,所述的第二拉索的一端与丝母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机构连接,拽动第二拉索带动丝母原地旋转。丝母通过限位件进行限位,只能原地旋转,即围绕丝杆旋转,而不能上下左右移动,当丝母在旋转的过程中,有丝杆与丝母是螺纹配合连接的,丝母原地旋转,这样丝杆必将往上或者往下移动,丝杆对准出帽孔设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伸入至出帽孔中,将压线帽顶出。进一步的,所述的丝杆、出帽孔、出线孔、板头之间构成的待电线穿过的空腔处于同一中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控帽器;所述的控帽器包括器体、器杆、第二压簧、第一索扣、第三拉索以及器把;所述的连接副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器体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器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的器杆自器体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所述的第二压簧套设于器杆上,位于器体内部,第二压簧的一端相抵于器体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于器杆上;所述的器把与器杆的位于第一安装孔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索扣固定于器杆上,位于器体与器把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三拉索的一端与第一索扣连接。反复按压器把,器杆受到压力及第二压簧的弹力,反复上下移动,从而拽到第三拉索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机构还包括换挡器,所述的换挡器包括第一换挡组件、第二换挡组件和第三换挡组件;所述的连接副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安装孔位于运转箱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一换挡组件包括第一挡键、第一挡杆、第一挡圈、第三压簧、第一挡块、第四压簧、第五压簧、第一定位球、第二定位球、第一挡头、第二锁扣以及第一插头;所述的第一挡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一挡杆穿设于第一挡圈中,第一挡杆的一端与第一挡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连接,第一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插头连接;所述的第三压簧套设于第一挡杆上,第三压簧的一端与第一挡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挡头的顶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的第四压簧和第五压簧均设于第一安装槽内,且相对设置,第四压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定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五压簧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定位球连接,所述的第一插头插设于第一定位球与第二定位球之间;所述的第二锁扣固定于第一挡头上;所述的第一拉索与第二锁扣连接;按压第一挡键,第一挡杆向下移动,第三压簧被压缩,在第一挡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挡头逐渐的被推送到换挡体的第一凹槽中,由于第一凹槽与第一挡头是过盈配合连接的,第一挡头被卡在第一凹槽中,此时,由于第一挡头与第一凹槽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定位球和第二定位球夹住第一插头的作用力,因此,在第三压簧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一插头随着第一挡杆向上移动,第一插头与第一挡头分离,第一挡头被留在了第一凹槽中;此时操作控帽器,第三拉索拽动换挡体移动,换挡体中的第一挡头又是与第一拉索连接的,从而拽到第一拉索,进而拽到S形搓板运动。所述的第二换挡组件包括第二挡键、第二挡杆、第二挡圈、第六压簧、第二挡块、第七压簧、第八压簧、第三定位球、第四定位球、第二挡头、第三锁扣以及第二插头;所述的第二挡圈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与第一挡圈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二挡杆穿设于第二挡圈中,第二挡杆的一端与第二挡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块连接,第二挡块的另一端与第二插头连接;所述的第六压簧套设于第二挡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转箱(1)、控制机构、用于将电线夹住的夹线机构(5)、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2)、用于盛装压线帽(34)的帽盘组件(3)以及用于将压线帽(34)从帽盘组件(3)中推出的推帽组件(4);所述的夹线机构(5)设于运转箱(1)的一侧,在运转箱(1)箱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副(6);在运转箱(1)安装夹线机构(5)的一侧设有出线孔(11);所述的搓线机构(2)、帽盘组件(3)以及推帽组件(4)均设于运转箱(1)内部,所述的搓线机构(2)和推帽组件(4)分别位于帽盘组件(3)的两侧,且所述的搓线机构(2)位于夹线机构(5)所在的一侧;所述的控制机构安装于连接副(6)上,分别与搓线机构(2)和推帽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转箱(1)、控制机构、用于将电线夹住的夹线机构(5)、用于将两股或多股线搓合为一股的搓线机构(2)、用于盛装压线帽(34)的帽盘组件(3)以及用于将压线帽(34)从帽盘组件(3)中推出的推帽组件(4);所述的夹线机构(5)设于运转箱(1)的一侧,在运转箱(1)箱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副(6);在运转箱(1)安装夹线机构(5)的一侧设有出线孔(11);所述的搓线机构(2)、帽盘组件(3)以及推帽组件(4)均设于运转箱(1)内部,所述的搓线机构(2)和推帽组件(4)分别位于帽盘组件(3)的两侧,且所述的搓线机构(2)位于夹线机构(5)所在的一侧;所述的控制机构安装于连接副(6)上,分别与搓线机构(2)和推帽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搓线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圈(21)、第二支撑圈(22)、至少3个撑套(23)、至少3个S形搓板(24)以及第一拉索(25);所述的第二支撑圈(22)与第一支撑圈(21)同轴设置,且第二支撑圈(22)位于第一支撑圈(21)内部,第二支撑圈(22)的直径值为第一支撑圈(21)的直径值的1/2;3个撑套(23)固定于第二支撑圈(22)上,且相互之间等间距设置;3个S形搓板(24)的中部分别穿设于3个撑套(23)中,且3个S形搓板(24)呈同一方向设置;所述的S形搓板(24)的一端设有板头,另一端设有具有穿孔的板尾,板头靠近第一支撑圈(21)的圆心处,板尾靠近第一支撑圈(21)内壁;3个板头之间构成供电线穿过的空腔;所述的第一拉索(25)的一端依次穿过三个板尾的穿孔中,且与穿孔固定连接,第一拉索(25)的另一端与控制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盘组件(3)包括圆形盘壳(31)、隔板(32)、第一压簧(33)以及压线帽(34);所述的隔板(32)呈蜗旋结构,隔板(32)设于盘壳(31)内,在盘壳(31)的中心处设有供压线帽(34)穿出的出帽孔(35),所述的隔板(32)的一端固定于出帽孔(35)处,另一端固定于盘壳(31)的内壁上;多个压线帽(34)沿着隔板(32)蜗旋的方向排列,且位于隔板(32)构成的隔层空间中;所述的第一压簧(33)位于隔板(32)与帽盘内壁构成的隔层空间中,第一压簧(33)的一端固定于最外圈的隔板(32)上或盘壳(31)的内壁上,另一端相抵于最外端的压线帽(34)上,第一压簧(33)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线帽(34)向出帽孔(35)一端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帽组件(4)包括丝杆(41)、丝母(42)和第二拉索(43);所述的丝母(42)中部设有供丝杆(41)穿过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41)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的丝杆(41)穿设于丝母(42)的通孔中,与丝母(42)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丝母(42)安装于运装箱的内壁上,且通过限位件限位,所述的第二拉索(43)的一端与丝母(42)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机构连接,拽动第二拉索(43)带动丝母(42)原地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杆(41)、出帽孔(35)、出线孔(11)、板头之间构成的待电线穿过的空腔处于同一中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控帽器(7);所述的控帽器(7)包括器体(71)、器杆(72)、第二压簧(73)、第一索扣(74)、第三拉索(76)以及器把(75);所述的连接副(6)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器体(71)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器体(71)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的器杆(72)自器体(71)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所述的第二压簧(73)套设于器杆(72)上,位于器体(71)内部,第二压簧(73)的一端相抵于器体(71)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于器杆(72)上;所述的器把(75)与器杆(72)的位于第一安装孔外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索扣(74)固定于器杆(72)上,位于器体(71)与器把(75)之间的位置,所述的第三拉索(76)的一端与第一索扣(7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线帽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还包括换挡器(8),所述的换挡器(8)包括第一换挡组件(81)、第二换挡组件(82)和第三换挡组件(83);所述的连接副(6)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安装孔位于运转箱(1)与第一安装孔之间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换挡组件(81)包括第一挡键(8101)、第一挡杆(8102)、第一挡圈(8103)、第三压簧(8104)、第一挡块(8105)、第四压簧(8106)、第五压簧(8107)、第一定位球(8108)、第二定位球(8109)、第一挡头(8112)、第二锁扣(8110)以及第一插头(8111);所述的第一挡圈(8103)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一挡杆(8102)穿设于第一挡圈(8103)中,第一挡杆(8102)的一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晗卫木子画唐家轩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