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59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包括三根绝缘单线和外冷却管,所述三根绝缘单线绞合在所述外冷却管的外周成线组;所述绝缘单线由导体外包覆绝缘层而成,所述导体内设置有内冷却管;所述内冷却管和所述外冷管连接成通路:所述外冷却管一端连接冷却介质的入口,所述外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入口,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的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在三根绞合的绝缘单线的中间设置外冷却管,并且在绝缘单线的导体中间设置内冷却管,从内部和外部均匀及时地对电缆进行降温,避免热量积累,适合用于高载流量电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载流量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载流量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对于高温条件下使用的电线电缆的要求更加严苛。一般的电线电缆是以塑料和聚乙烯为绝缘护套,其耐高温性能有限,使用年限低,需要频繁更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这类行业使用的线缆,需要能耐受高温,普通的电线电缆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在对于高载流量电缆,其自身还要发热,在高温条件下高载流量使用对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可以在使用时对电缆进行降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包括三根绝缘单线和外冷却管,所述三根绝缘单线绞合在所述外冷却管的外周成线组;所述绝缘单线由导体外包覆绝缘层而成,所述导体内设置有内冷却管;所述内冷却管和所述外冷却管连接成通路:所述外冷却管一端连接冷却介质的入口,所述外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入口,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的出口。优选地,所述导体为5类软导体,所述内冷却管位于所述导体绞合单丝的中心。优选地,所述导体为5类软导体,由直径为0.15mm-0.40mm的铜丝绞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内冷却管和所述外冷却管均为聚四氟乙烯管。优选地,所述三根绝缘单线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外冷却管位于所述三根绝缘单线两两相切处所围成的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线组外包覆包带,所述包带外设置内衬层,所述内衬层外设置聚丙烯支撑垫层,所述支撑垫层本体内部设置有可通冷却介质的中空通道。优选地,所述支撑垫层包括内管、外管和支撑架,所述内管套装在所述外管内,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支撑架为一组平行支撑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长度方向的聚四氟乙烯板,且相邻两聚四氟乙烯板固定且夹角呈锐角。优选地,所述相邻两聚四氟乙烯板之间固定呈60度夹角。优选地,所述支撑垫层外挤包乙丙橡胶弹性体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外纵包有铜带,所述铜带外挤包有耐高温硅橡胶外护套。优选地,所述铜带为轧纹铜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在三根绞合的绝缘单线的中间设置外冷却管,并且在绝缘单线的导体中间设置内冷却管,从内部和外部均匀及时地对电缆进行降温,避免热量积累,适合用于高载流量电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支撑垫层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体;2、内冷却管;3、绝缘层;4、绝缘单线;5、外冷却管;6、线组;7、包带;8、内衬层;9、支撑垫层;91、内管;92、外管;93、支撑架;10、隔离套;11、铜带;12、外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包括三根绝缘单线4和外冷却管5,所述三根绝缘单线4绞合在所述外冷却管5的外周成线组6;所述绝缘单线4由导体1外包覆绝缘层3而成,所述导体1内设置有内冷却管2;所述内冷却管2和所述外冷却管5连接成通路:所述外冷却管5一端连接冷却介质的入口,所述外冷却管5的另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三根内冷却管2的入口,所述三根内冷却管2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的出口。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将三根绝缘单线绞合在外冷却管的外周,同时在绝缘单线的导体内设置内冷却管,当电缆工作时,从外冷却管的一端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首先在外冷却管内流动,从导体的外部吸收导体散发的热量;然后,冷却介质从外冷却管的另一端流出,经由四通连接管分流进入三根内冷却管中,在内冷却管中从导体的内部与导体进行热交换,将导体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从而降温。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是将外冷却管设置在了三根绝缘单线的中间,这样可以对整个线组进行均匀地散热,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散热效果更好。并且,从三根导线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散热,有效地避免热量的积累,更有利于散热。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通过设置内冷却管,并且将内冷却管与外冷却管内通入冷却介质,并且使得冷却介质经过外冷却管然后再流经内冷却管,使得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和电缆内热量沿截面的传递方向相反,这样使得热交换效率更高,可以在相同冷却介质流量的条件下更多地带走热量。本技术的电缆通过以上内、外冷却管的位置和流向的相互配合设置,使得本技术的电缆更适合高载流量下使用。所述导体1外包覆的绝缘层可以为乙丙橡胶弹性体。所述绝缘层3通过挤橡连续硫化均匀地将乙丙橡胶弹性体挤包在导体1上,然后经密闭的高压蒸汽管道加热连续硫化,再经密闭的高压冷却水管道,对形成的绝缘线芯进行冷却固定成形。乙丙橡胶弹性体的绝缘层柔软且具有弹性,能够满足于电缆在狭小环境中使用时承受过度弯曲的要求且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优选地,所述导体1为5类软导体,所述内冷却管2位于绞合单丝的中心。将内冷却管设置在绞合单丝的中心,可以使得降温时热量传递更加均匀,这样传热效率最高,降温效果最好。优选地,所述导体1为5类软导体,由直径为0.15mm-0.40mm的铜丝绞合而成。使用5类软导体中直径在0.15mm-0.40mm的软铜丝绞合而成导体,使得电缆更加柔软,使电缆在敷设安装过程中不会由于反复的弯曲出现的断裂或施工困难等问题。优选地,所述内冷却管2和所述外冷却管5为聚四氟乙烯管。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耐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传热快且更耐高温,有利于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及时降温和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优选地,所述三根绝缘单线4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外冷却管5位于所述三根绝缘单线4两两相切处所围成的空间内,如图1所示。外冷却管5位于三根绝缘单线4两两相切所围成的空间内,结构稳定,且外冷却管5不易因挤压变形,使得冷却管路保持畅通,冷却效果稳定。优选地,所述线组6外包覆包带7,所述包带7外设置内衬层8,所述内衬层8外设置有聚丙烯支撑垫层9,所述支撑垫层9内部设置有可通冷却介质的中空通道。所述包带可以为无纺布,无纺布的厚度最好为0.2mm,绕包2层。无纺布垫层,起到扎紧和保护单线的作用。优选本技术的高载流量电缆的支撑垫层包括内管91、外管92和支撑架93,其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内管91套装在所述外管92内,所述支撑架93支撑在所述内管91和所述外管92之间;所述支撑架93为一组平行支撑于所述内管91和所述外管92长度方向的聚四氟乙烯板,且相邻两聚四氟乙烯板固定且夹角呈锐角。在支撑垫层中的内管91内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循环流动并与支撑垫层内包裹的线组外部进行热交换,可以及时地将电缆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起到对电缆的降温作用。支撑垫层9内部的支撑架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起到支撑作用,可以保护内管中通道畅通不被挤压变形。更优选,所述相邻两聚四氟乙烯板之间固定呈60度夹角。60度的夹角更稳定,使得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绝缘单线和外冷却管,所述三根绝缘单线绞合在所述外冷却管的外周成线组;/n所述绝缘单线由导体外包覆绝缘层而成,所述导体内设置有内冷却管;/n所述内冷却管和所述外冷却管连接成通路:所述外冷却管一端连接冷却介质的入口,所述外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入口,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的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载流量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绝缘单线和外冷却管,所述三根绝缘单线绞合在所述外冷却管的外周成线组;
所述绝缘单线由导体外包覆绝缘层而成,所述导体内设置有内冷却管;
所述内冷却管和所述外冷却管连接成通路:所述外冷却管一端连接冷却介质的入口,所述外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四通连接管分别连接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入口,所述三根内冷却管的出口连接冷却介质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流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5类软导体,所述内冷却管位于所述导体绞合单丝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流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5类软导体,由直径为0.15mm-0.40mm的铜丝绞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流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管和所述外冷却管均为聚四氟乙烯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流量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根绝缘单线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外冷却管位于所述三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程常玉琳邹海楠毛孝丹孙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