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47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背光模块包含一LED灯条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且与LED灯条对应,入光面为外凸状弧面,使入光面两端相较于中央区域与LED灯条具有较大距离,且入光面两端点的联机与LED灯条垂直距离为D时,入光面中央区域与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4D~0.8D。其中导光板为将一基板置于输送平台后,再利用雷射加工装置对基板的复数预定加工区进行切割而形成,且雷射加工装置在基板上的裁切路径为斜曲线。藉此光线自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后,可使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出光亮度被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块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一般指设置于显示面板背侧以作为供光源使用的光学产品,其利用导光板的光学特性而达到提供非自发光面板均匀光线的目的与功效,而背光模块虽大多应用于显示设备内,但视显示设备种类的不同,背光模块的设计重点也有所差异。对电视(TV)面板领域的应用来说,面板厂会对导光板制造商提出对应各机种的产品规格以及出光需求。应用于电视面板领域的导光板,其基本设计流程为导光板的外型首先须为矩形结构,并再进一步地根据产品规格及需求等条件,针对矩形导光板进行调光与出光等相关光学设计。然后根据前述光学设计进行仿真测试或打样测试等,若有不符预期之处则需再次调整,直至测试结果符合所需,才能达到定版阶段,最后再依据定版的规格进行量产。然而,目前应用于电视面板领域的导光板,在量产过程中,常遭遇因环境因素、原料质量等问题,导致量产质量不够稳定,进而大幅影响制程产品的良率。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总结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构思并提出一种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以提高设计开发端定版后,制造生产端微调光学适应生产条件的加工裕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应用于电视面板领域的导光板在量产过程中,常遭遇因环境因素、原料质量等问题导致量产质量不够稳定,进而大幅影响制程产品的良率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背光模块中心区域的出光亮度,而使搭载的电视显示器画面呈现效能更为优异,使消费者具有更好的观看感受的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用于设置于一电视面板背侧,其特点在于,其包含:一LED灯条;及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该入光面与该LED灯条相对应,其中该入光面为外凸状弧面,而使该入光面两端与该LED灯条的距离大于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距离,且该入光面两端点的联机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D时,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4D~0.8D;该LED灯条的光线自该入光面入射至该导光板,使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出光亮度提升。使电视面板可具备更优异的画面呈现效能,并更为符合实际消费者的观看需求。较佳的,该导光板的短边长度W>800mm以上,且D为0.5mm时,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2mm,当导光板短边长度为上述标尺而属于大尺寸导光板,且D已为前述限制条件下,使入光面中央区域与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2mm,以避免纵长不符所需的标尺大小。较佳的,该导光板的短边长度为W,且300<W≦800mm,D为0.5mm时,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3mm,当导光板短边长度为上述标尺而属于小尺寸导光板,且D已为前述限制条件下,使入光面中央区域与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3mm,以避免纵长不符所需的标尺大小。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导光板加工机台,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的导光板,其特点在于,其包含:一输送平台,用于放置并输送一基板;及一雷射加工装置,设于该输送平台一侧,用于分别针对该基板的复数个预定加工区进行切割,使该基板被切割成复数个该导光板,其中该雷射加工装置在该基板上的裁切路径为斜曲线,以使各该导光板具有外凸状弧面的该入光面。据此,透过雷射加工装置可有效降低该种具外凸状入光面的非常规导光板,于量产上的良率低下机率,大幅提升制造稳定度。较佳的,该导光板的短边长度为W,且300<W≦800mm时,该雷射加工装置切割形成的该入光面与该导光板相对该入光面的一远光面的最大距离为W+0.2mm,以使加工成形的导光板符合标尺规范。较佳的,该导光板的短边长度为W,且W>800mm时,该雷射加工装置切割形成的该入光面与该导光板相对该入光面的一远光面的最大距离为W+0.3mm,透过此限制条件亦可确保加工成型后的导光板可符合应用需求。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针对应用于电视面板的背光模块所需的特殊出光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除了可让导光板的开发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并消除实际量产后因应制程方法所产生的良率低下问题外,还确实地提供可符合现今电视业界所需的光学产品。而对于该些导光板入光面允许向外凸出的程度,还须具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各导光板在具备所需的出光呈现的同时,均可符合产品规范。进一步地,针对部分标尺机种,本技术也有提出更细部的对应限制条件关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加工机台结构进行雷射加工的应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加工机台进行雷射加工时的应用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对于应用在电视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产品,除了需具足够出光辉度、均匀度的基础要求外,另一条件为需要拱高背光模块的中心出光亮度,以于搭载电视面板后,具有较佳的观看质量与视觉效果,此点与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背光模块设计有所不同。如前所述,导光板的开发生产流程中,首先须依据所需的出光效果进行导光板设计,而针对提高背光模块中心区域出光亮度的需求,目前业界在导光板设计上的可控制参数,可使用的工具寥寥无几,仅能针对分布在导光板表面的网点微结构密度予以调整,例如增加导光板中央区域的网点微结构密度,以提升该区的出光亮度;或是通过调整光源的设置位置,使光线尽量朝中心区域入射以藉此提升该处出光亮度。通过不断调整前述二种参数而使导光板的出光效果符合预期状态后,即可确定此批导光板的各结构条件,进入量产作业。解决了各参数设计调整的问题后,进行量产导光板时,却遇到另一困境,即如何保持量产在线各产品的一致性与统一性,避免大量生产时因各种因素发生导光板的标尺、网点密度分布状态等结构产生偏差的问题,造成整批产品良率降低、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光学产品类,些微的标尺或结构偏差将会对导光与出光效果带来极大影响。是以目前业界对于电视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产品,其开发与生产上遇到的困境在于可调整的参数不足,以及在定板后的量产质量不够稳定等缺失。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基于电视显示器需要提升中央区域出光亮度的需求,构思并提出一种非属常规结构的背光模块,并一并设计对应之加工机台与制造方法,以解决量产上可能会遭遇的各种问题,有效提升产能与产品质量。以下针对本技术所揭示的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加工机台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平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涉及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用于设置于一电视面板背侧,其特征在于,其包含:/n一LED灯条;及/n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该入光面与该LED灯条相对应,其中该入光面为外凸状弧面,而使该入光面两端与该LED灯条的距离大于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距离,且该入光面两端点的联机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D时,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4D~0.8D;/n该LED灯条的光线自该入光面入射至该导光板,使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出光亮度提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用于设置于一电视面板背侧,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LED灯条;及
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该入光面与该LED灯条相对应,其中该入光面为外凸状弧面,而使该入光面两端与该LED灯条的距离大于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距离,且该入光面两端点的联机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D时,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4D~0.8D;
该LED灯条的光线自该入光面入射至该导光板,使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出光亮度提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导光板的短边长度W>800mm以上,且D为0.5mm时,该入光面中央区域与该LED灯条的垂直距离为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中心出光亮度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导光板的短边长度为W,且300<W≦800mm,D为0.5mm时,该入光面中央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