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46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包括多通道直流源、控制器以及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若干组切换单元,每组切换单元通过并联端子顺次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每个所述切换单元的正极铜排通过串联端子与其相邻切换单元的负极铜排串联连接,所述多通道直流源的每个通道分别连接一组切换单元,所述多通道直流源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直流源系列电源测试领域,重点偏向于电池包、电机、电控测试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行业对汽车内容关键部件单元的测试要求也原来越严格,不仅在功能和指标上提出更多需求,在测试效率方面,传统的测试平台已经难以达到行业要求。车载控制器与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提供着稳定的能量变换,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驱动发动机运行。由于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控制器作为配套单元,自然也出现各种电压等级,各种功率等级的差别。对于控制器的开发,对电源的工作范围要求更宽,以适用不同控制器产品的开发。特别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控制与电池包负载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超过1500V,甚至2000V的产品。要想兼容此类产品的测试,需要对电源进行特殊处理,实现可以并联亦可以串联的功能。但是对于串并联的连接对于实际操作者来说一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现有技术直接线缆对接或者通过铜排中转,即通过螺栓直接将线缆通过铜鼻子对接,但接触面不平,接触电阻大,在经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道直流源、控制器以及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若干组切换单元,每组切换单元通过并联端子顺次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每个所述切换单元的正极铜排通过串联端子与其相邻切换单元的负极铜排串联连接,所述多通道直流源的每个通道分别连接一组切换单元,所述多通道直流源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道直流源、控制器以及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若干组切换单元,每组切换单元通过并联端子顺次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每个所述切换单元的正极铜排通过串联端子与其相邻切换单元的负极铜排串联连接,所述多通道直流源的每个通道分别连接一组切换单元,所述多通道直流源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四组切换单元,所述四组切换单元分别为顺序编号的第一切换单元至第四切换单元,第一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1#和负极铜排1#,第二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2#和负极铜排2#,第三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3#和负极铜排3#,第四切换单元包括正极铜排4#和负极铜排4#,正极铜排1#通过继电器KM6-1与正极铜排2#连接,正极铜排2#通过继电器KM5-1与正极铜排3#连接,正极铜排3#通过继电器KM7-1与正极铜排4#连接,负极铜排1#通过继电器KM6-2与负极铜排2#连接,负极铜排2#通过继电器KM5-2与负极铜排3#连接,负极铜排3#通过继电器KM7-2与负极铜排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直流源串并联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排1#通过继电器KM6-3与负极铜排2#连,正极铜排2#通过继电器KM5-3与负极铜排3#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周玉柱李长江唐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