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07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9
一种杆组,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架、主动杆、连接座、从动杆和移动座;所述主动杆转动连接于机架上,主动杆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动杆和第二主动杆,第一主动杆与连接座端部相连,第二主动杆与连接座底部相连;所述从动杆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杆和第二从动杆,第一从动杆与连接座端部相连,第二从动杆与连接座底部相连;所述第一主动杆和第一从动杆位于连接座的两端,且第二主动杆和第二从动杆同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主动杆、从动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设置,使得杆组在转动过程中,力被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分散,主动杆和从动杆受到的力减少,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传送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组
本技术属于运动链
,尤其是涉及一种杆组。
技术介绍
在一个机构中加上或减掉一个运动链而机构的自由度能够保持不变,则由最少的构件和运动副组成的这种运动链就称为杆组,在杆组中,运动副分为内部运动副和外部运动副,若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均属同一个基本杆组,则该运动副是杆组的内部运动副。否则,该运动副是杆组的外部运动副。杆组的概念可以得出一般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可以看作是由若干杆组依次连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构成的。一般在利用杆组的概念进行机构设计时,首先要选定一个构件作为机架,将数目等于设计要求的自由度数的构件分别以运动副连接到机架上作为原动件,再将若干个杆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原动件上,便可以得到具有期望自由度的机构。传统的杆组在将旋转转化为水平移动时,由于杆组的立臂较大,在运输较重的物件时,容易产生杆组的断裂或原动件与杆组件的打滑,从而影响物件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的杆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杆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架(1)、主动杆(2)、连接座(3)、从动杆(4)和移动座(5);所述主动杆(2)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主动杆(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动杆(2-1)和第二主动杆(2-2),第一主动杆(2-1)与连接座(3)端部相连,第二主动杆(2-2)与连接座(3)底部相连;所述从动杆(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杆(4-1)和第二从动杆(4-2),第一从动杆(4-1)与连接座(3)端部相连,第二从动杆(4-2)与连接座(3)底部相连;所述第一主动杆(2-1)和第一从动杆(4-1)位于连接座(3)的两端,且第二主动杆(2-2)和第二从动杆(4-2)同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架(1)、主动杆(2)、连接座(3)、从动杆(4)和移动座(5);所述主动杆(2)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主动杆(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动杆(2-1)和第二主动杆(2-2),第一主动杆(2-1)与连接座(3)端部相连,第二主动杆(2-2)与连接座(3)底部相连;所述从动杆(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杆(4-1)和第二从动杆(4-2),第一从动杆(4-1)与连接座(3)端部相连,第二从动杆(4-2)与连接座(3)底部相连;所述第一主动杆(2-1)和第一从动杆(4-1)位于连接座(3)的两端,且第二主动杆(2-2)和第二从动杆(4-2)同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板(1-1)和位于支板(1-1)之间的机架转轴(1-2),第一主动杆(2-1)和第二主动杆(2-2)套接于机架转轴(1-2)上,相对设置的支板(1-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主动杆(2-1)和第二主动杆(2-2)的宽度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包括相对设置的三角板(3-1)和位于三角板(3-1)之间的连接转轴(3-2),第一主动杆(2-1)、第二主动杆(2-2)、第一从动杆(4-1)和第二从动杆(4-2)套接于连接转轴(3-2)上,相对设置的三角板(3-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主动杆(2-1)、第二主动杆(2-2)、第一从动杆(4-1)和第二从动杆(4-2)的宽度相一致,且第二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必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