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80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桩机,包括机身和底座,在底座上固联有第一齿盘,在机身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套设第二齿盘,第二齿盘与第一齿盘相啮合;驱动机构工作时,驱动机构带动机身依据所述第二齿盘沿第一齿盘的齿圈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打桩机,在打桩机和桩位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出现偏差时可旋转机身来调整机身位置,从而补偿偏差,实现打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桩机
本技术设计一种工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打桩机。
技术介绍
水上打桩机是用于水上打桩作业,用推(拖)轮来牵引就位。打桩机利用浮箱浮于水面在打桩前,首先需要利用定位仪的定位将浮箱移动到所需打桩的桩位处附近就位,然后将浮箱的锚扔至水底,将浮箱稳固在水面,另外在利用定位仪查找打桩点和桩位之间的方位,从而移动浮箱,将打桩机移动到桩位上方,进行打桩。由于打桩机的机身与底座之间固定,因此打桩机和桩位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不能出现偏差否则,仍需通过移动浮箱再次调整打桩机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桩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桩机的机身与底座之间固定,因此打桩机和桩位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不能出现偏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打桩机,所述打桩机包括机身和底座,在所述底座上固联有第一齿盘,在所述机身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套设第二齿盘,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第一齿盘相啮合;所述驱动机构工作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机身依据所述第二齿盘沿所述第一齿盘的齿圈旋转。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顶部向上突起形成有一凸台,在该凸台的外周面套接上述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第二齿盘外啮合。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还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齿盘底部轴向端面的外圈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盘利用紧固件将其固定于所述外圈部。r>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底部向下突出形成有一伸入所述凸台内的转台,在所述转台上套有衬套,该衬套的外环与所述第一齿盘的内环滚动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衬套的外环均匀布置滚珠,联结所述第一齿盘。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台的外环还设有环状部,所所述衬套利用所述紧固件轴向固定于所述环状部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打桩机,在打桩机的机身和底座之间设置旋转机构,当打桩机和桩位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出现偏差时可通过旋转机构,机身可在底座上进行旋转,来调整机身位置,从而补偿偏差,实现打桩。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打桩机于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打桩机于一实施例中旋转机构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打桩机于一实施例中旋转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打桩机于另一实施例中旋转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桩机,打桩机包括机身2和底座1,底座1可固定在浮箱上。其中,机身2包含有桩锤和桩架20,桩锤依附在桩架20前部两根平行的立柱25之间,立柱25用以控制打桩方向,工作时,桩架20上的副卷扬机21通过风绳27起吊桩架20上的桩锤,以及利用吊桩滑轮26起吊桩。另外,立柱25利用变幅油缸24和撑杆28支撑在桩架20上,桩架20上还安装有主卷扬机23,主卷扬机23利用风绳27连接立柱25顶端,可以以撑杆28为支点来调节立柱25倾斜角度,用以打斜桩,此时变幅油缸24用来支撑立柱25并控制倾斜角度范围,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在桩架20上还设有驾驶室22,驾驶人员可在驾驶室22内控制打桩机的各部件动作。通常机身2和底座1两者相对固定,在水上打桩时,打桩时其打桩机相对于桩位之间距离和方位的调整需要由打桩机底部的浮箱来调整,即需调整打桩机整体相对于打桩位置的距离。在本技术中,打桩机的机身2和底座1之间设置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机构,机身2可在底座1上进行360°旋转,当打桩机和桩位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出现偏差时可通过旋转机构,来调整机身2位置,从而补偿偏差,实现打桩。这里针对旋转机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在底座1上固联有第一齿盘11,可以是在底座1顶部向上突起形成一凸台12,在该凸台12的外周面上套接第一齿盘11。相应地,在机身2上安装驱动机构202,具体地,可以是在桩架20上安装驱动机构202,驱动机构202可采用液压马达、电动马达,其中马达的外壳被固接在桩架20上,在马达的输出轴上套设第二齿盘203,第一齿盘11与第二齿盘203进行外啮合,形成旋转机构。当驱动机构202工作时,第一齿盘11固定不动,驱动机构202带动机身2依据第二齿盘203沿第一齿盘11的齿圈旋转。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可在机身2底部(如在桩架20底部)向下突出形成有一伸入凸台12内的转台201,相应地,凸台12上需设有供转台201伸入的凹槽。其中,部分转台201露出该凹槽,可在该露出于凹槽的转台201上套有衬套,如图3所示,为保证衬套和转台201固联,在转台201的外环上设有环状部204,所述衬套利用所述紧固件轴向固定于所述环状部204,紧固件可选用螺栓、螺钉等。为实现机身2相对底座1的旋转,可在衬套的外环与第一齿盘11的内环之间利用滚珠或滚柱进行滚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滚珠。滚珠可以均匀布置在衬套的外环,联结第一齿盘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其滚珠的具体设置如下:在衬套的外环上设置第一缺口,在第一齿盘11的内环上设置与第一缺口相对应的第二缺口,当衬套与第一齿盘11装配时,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对设置形成供滚珠放置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在旋转过程中,衬套的外环表面与第一齿盘11的内环表面不直接接触,相互摩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曲率半径与滚珠的半径相同,同时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构相对设置形成的滚珠放置空间要小于滚珠体积,从而在滚珠放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内的情况下衬套与第一齿盘11装配后,衬套的外环表面和第一齿盘11的内环表面之间会存在一定缝隙。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在机身2底部(如在桩架20底部)向下突出形成有一伸入凸台12内的转台201,凸台12上需设有供转台201伸入的凹槽,转台201上套有衬套,为保证衬套和转台201固联,在转台201的外环上设有环状部204,所述衬套利用所述紧固件轴向固定于所述环状部204。为实现机身2相对底座1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衬套的外环与凹槽的槽壁之间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包括机身和底座,/n在所述底座上固联有第一齿盘,/n在所述机身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套设第二齿盘,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第一齿盘相啮合;/n所述驱动机构工作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机身依据所述第二齿盘沿所述第一齿盘的齿圈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包括机身和底座,
在所述底座上固联有第一齿盘,
在所述机身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套设第二齿盘,所述第二齿盘与所述第一齿盘相啮合;
所述驱动机构工作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机身依据所述第二齿盘沿所述第一齿盘的齿圈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向上突起形成有一凸台,在该凸台的外周面套接上述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第二齿盘外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桩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益迩森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